图书介绍

有机硅化学与工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有机硅化学与工艺
  • 来国桥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11696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31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46页
  • 主题词:有机硅化合物-生产工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有机硅化学与工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前言1

1.2有机硅化学发展简史1

1.3有机硅化合物的命名3

1.3.1有机硅单体的命名3

1.3.2有机硅聚合物的命名4

1.3.3其他类有机硅化合物的命名4

1.3.4MDT Q命名法5

第2章 有机硅化合物的基本性质6

2.1硅原子的结构与性质6

2.1.1元素硅的一般性质6

2.1.2 dπ-pπ配键8

2.1.3 Me3 Si基的电子效应13

2.1.4硅成键的类型和特征15

2.2聚硅氧烷的主要性质20

2.2.1聚硅氧烷的主要物理性能20

2.2.2 Si-O-Si键的化学性质25

第3章 有机硅化合物的主要反应35

3.1 硅碳键的化学反应35

3.1.1取代反应35

3.1.2消除反应38

3.2硅卤键的亲核取代反应40

3.2.1 SN2-Si反应机理41

3.2.2 SN1-Si反应机理42

3.2.3影响反应机理的因素42

3.3硅氢化反应46

3.3.1硅氢化反应的机理46

3.3.2硅氢化反应的影响因素49

3.4聚合反应56

3.4.1环硅氧烷的开环聚合反应57

3.4.2缩合聚合反应65

3.5交联反应72

3.5.1缩合交联72

3.5.2过氧化物交联77

3.5.3加成交联81

3.5.4 辐射交联85

3.5.5光交联87

第4章 有机硅单体92

4.1 有机氯硅烷的制法92

4.1.1直接合成法93

4.1.2有机金属法101

4.1.3缩合法107

4.1.4加成法109

4.1.5再分配法110

4.2有机烷氧基硅烷的制法111

4.2.1有机氯硅烷醇解法111

4.2.2酯交换法113

4.2.3格氏法113

4.2.4钠缩合法114

4.2.5直接法115

4.3有机卤硅烷的性质与用途118

4.3.1有机卤硅烷的物理性质118

4.3.2有机卤硅烷的化学性质119

4.3.3生理性质及毒性124

4.3.4有机卤硅烷的用途125

4.4有机烷氧基硅烷的性质及用途128

4.4.1有机烷氧基硅烷的物理及化学性质128

4.4.2有机烷氧基硅烷的用途129

4.5甲基氯硅烷生产中高沸物、低沸物、废触体及废浆渣的应用130

4.5.1高沸物的应用130

4.5.2低沸物的应用132

4.5.3废硅铜触体和浆渣的利用134

第5章 硅油136

5.1线型硅油的制法137

5.1.1二甲基硅油137

5.1.2甲基苯基硅油139

5.1.3甲基含氢硅油141

5.1.4羟基硅油142

5.1.5甲基烷氧基硅油144

5.1.6支链型硅油的制法145

5.2改性硅油的制法146

5.2.1聚醚改性硅油148

5.2.2氨烃基改性硅油149

5.2.3环氧烃基改性硅油152

5.2.4羟烃基改性硅油154

5.2.5氯烃基改性硅油157

5.2.6氟烃基改性硅油159

5.2.7长链烷基改性硅油161

5.2.8羧烃基改性硅油162

5.2.9巯烃基改性硅油163

5.2.10甲基丙烯酰氧烃基改性硅油164

5.3硅油的性能166

5.3.1线型硅油的性能166

5.3.2改性硅油的性能170

5.4线型硅油和改性硅油的用途172

5.4.1线型硅油的用途172

5.4.2改性硅油的用途176

5.5硅油的二次加工品181

