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法总则 增订新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法总则 增订新版
  • 王泽鉴著 著
  • 出版社: 新学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777028422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650页
  • 文件大小:107MB
  • 文件页数:67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法总则 增订新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私法绪论——私法社会、私法秩序、私法原则1

第一节 法律的斗争1

第二节 法、私法与公法10

第一款 社会规范:法律、道德与习俗11

第二款 法律体系12

第三款 公法与私法14

第三节 民法典的制定、编制体裁与私法体系19

第一款 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19

第二款 民法的制定与其时代背景21

第三款 民法总则编的构成22

第四款 民法总则的优点及缺点23

第五款 编制体裁与立法技术25

第六款 民法与特别民法29

第四节 民法的历史基础、伦理性、社会模式及民法的发展趋势31

第一款 百年民法的历史基础31

第二款 以人为本的民法33

第三款 社会模式的变迁与民法发展36

第五节 请求权基础与实例研习41

第一款 请求权基础方法与民法教学研究42

第二款 例题一:自动贩卖机故障45

第三款 例题二:未成年人的买卖及代理47

第四款 例题三:未成年人无权处分其父的小提琴49

第二章 民法的法源及法律的适用——法学方法论53

第一节 民法第1条、法源及法学方法53

第一款 问题的提出53

第二款 民法第1条的规范意义及民法的法源54

第三款 法律适用与法学方法55

第一项 法学方法论55

第二项 法律适用的逻辑与价值判断59

第二节 法律解释61

第一款 民法第1条所称的法律61

第一项 法律的意义61

第二项 宪法与私法61

第三项 强行法、任意法及半强行性法64

第二款 法律解释65

第一项 法律解释的目的65

第二项 法律解释方法67

第三项 例题解说:民法第194条所称「子女」及第190条所称动物占有人的意义70

第三款 不确定法律概念及概括条款71

第三节 习惯法及习惯72

第一款 习惯法72

第二款 事实上的习惯74

第四节 法理与法之续造76

第一款 「法理」作为一种法源76

第二款 法律漏洞与类推适用——法律(制定法)内的法之续造79

第一项 基於平等原则的法律续造与民法发展79

第二项 法律漏洞与类推适用及其思考模式80

第三项 法律适用、准用及类推适用:法之续造与立法发展83

第四项 民法第194系及第195系第2项规定的类推适用86

第五项 目的性扩张与目的性限缩87

第三款 制定法外的法之续造——超越法律计划外在法秩序内所创设之法律规范90

第五节 判例、学说与法释义学93

第一款 判例93

第二款 学说96

第三款 判例与学说的协力、法释义学的建构与民法的发展97

第六节 使用文字的准则98

第七节 决定数量的标准103

第三章 法律关系与权利体系——私法关系的建构105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结构分析105

