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南开话剧史料丛编 1 剧论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南开话剧史料丛编 1 剧论卷
  • 崔国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ISBN:731003272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92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63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南开话剧史料丛编 1 剧论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本丛编编辑说明1

《南开话剧运动史料(1909-1922)》序&曹 禺1

我看南开话剧运动——《南开话剧运动史料(1923-1949)》代序&刘厚生3

南开早期话剧初探&夏家善 崔国良 李丽中10

南开话剧运动再探&崔国良(执笔)25

一、南开话剧理论43

肄文杂记(节录)(1914.6.22)&云卿43

演戏及观戏(1914.10.12)&林洞宸44

说吾校演剧之益(1914.10)&曾中毅45

舞台·学校·世界(1916.3.6)&张伯苓47

说改良戏曲(1916.1.17、3.6、3.20)&铁卿48

办刊物可以培养对语言的兴趣——致《南开季刊》(英文)主编刘琪(1916.4.6)&张彭春 著 蔡丽文 译52

吾校新剧观(1916.9.18、25)&周恩来54

随笔:莎士比亚及其他(节录)(1916.12)&张彭春 著 崔一可 施薇 译 施薇 校注59

观剧(1918.3.28)&张松龄62

记国庆日本校新剧之布景(1918.10.25)&李德温63

《一元钱》中华新剧界之异彩(1918.12.31)&张伯苓65

论今日之新戏(节录)(1918.12)&李涛痕66

梅兰芳之热心观剧(节录)(1919.2)&柳67

南开学校救国团戏剧编辑科简章(1919.6.20)&南开日刊68

我对于编作剧本的意见(1919.11.13)&胡维宪69

观剧(1919.12.5)&王世孝70

天津南开学校学生救国团一览序(节录)(1919)&文波71

南开的新剧(1920.10.17)&高秉庸72

白话文与艺术(节录)(1920.10.29)&澂玉77

欢迎张仲述先生回国我的感想(1922.12.23)&许承钰78

对于本校新剧团一个建议(1922.12.23)&禅79

我之主观的文学(节录)(1923.6.23)&张志基82

王尔德在戏曲中描写的“任情的妇人”(1925.5.29)&稚言83

《此事古难全》忆评(1925.5.29)&朱秉镛89

德国大文豪朱德曼(Hermann Sudermann 1857-1913)(1925.5.29)&[日]西宫藤章 原著 林祖培 试译93

《莎绿美(Salome)》的译文(1926.11.10)&孙毓棠99

读了《茶花女》以后(1926.12.15)&震荪101

杂感(节录)(1927.4.18)&万家宝104

“开辟的经验”的教育(1927.6.21)&张彭春106

本学期所要提倡的三种生活——在南开学校高级初三集会上的演讲(1928.2.16)&张仲述 讲 邵存民 记113

《刚愎的医生》公演前登台演词(1928.3.28)&张彭春117

《娜拉》(1928.11.2)&贾问津118

《易卜生》(上)(1928.11.9)&颜毓蘅122

谈美国近代剧(1929.5.)&公伟129

卞昆冈的到来(1929.5)&乔魁贵133

苏维埃政府支配下之戏剧——献给去国远游的仲述先生(1929.12.17)&贾问津译136

人生与艺术(1929.12.17)&贾问津148

看了《群鬼》以后——北平艺术院戏剧系第九次公演(1930.1.6)&秋水151

文学短论(三篇)(1930.3.18)&Hamilton Wright Mabie著 存 民译155

剧院与人生(1930.4.22)&Clayton Hamilen著 之杰 译164