5.5.1硅脂及硅膏181

5.5.2消泡剂185

5.5.3脱模剂188

5.5.4有机硅织物整理剂190

第6章 硅橡胶196

6.1高温硫化硅橡胶196

6.1.1高温硫化硅橡胶生胶及其制备方法197

6.1.2高温硫化硅橡胶的制备204

6.1.3混炼胶的主要品种及性能215

6.1.4高温硫化硅橡胶的性能219

6.1.5高温硫化硅橡胶的应用224

6.1.6高温硫化硅橡胶的回收利用229

6.2缩合型室温硫化硅橡胶232

6.2.1单组分缩合型室温硫化硅橡胶的基本组成、硫化机理及配制232

6.2.2缩合型双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241

6.2.3缩合型液体硅橡胶的基本特性247

6.2.4缩合型室温硫化硅橡胶的主要用途250

6.3加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254

6.3.1主要组成及制法254

6.3.2固化机理258

6.3.3配制方法259

6.3.4性能及用途260

6.4改性硅橡胶263

6.4.1硅橡胶/三元乙丙共混橡胶263

6.4.2硅橡胶/丙烯酸酯橡胶共混胶268

6.4.3硅橡胶与其他种类橡胶共混270

第7章 硅树脂272

7.1 概述272

7.2 硅树脂的制备方法273

7.2.1缩合型硅树脂的制备方法273

7.2.2过氧化物型硅树脂预聚物的制备283

7.2.3加成型硅树脂的制备方法284

7.3改性硅树脂的制备方法285

7.3.1醇酸改性硅树脂的制备方法286

7.3.2聚酯改性硅树脂的制备方法287

7.3.3丙烯酸改性硅树脂的制备方法288

7.3.4环氧改性硅树脂的制备方法290

7.3.5酚醛改性硅树脂的制备方法291

7.3.6硅氧烷改性聚酰亚胺树脂的制备方法292

7.4硅树脂和改性硅树脂的性质293

7.4.1硅树脂组成与性质的关系293

7.4.2耐热性294

7.4.3耐寒性295

7.4.4耐候性295

7.4.5电绝缘性295

7.4.6憎水性296

7.4.7耐化学试剂性296

7.4.8不相容性及防粘性296

7.4.9力学性能296

7.5硅树脂及改性硅树脂的应用297

7.5.1有机硅绝缘漆297

7.5.2涂料299

7.5.3有机硅胶黏剂302

7.5.4有机硅塑料303

7.5.5聚碳酸酯阻燃剂304

7.5.6微粉及倍半硅氧烷的应用304

第8章 硅烷偶联剂306

8.1概述306

8.1.1硅烷偶联剂的发展历史306

8.1.2硅烷偶联剂的分子结构307

8.1.3硅烷偶联剂的分类307

8.1.4主要品种硅烷偶联剂308

8.1.5非活性有机基团硅烷312

8.2硅烷偶联剂的合成313

8.2.1 γ官能团硅烷偶联剂合成313

8.2.2 α-官能团硅烷偶联剂合成322

8.3硅烷偶联剂的结构特征与性能323

8.3.1硅烷偶联剂的分子结构特征323

8.3.2硅烷偶联剂的物理性质324

8.3.3化学性质326

8.4硅烷偶联剂的偶联机理329

8.4.1两种不同性质材料界面间的偶联机理329

8.4.2阳离子型硅烷偶联剂的作用机理331

8.4.3自由基型硅烷偶联剂的作用机理331

8.4.4物理作用理论332

8.5硅烷偶联剂的应用332

8.5.1选用硅烷偶联剂的一般原则332

8.5.2使用方法334

8.5.3应用领域336

第9章 聚硅烷342

9.1聚硅烷的制法342

9.1.1非官能性聚硅烷343

9.1.2硅官能性聚硅烷347

9.1.3碳官能性聚硅烷348

9.2聚硅烷的性质350

9.2.1物理性质350

9.2.2热解反应352

9.2.3光解反应352

9.2.4催化反应353

9.2.5氧化反应354

9.3聚硅烷的用途355

9.3.1硅碳纤维前驱体355

9.3.2导电聚合物355

9.3.3光致抗蚀剂356

9.3.4烯烃聚合光引发剂356

9.3.5薄膜光波导器357