第一款 法律关系的意义105

第二款 法律关系及其权利义务的移转108

第三款 例题解说:债之关系108

第二节 权利的概念、功能及体系109

第一款 权利的概念109

第二款 权利的机能110

第三款 权利的分类及体系111

第四款 例题解说113

第三节 物权与债权114

第一款 物权与债权的区别114

第二款 例题解说115

第四节 请求权、抗辩权及形成权118

第一款 请求权118

第二款 抗辩及抗辩权121

第三款 形成权123

第四款 例题解说126

第四章 权利主体——自然人与法人129

第一节 自然人129

第一款 自然人的权利能力129

第一项 权利能力的意义、取得及规范功能129

第二项 胎儿的权利能力131

第三项 权利能力的终期135

第四项 同时死亡141

第二款 行为能力及其他法律上的能力143

第一项 行为能力143

第二项 责任能力145

第三项 民事诉讼法上的能力146

第四项 综合整理147

第五项 监护宣告148

第三款 人格保护153

第一项 人格保护是民法的首要任务153

第二项 人格权的保护154

第三项 人格权被侵害的救济机制158

第四项 姓名权的保护163

第五项 身分权的保护165

第四款 自然人的住所与居所170

第二节 法人174

第一款 法人的机能、意义、本质及宪法基础174

第一项 法人的机能174

第二项 法人的意义及本质177

第三项 法人制度的宪法基础179

第二款 法人的种类及其成立180

第一项 法人的种类180

第二项 法人的设立183

第三项 例题解说及体系构成184

第三款 法人的成立、住所、机关、消灭及监督188

第四款 法人的能力及责任193

第一项 法人的权利能力及其限制193

第二项 法人的行为能力、董事代表权及其限制197

第三项 法人的契约责任及侵权责任200

第五款 社团法人207

第一项 结社自由与社团自治207

第二项 社团的设立及设立中的社团208

第三项 社团章程212

第四项 社团总会及决议213

第五项 社员的地位216

第六项 社团罚:社团对社员的制裁220

第七项 无权利能力社团222

第六款 财团法人226

第五章 权利的客体——物、财产、企业231

第一节 概说231

第二节 物233

第一款 物的意义、种类与物权标的物特定主义233

第一项 物的意义233

第二项 物的种类236

第三项 物权标的物特定原则及物权之变动239

第二款 人的身体与物241

第三款 物之成分244

第一项 成分的意义及种类244

第二项 不动产的成分246

第三项 动产的成分247

第四款 主物与从物249

第五款 天然孳息与法定孳息251

第一项 天然孳息252

第二项 法定孳息255

第三项 抵押权与孳息256

第三节 财产与企业257

第一款 财产257

第二款 企业260

第六章 权利的变动——私法自治与法律行为261

第一节 总论261

第一款 权利的得丧与变更261

第一项 权利得丧变更与法律事实261

第二项 例题解说264

第二款 私法自治267

第一项 私法自治的意义268

第二项 私法自治的功能269

第三项 私法自治的宪法基础及其限制270

第四项 私法自治的实践274

第二节 法律行为275

第一款 法律行为的功能、意义及要件275

第一项 法律行为的功能:实现私法自治275

第二项 法律行为的意义276

第三项 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及生效要件277

第二款 法律行为、事实行为与准法律行为280

第一项 问题的提出280

第二项 事实行为280

第三项 准法律行为281

第四项 体系构成283

第三款 法律行为的种类:负担行为、处分行为及无因性理论283

第一项 单方行为与多方行为283

第二项 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286

第三项 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290

第四项 无因性理论及其法律效果292

第五项 体系构成、实例研习与请求权基础296

第四款 单方行为与契约299

第一项 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299

第二项 单方行为299

第三项 契约301

第三节 法律行为内容的限制311

第一款 概说311

第二款 法律行为违反强制或禁止规定——民法第71条312

第一项 规范功能与私法自治313

第二项 强制规定、禁止规定的意义313

第三项 强制或禁止规定的违反316

第四项 违反强制或禁止规定的法律效果318

第三款 脱法行为321

第一项 脱法行为的意义321

第二项 通谋虚伪表示与脱法行为322

第三项 巧取利益的禁止与脱法行为323

第四项 赌债之更改与脱法行为324

第五项 脱法行为乃法律解释问题324

第四款 法律行为背於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民法第72条325

第一项 规范功能325

第二项 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的违反及其违反的效果327

第三项 具体化及案例类型329

第四项 实例解说334

第五款 暴利行为——民法第74条337

第一项 规范功能、适用范围、要件及效果337

第二项 例题解说339

第六款 法律行为的方式——民法第73条340

第一项 私法自治与法律行为的方式341

第二项 民法上的要式行为343

第三项 不动产负担行为及处分行为的要式性344

第四项 违反法定方式的法律效果346

第四节 行为能力349

第一款 行为能力制度的功能349

第一项 行为能力制度及类型化349

第二项 无行为能力人及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保护优先於交易安全353

第三项 体系构成及请求权基础的思考模式355

第二款 无行为能力人及无意思能力人的法律行为359

第一项 无行为能力人的法律行为359

第二项 无意思能力人的法律行为361

第三款 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法律行为362

第一项 法定代理人的允许362

第二项 不必得法定代理人允许的法律行为367

第三项 未得法定代理人允许的行为369

第五节 意思表示373

第一款 意思表示的概念及表示方法373

