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无机及分析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无机及分析化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0745424.jpg)
- 黄月君,曹延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95939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96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13页
- 主题词:无机化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分析化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无机及分析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0.1 化学研究的对象及范围1
0.2 无机及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2
0.3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3
0.4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及意义3
第1章 溶液和胶体5
学习目标5
1.1 分散系5
1.1.1 基本概念5
1.1.2 分类6
1.2 溶液7
1.2.1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7
1.2.2 溶液浓度表示方法的相关计算9
1.3 稀溶液的依数性11
1.3.1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11
1.3.2 溶液的沸点升高12
1.3.3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13
1.3.4 溶液的渗透压14
1.4 胶体溶液17
1.4.1 溶胶17
1.4.2 高分子溶液20
1.5 表面现象21
1.5.1 表面张力与表面能22
1.5.2 表面吸附22
1.5.3 表面活性剂23
学习小结24
目标测试25
第2章 物质结构28
学习目标28
2.1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28
2.1.1 核外电子的运动28
2.1.2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29
2.2 核外电子的排布31
2.2.1 近似能级图31
2.2.2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31
2.3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的基本性质33
2.3.1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周期表33
2.3.2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35
2.4 化学键38
2.4.1 离子键38
2.4.2 共价键38
2.5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42
2.5.1 分子的极性42
2.5.2 分子间作用力42
2.5.3 氢键43
学习小结45
目标测试46
第3章 元素48
学习目标48
3.1 s区元素48
3.1.1 s区元素的通性48
3.1.2 氢49
3.1.3 钠和钾49
3.1.4 镁和钙50
3.2 p区金属元素51
3.2.1 p区金属元素的通性51
3.2.2 铝51
3.2.3 锗、锡、铅53
3. 2.4 锑、铋54
3.3 p区非金属元素55
3.3.1 p区非金属元素的通性55
3.3.2 卤素55
3.3.3 氧、硫、硒57
3.3.4 氮和磷58
3.3.5 碳59
3.4 d区元素60
3.4.1 d区元素的通性60
3.4.2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60
学习小结62
目标测试63
第4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64
学习目标64
4.1 化学反应速率64
4.1.1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64
4.1.2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65
4.1.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67
4.2 化学平衡69
4.2.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70
4.2.2 化学平衡常数70
4.2.3 化学平衡的移动71
4.2.4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74
学习小结75
目标测试76
第5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79
学习目标79
5.1 定量分析概述79
5.1.1 定量分析的任务和作用79
5.1.2 分析方法的分类80
5.2 误差与分析数据的处理82
5.2.1 误差的分类82
5.2.2 准确度与精密度83
5.2.3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86
5.2.4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87
5.2.5 可疑值的取舍89
5.3 滴定分析法90
5.3.1 滴定分析法概述90
5.3.2 标准溶液93
5.3.3 滴定分析计算96
学习小结99
目标测试99
第6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102
学习目标102
6.1 酸碱质子理论102
6.1.1 酸碱的定义和共轭酸碱对102
6.1.2 酸碱反应的实质104
6.1.3 酸碱的强度和溶液的酸碱性104
6.2 酸碱平衡105
6.2.1 水的解离和溶液的pH值105
6.2.2 溶液的酸碱平衡106
6.3 缓冲溶液111
6.3.1 缓冲溶液的概念和组成111
6.3.2 缓冲作用原理111
6.3.3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112
6.3.4 缓冲容量与缓冲范围112
6.3.5 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113
6.4 酸碱滴定法116
6.4.1 酸碱指示剂116
6.4.2 酸碱滴定类型及指示剂的选择120
6.4.3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27
6.4.4 酸碱滴定法应用示例129
6.5 非水溶液的酸碱滴定132
6.5.1 溶剂133
6.5.2 碱的滴定136
6.5.3 酸的滴定137
学习小结137
目标测试139
第7章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146
学习目标146
7.1 溶度积规则146
7.1.1 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常数146
7.1.2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相互换算147
7.1.3 溶度积规则147
7.1.4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148
7.2 难溶电解质沉淀的生成与溶解149
7.2.1 沉淀的生成149
7.2.2 沉淀的溶解150
7.2.3 分步沉淀151
7.2.4 沉淀的转化152
7.3 沉淀滴定法152
7.3.1 沉淀滴定法概述152
7.3.2 银量法指示终点的方法152
7.3.3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55
7.3.4 银量法的应用156
学习小结156
目标测试157
第8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159
学习目标159
8.1 配位化合物159
8.1.1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159
8.1.2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160
8.1.3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161
8.1.4 配位化合物的类型162
8.2 配位平衡163
8.2.1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164
8.2.2 配位平衡的移动166
8.3 配位滴定法168
8.3.1 配位滴定法概述168
8.3.2 EDTA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169
8.3.3 金属离子指示剂174
8.3.4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75
8.3.5 配位滴定法应用示例176
学习小结176
目标测试177
第9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180
学习目标180
9.1 氧化还原反应180
9.1.1 氧化数180
9.1.2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81
9.1.3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182
9.2 电极电势184
9.2.1 原电池184
9.2.2 电极电势185
9.2.3 能斯特方程式及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186
9.2.4 电极电势的应用188
9.3 氧化还原滴定法189
9.3.1 氧化还原滴定法概述189
9.3.2 指示剂191
9.3.3 高锰酸钾法191
9.3.4 碘量法193
9.3.5 重铬酸钾法196
9.3.6 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简介197
学习小结198
目标测试199
第10章 电势法及永停滴定法203
学习目标203
10.1 电势法的基本原理203
10.1.1 基本原理203
10.1.2 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204
10.2 直接电势法206
10.2.1 溶液pH值的测定206
10.2.2 其他离子浓度的测定210
10.3 电势滴定法211
10.3.1 基本原理211
10.3.2 滴定终点的确定方法212
10.3.3 电势滴定法的应用214
10.4 永停滴定法214
10.4.1 永停滴定法的基本原理214
10.4.2 永停滴定法应用示例216
学习小结216
目标测试217
第11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19
学习目标219
11.1 基本原理219
11.1.1 光的特性220
11.1.2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221
11.1.3 吸收光谱曲线222
11.1.4 光的吸收定律223
11.1.5 偏离光吸收定律的因素225
11.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26
11.2.1 主要组成部件226
11.2.2 分光光度计的类型229
11.2.3 测量条件的选择231
11.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应用232
11.3.1 定性分析232
11.3.2 定量分析235
11.3.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239
学习小结240
目标测试241
第12章 色谱分析法245
学习目标245
12.1 色谱法概述245
12.1.1 色谱法的分类246
12.1.2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246
12.2 经典液相色谱法247
12.2.1 柱色谱法247
12.2.2 平面色谱法250
12.3 气相色谱法254
12.3.1 气相色谱法基本理论255
12.3.2 色谱柱259
12.3.3 检测器260
12.3.4 分离条件的选择261
12.3.5 定性与定量方法262
12.4 高效液相色谱法264
12.4.1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265
12.4.2 高效液相色谱仪265
12.4.3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267
12.5 色谱分析法应用示例268
学习小结270
目标测试270
目标测试部分参考答案273
附录281
附录A 相对原子质量281
附录B 常见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282
附录C 弱酸和弱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98.15K)283
附录D 常见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298.15K)284
附录E EDTA与部分金属离子螯合物的lgK稳(20~25℃)287
附录F EDTA的lgaY(H)值288
附录G 标准电极电势(298.15K、101.33kPa)288
参考文献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