《争强》序(1930.4)&万家宝168

新美学的观点(1930.6.10)&[日]板垣鹰穗 作 马恩华译171

谈南开新剧(1930.10.25)&秋尘173

戈理基(1930.12.9)&沛174

梦与文艺(1930.12)&吴博183

艺术的价值(1930.12.18)&Jan Gordon著 王达新译187

青年与文艺(1930年末)&曹京平193

舞歌与剧——怎样改革新剧(1931.1.20)&张仲述 讲 范士奎 记196

关于文艺鉴赏(1931.1.20)&培民199

游艺场中的杂感(1932.3.15)&仰慎204

《桃花江》及其他(1932.5.15)&爱庭格尔207

读《〈桃花江〉及其他》后(1932.5.30)&陈松冷209

未遂——援沪游艺会的“最后一幕”(1932.5.30)&耳211

中国的新剧和旧戏(1933.7.15)&张彭春 著 崔红 译 马振铃校213

王尔德及其戏剧(1933.12.31)&巩思文217

读《西方的健儿》后(1933.12.31)&李惠苓242

介绍《萧伯讷》Bernard Shaw(1933.12.31)&刘淑清247

Plasticity与演剧(1934.1.5)&善忱250

辛基(J.M.Synage)(1933.12.31)&周寿民254

由《五奎桥》的演出谈到学校演剧的应注意点(1934.6.15)&磬267

我们是新礼堂上重要的演员(1934.10.17)&陈淑华270

怎样看电影——社会教育常识讲话(1934.12.5)&张彭春271

中国舞台艺术纵横谈(1935)&张彭春 著 黄燕生 译 柳无忌 校279

《梅兰芳先生在美国:评论与回顾》前言(1935.1)&张彭春 著 王尧 译 冯承柏 校285

从三个观点谈中国戏剧(1935.2.22)&张彭春288

一个理想的实验剧院(1935.4.10)&柳无忌291

在莫斯科梅兰芳艺术讨论会上的发言(1935.4)&张彭春 著 李小燕 译295

独幕剧与中国新剧运动的出路(1935.5.10)&巩思文298

书评:《天长日久》(Days without End)(1935.5.10)&巩思文302

书评:《电影戏剧表演术》(1935.5.10)&怀斯304

苏俄戏剧的趋势(1935.6)&张彭春306

奥尼尔及其戏剧(1935.10)&巩思文313

南开新剧与南开校友(1935.11)&陆善忱323

闲谈话剧(1935.12.15)&柳无忌327

《财狂》改编本的新贡献(1936.2.15)&巩思文329

改编《财狂》时的文化观(1936.2.15)&张彭春336

谈谈旧剧(节录)(1936.3.19)&梁仲谦337

歌德(1936.4.15)&柳无忌 讲 黄燕生 记338

书评《雷雨》(1936.4.25)&王运成347

论艺术性与宣传性(节录)(1936.4)&林率352

谈谈戏剧(1936.5.18)&刘昭华356

《吕伯兰》(1936.6.17)&郭树声359

话剧即新武器?(1936.7.10)&思文361

戏剧的时代性(1936.11.10)&思文362

新剧运动的歧路(1937.4.10)&思文364

女角男演考——我演女角后的牢骚(1937.5.1)&黄宗江367

评《日出》(1937.6.1)&杨贤铭370

演剧与作人(1938.10.1)&张伯苓373

《怒潮》发刊词(1938.10.1)&怒潮社374

关于话剧的写作问题(1938.10.1)&曹 禺 讲 杜干民记376

演员经验谈(1938.10.1)&白莹 周昌胤 陈秉隆378

谈南开新剧(1944.10)&张伯苓383

话剧的将来(1946.1.6)&张彭春384

“一二·一”运动与剧艺社(1946)&王时颖(王松声)387

话剧艺术的传统(1959)&石 羽389

关于联大剧艺社的一些情况——王松声同志谈话记录(1980.3)&王松声390

张彭春与中国现代话剧(1981.8)&马 明393

曹禺同志的谈话(1982.6.26)&洪忠煌 吴立冈 整理414

附:曹禺致洪忠煌同志(1982.11.29)&曹 禺421

周恩来是话剧的提倡者(1983.9)&邓颖超422

张彭春教授是北方话剧起源的奠基人(1989.2.28)&黄佐临423

周恩来对我国早期话剧运动的贡献(1989.6)&崔国良425