第一项 意思表示的概念373

第二项 意思表示的方法377

第二款 意思表示的发出、生效与撤回379

第一项 问题提出、体系构成379

第二项 意思表示的发出380

第三项 意思表示的生效384

第四项 意思表示的撤回390

第五项 对於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为意思表示391

第六项 以公示送达为意思表示之通知391

第七项 意思表示生效的法律效果391

第六节 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意思瑕疵392

第一款 问题的提出及规范模式392

第一项 问题的提出392

第二项 意思自主与信赖保护393

第三项 现行民法的规范模式395

第二款 单独虚伪表示(心中保留)396

第三款 通谋虚伪表示399

第一项 通谋虚伪表示的要件及效果399

第二项 虚伪表示与隐藏行为405

第三项 信讬行为406

第四项 借名登记、通谋虚伪表示及脱法行为409

第四款 意思表示错误411

第一项 问题的提出、规范模式及解释原则411

第二项 意思表示错误的态样414

第三项 撤销权的要件与效果425

第四项 例题解说429

第七节 意思表示不自由432

第一款 概说432

第二款 诈欺433

第三款 胁迫440

第四款 体系构成与实例研习446

第一项 体系构成446

第二项 实例研习447

第八节 意思表示的解释448

第一款 意思表示解释的基本问题448

第二款 意思表示解释之目的、客体及方法451

第三款 契约的补充解释458

第四款 契约解释:事实问题?法律问题?463

第七章 条件与期限——法律行为的规划及风险管控465

第一节 风险管控与规范功能465

第一款 法律行为的风险与管控465

第二款 条件与期限的功能466

第二节 条件469

第一款 条件的种类469

第二款 不容许附条件的法律行为474

第三款 条件的效力475

第四款 附条件利益(期待权)的保护478

第三节 期限483

第一款 期限的意义:关於条件规定的准用及类推适用483

第二款 期限与清偿期484

第四节 体系构成及实例研习484

第一款 体系构成484

第二款 实例研习485

第八章 代理——私法自治的扩大与补充487

第一节 总说487

第一款 代理制度与私法自治487

第二款 代理的分类489

第三款 代理与其他类似制度的区别——代理人、使者、代表、履行辅助人与占有辅助人490

第四款 直接代理与间接代理493

第五款 民法上的归属规范496

第二节 代理的要件及法律效果496

第一款 代理的要件497

第二款 代理的法律效果502

第一项 代理行为效力的归属502

第二项 代理行为的瑕疵503

第三项 代理人的责任507

第三节 代理权的发生、范围与消灭507

第一款 法定代理507

第二款 意定代理权508

第一项 意定代理权的授与509

第二项 代理权范围与代理权滥用515

第三项 意定代理权的消灭517

第四节 自己代理与双方代理518

第一款 利益衡量与法学方法518

第二款 自己代理519

第三款 双方代理523

第五节 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524

第一款 有权代理与无权代理524

第二款 无权代理524

第一项 无权代理的要件及效果524

第二项 无权代理规定的类推适用529

第三款 权利表见代理权529

第一项 代理权继续存在的权利表征——民法第107条530

第二项 表见代理——民法第169条531

第三项 体系构成与法律适用534

第六节 代理制度的体系构成及实例研习535

第一款 体系构成535

第二款 实例演习536

第九章 法律行为的效力——无效、得撤销及效力未定:控制法律行为效力的机制537

第一节 概说537

第二节 无效的法律行为540

第一款 无效的意义及法律效果540

第二款 绝对无效、相对无效与善意第三人的保护544

第三款 法律行为一部无效、全部无效547

第四款 无效法律行为的转换551

第三节 得撤销的法律行为552

第一款 撤销的意义、客体、要件及法律效果553

第二款 无效法律行为的撤销558

第四节 效力未定的法律行为——须得同意的法律行为560

第一款 法律行为「效力未定」的意义561

第二款 须得第三人同意的法律行为561

第一项 意义、种类及立法目的561

第二项 同意或不同意的效力562

第三款 授权处分与无权处分563

第一项 授权处分563

第二项 无权处分564

第十章 期日与期间——权利义务变动的时点573

第十一章 消灭时效——权利行使在时间上的限制579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制度设计579

第二节 消灭时效的意义及存在理由580

第一款 消灭时效的意义、存在理由及其强行性581

第二款 除斥期间582

第三款 例题解说:消灭时效、除斥期间与请求权竞合584

第三节 消灭时效的客体586

第四节 消灭时效的期间589

第一款 —般期间(长期消灭时效):十五年590

第二款 特别期间(短期消灭时效)591

第五节 消灭时效期间的起算595

第六节 消灭时效中断与消灭时效不完成598

第一款 消灭时效中断599

第二款 消灭时效不完成602

第三款 时效中断与时效不完成的区别604

第七节 消灭时效完成的效力606

第一款 拒绝给付抗辩权606

第二款 消灭时效及於从权利的效力608

第三款 消灭时效完成后的给付609

第四款 时效利益的抛弃609

第五款 例题解说610

第十二章 权利的行使——权利行使自由与限制613

第一节 概说613

第一款 凡权利皆受限制,无不受限制的权利613

第二节 行使权利及履行义务614

第一款 民法第148条的规范意义及适用关系614

第二款 权利的行使不得以损害他人为主要目的616

第一项 要件616

第二项 法律效果621

第三款 权利的行使不得违反公共利益622

第四款 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依诚实信用原则624

第一项 诚实信用原则功能的燮迁624

第二项 诚实信用原则的功能及案例类型625

第三项 法律效果631

第三节 权利的自力救济631

第一款 正当防卫632

第二款 紧急避难636

第三款 自助行为637

第四款 体系构成638

参考文献641

索引6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