9.3.6有机光导电体357

9.3.7紫外线性光学材料357

9.3.8潜在的液晶材料358

9.3.9耐高温氧化涂层358

第10章 聚硅氧烷改性有机高分子359

10.1概述359

10.1.1改性的目的359

10.1.2改性方式360

10.1.3影响改性的结构因素360

10.1.4改性高分子的类型361

10.2对聚苯乙烯的改性361

10.2.1阴离子共聚361

10.2.2阳离子共聚364

10.2.3自由基接枝364

10.2.4用含PDMS的大自由基引发共聚365

10.2.5用烯端PDMS交联366

10.2.6硅氢加成共聚366

10.2.7与丁二烯结合367

10.3对聚酰胺的改性367

10.3.1脱水缩聚368

10.3.2脱HCl缩聚369

10.3.3阴离子聚合370

10.3.4开环共聚372

10.3.5互穿网络373

10.4对聚氨酯聚脲的改性373

10.4.1嵌段共聚37

10.4.2接枝共聚37

10.4.3互穿网络379

10.4.4共聚物的表征380

10.4.5共混体系加界面剂382

10.5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改性383

10.5.1烯官能聚硅氧烷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383

10.5.2用PDMS的大自由基与MMA共聚383

10.5.3在PHMS上接枝PMMA384

10.5.4含MMA端基的PDMS与其他烯类单体共聚385

10.6对聚酰亚胺的改性385

10.6.1胺、酐缩聚法386

10.6.2胺交换法387

10.6.3用酸酐封头的PDMS缩聚388

10.6.4硅氢加成共聚388

10.6.5将PDMS引入PI侧链388

10.6.6与双马来酰亚胺共聚390

10.6.7关环时的副反应391

10.6.8加Li盐提高电导391

10.7对芳砜的改性391

10.7.1与聚芳砜的缩聚391

10.7.2对聚碳酸酯改性393

10.8对聚醚的改性394

10.8.1环氧加成法395

10.8.2硅氢加成法395

10.8.3环体开环聚合395

10.8.4与双酚A环氧共聚396

10.8.5与酚醛环氧树脂共聚397

10.8.6可光交联的三线段共聚物398

10.9对聚酯的改性399

10.9.1内酯在聚硅氧烷末端开环聚合399

10.9.2内酯在聚硅氧烷侧基上接枝399

第11章 有机硅分析401

11.1概述401

11.1.1有机硅分析的分类401

11.1.2辅助分析在有机硅合成中的作用402

11.1.3分析试验在有机硅合成中的应用402

11.2有机硅生产原料的分析403

11.2.1金属硅的硅含量及其杂质的分析403

11.2.2氯甲烷中水分的测定404

11.2.3苯、甲苯、氯化苯中微量水分的测定404

11.2.4催化剂的分析——粒度、铜含量测定405

11.2.5催化剂四甲基氢氧化铵/碳酸四甲铵含量的测定405

11.3有机硅单体、中间体分析406

11.3.1有机硅单体分析406

11.3.2有机硅中间体分析406

11.4有机硅聚合物分析407

11.4.1线型聚合物及其产品分析407

11.4.2热硫化硅橡胶类产品分析412

11.4.3体型聚合物的分析413

11.5加工产物及成品性能的测定417

11.5.1化学稳定性的测试417

11.5.2物理力学性能的测定417

11.5.3热学性能的测定417

11.5.4电学性能的测定418

11.5.5光学性能/辐照性能的测定419

11.6仪器分析在有机硅分析中的应用420

11.6.1 红外吸收光谱420

11.6.2核磁共振波谱422

11.6.3紫外吸收光谱424

11.6.4 气相色谱425

11.6.5质谱426

11.6.6凝胶渗透色谱429

11.6.7其他429

参考文献4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