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共产党通史 第3卷 革命、建设与改革中的中国共产党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共产党通史 第3卷 革命、建设与改革中的中国共产党 下
  • 沈云锁,潘强恩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9315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892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共产党通史 第3卷 革命、建设与改革中的中国共产党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十四章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91

第一节 学习苏联模式391

一、学习苏联模式的历史必要性391

二、学习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表现393

三、学习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的结果395

第二节 提出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396

一、探索的由来396

二、中共八大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构想397

三、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其他理论成果399

第三节 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学说401

一、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401

二、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403

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406

第四节 探索自己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406

一、指出了苏联经济体制的弊端406

二、在经济方面论述了五个关系407

三、在政治方面论述了五个关系409

第五节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与失误410

一、建国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410

二、“大跃进”运动415

三、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418

小结422

第十五章 应对国际斗争的挑战424

第一节 抗美援朝424

一、朝鲜战争的爆发424

二、抗美援朝基本过程425

三、抗美援朝的意义430

第二节 一边倒的战略与对苏关系的变化431

一、主动地“一边倒”431

二、中苏关系的变化435

三、中苏斗争439

第三节 站在第三世界一边443

一、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443

二、支持第三世界人民的斗争445

三、在第三世界人民支持下进入联合国448

第四节 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450

一、“乒乓外交”450

二、中美建交及其意义453

小结455

第十六章 推进党的统一战线政策457

第一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主党派向何处去457

一、社会主义时期必须要民主党派457

二、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总方针459

三、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主要内容460

第二节 党的知识分子政策462

一、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462

二、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465

三、“双百”方针的提出466

第三节 党的民族政策及其贯彻467

一、民族地区的解放467

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469

三、新型民族关系的形成和发展472

第四节 党的宗教政策476

一、建国初期我国宗教的状况476

二、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477

三、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479

小结481

第十七章 新中国的反腐败斗争483

第一节 反腐败提上日程483

一、跳出“周期率”483

二、“不当李自成”484

三、建国初期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等腐败现象的滋长487

第二节 处决刘青山、张子善490

一、走向腐败深渊490

二、处决刘青山、张子善的前前后后492

第三节 政治运动中的反腐败行动496

一、大张旗鼓的“三反”运动496

二、新“三反”运动499

三、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的农村“四清”和城市“五反”运动501

第四节新中国反腐败斗争的经验502

一、领导干部为政清廉,以身作则,敢于碰硬502

二、形成强有力的社会舆论监督和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504

三、明确重点,注意政策505

四、反腐败斗争同经济建设、廉政建设有机结合505

小结506

第十八章 误入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歧途508

第一节 阶级斗争逐步扩大化508

一、反右派斗争508

二、庐山会议和“反右倾”运动509

三、中共八届十中全会的召开511

四、社会主义教育运动512

五、思想文化领域的错误批判515

第二节“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与主要过程516

一、“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516

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520

三、“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过程531

第三节“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538

一、党的组织建设和党风建设受到极大削弱538

二、国家政治制度被冲击和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539

三、国民经济的发展多次出现起伏并遭到巨大的损失541

四、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在动乱中遭到破坏541

小结544

第三编 在改革开放中奋进的中国共产党549

第十九章 恢复党的思想路线549

第一节“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549

一、对“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抵制549

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550

第二节 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553

一、为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553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556

第三节 科学确立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560

一、以历史决议的形式总结建国30年来党的历史560

二、对“建国三十二年历史的基本估计”566

三、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567

四、正确评价毛泽东570

五、科学阐述毛泽东思想572

第四节 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启动改革开放的进程574

一、国民经济调整574

二、冤假错案的平反与社会关系的调整578

三、农村改革的突破与城市改革试点583

四、对外开放与建立经济特区588

小结591

第二十章 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593

第一节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9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形成593

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容59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598

一、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确立598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599

第三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602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决定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运602

二、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604

三、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606

四、用“三个有利于”标准判断改革开放607

第四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609

一、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609

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611

三、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613

第五节 坚持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614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614

二、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617

小结620

第二十一章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纲领621

第一节 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622

一、坚持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破除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观念622

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624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628

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628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630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33

第三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636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思想的形成636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科学含义和主要内容641

第四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644

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提出644

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647

三、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651

小结656

第二十二章 确定新时期的对外战略与政策658

第一节 时代特征与国际格局658

一、科学认识时代主题和特征是我国制定和调整对外战略的重要依据658

二、正确估量和判断国际形势,是科学制定对外政策和国际战略的基础660

三、关于经济、科技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662

第二节 外交政策与外交战略664

一、我们坚持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664

二、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的一贯政策667

三、多边外交是我国外交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671

第三节 新时期外交工作的主要成就673

一、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逐步巩固和加强673

二、同大国和发达国家的关系逐步改善和发展676

三、全方位的党际交往新格局逐步形成679

四、祖国统一大业迈出新步伐681

小结684

第二十三章 把握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变化685

第一节 中国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685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685

二、现阶段我国社会结构变化的特点688

三、正确认识社会结构变化对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影响689

第二节 坚持党的阶级性与先进性的统一691

一、党的阶级性与先进性是统一的691

二、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阶级性693

三、正确理解党的先进性问题697

第三节 坚持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统一701

一、党的阶级基础与党的群众基础是统一的701

二、正确看待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704

三、正确认识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707

小结711

第二十四章 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712

第一节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713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713

二、坚持毛泽东思想,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716

第二节 创立和坚持邓小平理论720

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720

二、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内容和重要意义722

第三节 创立和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726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726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容和重要意义728

第四节 坚持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732

一、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732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737

第五节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74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74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内容和重要意义743

第六节 坚定党员干部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745

一、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对共产党员的根本要求745

二、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747

小结752

第二十五章 构建反腐败的制度体系754

第一节 新时期的反腐败形势754

一、腐败现象屡禁不止754

二、腐败现象是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产物755

三、腐败现象有极大的危害性757

四、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巨大成绩759

第二节 反腐败的指导原则761

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根本指导思想761

二、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762

三、反腐败斗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764

四、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765

第三节 抓大案要案767

一、大案要案居高不下767

二、抓大案要案,是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的重要举措770

第四节 从制度建设上防止腐败773

一、反腐败必须标本兼治773

二、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776

小结781

第二十六章 推进党内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783

第一节 深刻认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783

一、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783

二、充分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786

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是新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789

第二节 党内民主的发展790

一、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790

二、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792

三、党内民主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793

第三节 完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797

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97

二、推进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800

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803

第四节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展805

一、基层组织是整个社会的细胞805

二、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 有效途径807

三、居民委员会是我国城市居民群众性自治组织809

四、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在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810

小结811

第二十七章 强固党的基层组织813

第一节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813

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813

二、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816

第二节 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819

一、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建设主要是围绕变党组织全面领导为思想政治领导来进行819

二、公有制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与方针822

第三节 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826

一、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是一个重大课题826

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827

第四节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833

一、进一步健全农村党的基层组织833

二、进一步搞好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835

小结841

第二十八章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842

第一节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内涵和重要意义843

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丰富内涵843

二、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84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前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探索851

一、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对执政能力建设的有益尝试851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能力建设的探索859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发展与创新864

一、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探索864

二、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探索869

三、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发展876

四、成功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凸显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提高880

小结891

后记8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