严范孙对南开话剧的贡献(1990.3)&崔国良438

对祖父严范孙的几点回忆(节录)(1990.10)&严仁清口述 严仁莉整理444

周恩来编撰幕表剧本《仇大娘》考(1998.3.20)&崔国良445

曹禺先生关注中国话剧历史(2006)&崔国良449

关于佐临——兼谈“津派”文化人(2007.2.22)&黄 裳458

二、南开话剧剧作和演出评论463

观本校新剧《恩怨缘》有感(1914.11.16)&王嘉梁463

对于本校纪念新剧诸生各抒所见以评论之(1915.10.25)&王复恩464

本校十一周年纪念新剧《一元钱》记(1915.10)&周恩来465

本校十一周年纪念新剧《一元钱》记(1915.10.25)&蔡凤467

观吾校周年新剧感言(1915.11.1)&李福景468

观《一元钱》新剧诸生有何批评试各言之(1915.11.1)&徐汝弘469

邀友人来本校观新剧短札(1916.10)&吴毅然471

邀友人来本校观新剧短札(1916.10)&孙德厚472

评《一念差》(1918.12.29)&涵庐473

评新剧本《新村正》(1919.2)&宋春舫475

评《理想中的女子》(1920.10.23)&于鹤年477

观本校新剧《理想中的女子》批评(1920.10.29)&秉庸479

为难民募捐,中国学生演出英文剧 《木兰》(1921.2.25)&《纽约时报》报道 李嵘译481

农专学生演的《新村正》(1921.11.20)&顾麟若483

对于《新村正》剧评的我见(1921.12.3)&陈大悲486

南开演的三个剧(1927.9.13)&于飞489

看了《少奶奶的扇子》之后(1927.12.30)&矢 口491

关于《娜拉》(1928.10.16)&一个南开学生495

《少奶奶的扇子》(1929.5.21)&王小隐497

南开新剧团重演《争强》(1929.10.24)&佚名499

记南开之《争强》(1929.10.26)&立厂501

南开公演《争强》与原著之比较(1929.10.25、26、27)&黄作霖503

《争强》——从读《争强》剧本说到南开公演《争强》(1929.11.8、11)&秋水508

不是论语派(1934.5.4)&石山513

一封更正的信——答复“石山”君的《不是论语派》(1934.11.23)&黄开寿515

谈谈《五奎桥》(1934.6.15)&示单519

写在这篇剧本的后面(1934.11.23)&董庶521

谈南开《五奎桥》(1935.4.6)&秋尘523

《雷雨》导演的话(1935.8.17)&吕仰平524

《艺术家》与《归来之夜》的演出(1935.11)&金山526

在韩伯康家里(1935.12.7)&万家宝529

《财狂》的演员介绍(1935.12.7)&冯周534

《天津益世报》编者的话(一)(1935.12.7)&《益世报》编者537

《财狂》在张彭春导演下演出获大成功(1935.12.9、10)&徐凌影538

关于改编本(1935.12.9)&萧乾540

《财狂》的演出(1935.12.9)&水皮541

《财狂》评(1935.12.11、12)&伯克545

《财狂》的观感(1935.12.12)&维什549

《财狂》评述(1935.12.13)&玉西551

《天津益世报》编者的话(二)(1935.12.15)&《益世报》编者553

看了《财狂》后(1935.12.15)&岚岚554

《财狂》之演出(1935.12.15)&萧乾557

《财狂》评述(1935.12.16-18)&谭宗燕560

三演《财狂》的速写(1935.12.20)&王良563

剧艺社告地状(1945.12.16)&西南联大《罢委会通讯》565

新发现的我国话剧运动初期的两个剧本——南开新剧团早期编演的《一念差》和《新村正》(1984)&夏家善 崔国良 李丽中567

关于曹禺早期改译的两个剧本——《冬夜》、《太太》评介(1991.10)&殷子纯 夏家善573

《凯旋》的创作和演出——记“一二·一”学生运动中产生的广场剧(1996.2)&汪仁霖578

谈自己的创作经历(2001)&王松声585

一曲刚毅坚卓的颂歌——观话剧《我的西南联大》(2009.5.14)&刘运峰588

后记&崔国良5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