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名与耻的文化 中国伦理思想透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名与耻的文化 中国伦理思想透视
  • (日)森之树三郎著;乔继堂译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ISBN:722600528X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129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1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名与耻的文化 中国伦理思想透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语言、文字中的名1

一、语言文字的神秘力量1

1.拘泥于名称1

2.人名的禁忌3

3.亡父之名的禁忌5

4.避讳招致的悲喜剧6

5.天子之名的禁忌9

6.文字的神秘化——标语泛滥11

7.打倒名教14

二、名与实——名分思想15

1.必也,正名乎?15

2.名分思想17

3.对名分一词的误解18

4.尹文子的名分论19

5.法家的名分论21

6.儒教的名分论22

7.现代日本的名分思想24

第二章 名誉、名声之名27

一、儒教尊重名声的思想27

1.名誉、名声也是一种名27

2.孔孟肯定名声欲28

3.扬名后世是最高的孝行30

4.名垂竹帛32

二、老庄及佛教的无名思想34

1.作为异端邪说的老庄思想34

2.无名天地之始——老子35

3.名者实之宾——庄子36

4.一切道德行为都源自名誉心——庄子37

5.名乃凶器——庄子39

6.死后之名非所取也——列子40

7.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张翰42

8.为名闻利养而聚徒说教,不过是魔鬼的伎俩43

9.五欲中加进了名欲44

三、无名思想对儒教的影响45

1.盗名不如盗货——荀子45

2.“名利”一词的形成47

3.虚名意识的产生48

四、孔子尊重名声思想的辩护词49

1.贵名乃贵实49

2.孔子贵实名而非虚名51

3.孔子对名声的爱恋53

4.名实一致思想的宗教起源54

第三章 名教——儒教的别名58

一、什么是名教58

1.名教一语的出典和原义58

2.名教一词在六朝时代的流行59

3.对名教一词的各种解释60

4.名教非名分之教,乃名声之教62

二、历代的名教辩护词64

1.求名的伪善甚于恶行——范仲淹64

2.遏制利欲是为了满足名声欲——顾炎武66

3.三代以下唯恐其不好名耳67

第四章 中国人的名誉感和封建武士的名誉感70

一、名誉的两种类型——封建名誉和面子70

1.脸(颜)、面目、面子70

2.两千年前的过去,中国的封建制就结束了72

3.封建名誉的特征——与忠诚的结合74

4.中国也有过尊重武士名誉的时候76

5.从封建制的名誉到家产制的恭顺78

6.封建名誉的消失和面子的诞生80

二、名誉和面子82

1.名誉和名声的区别82

2.名誉和名声是椭圆的两个圆心85

第五章 耻与罪88

一、耻的传统88

1.名为表,耻为里88

2.《论语》中的耻——耻即内在之德89

3.《孟子》中的耻——羞恶之心,义之端也93

4.礼义廉耻,国之四维95

二、雪耻与报复——中国和日本的区别97

1.日本人和中国人对耻的感受程度的差别97

2.以怨报怨——会稽之耻的洗雪95

3.日本人的耻和中国人的耻内容的不同102

三、罪的宗教性与耻的社会性103

1.耻与罪的内在性和外在性103

2.从罪到耻的转移106

第六章 中国人的宗教意识——名和耻的背景109

一、无神论倾向与来世不存在109

1.天神的非人格化109

2.有神论、泛神论、无神论110

3.孔子的无神论思想112

4.祭祀不过是教化民众的活报剧113

5.不存在来世的观念与祖先崇拜115

二、无神论与人生幸福117

1.道德与幸福的矛盾117

2.儒教是求助于名的宗教119

三、对名教的怀疑和复归——司马迁的世界120

1.司马迁对后世之名的怀疑120

2.向名的复归122

四、世界将走向名与耻的文化?124

1.中国人的罪恶观——性善论和性恶论124

2.儒教与基督教——耻与罪126

3.背叛上帝——不以天为伙伴,而以其为对手1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