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王龙溪心学易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王龙溪心学易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5/30071796.jpg)
- 林庆彰主编;陈明彪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78986644904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96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30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王龙溪心学易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1
第二节 研究范围与方法3
一、研究范围3
二、研究方法4
第三节 前人研究成果述评5
第四节 论文架构6
第五节 王龙溪之学行传略7
第二章 龙溪论学要旨11
第一节 阳明就《大学》提出「致良知」教11
一、朱子的格物说12
二、阳明的致良知教14
(一)正心在诚意15
(二)诚意在致知17
(三)致知在格物18
第二节 「良知教」之承继20
一、一念之微(见在良知)22
二、一念万年29
三、「四无」说之开创33
(一)「四无」说提出的背景和相关文献的探讨33
(二)「四无」和「四有」的争论39
(三)「四无」说的内容42
1.从本体上说42
2.从工夫上说47
(四)「四有」与「四无」之会通51
第三章 龙溪心学《易》理之渊源57
第一节 儒家的心学传统与「心即理」57
一、心学在先秦的发展和「心即理」之意义57
二、心学在宋明的发展61
第二节 北宋心学《易》之滥觞65
一、周敦颐之心学《易》理65
(一)以诚体释〈乾〉元65
(二)由知几、无欲之功夫以复诚体68
二、张载之心学《易》理71
(一)论天道71
(二)天道性命相贯通74
三、程颢之心学《易》理76
(一)以《易》体说天道76
(二)从仁体以证悟天道(从一本观来解《易》)80
第三节 南宋心学《易》之展现85
一、陆九渊之心学《易》理85
(一)以理(心)诠解《易》之理85
(二)以卦德爻义恢复本心和以九卦论心学工夫89
二、杨简之心学《易》理92
(一)人心即《易》之道93
(二)天人一本98
三、王宗传之心学《易》理101
(一)《易》以发明人心之妙用101
(二)天人一本105
第四节 明代心学《易》之促成107
一、王守仁之心学《易》理107
(一)以体用观点论《易》108
(二)以良知说易111
第四章 龙溪的象数《易》学——对「河图、洛书」、「伏羲八卦方位图、文王八卦方位图」、「天根、月窟」的论述115
第一节 「河图」、「洛书」之来源、发展与龙溪对此二图的阐述116
一、「河图」、「洛书」之来源及在汉、宋的发展116
二、龙溪对「河图」、「洛书」的阐述124
(一)论「河图」124
(二)论「洛书」128
(三)「河图」、「洛书」相为经纬与以「后天图」配「洛书」132
第二节 邵雍与「伏羲八卦方位图」、「文王八卦方位图」与龙溪对此二图的阐述136
一、邵雍与「伏羲八卦方位图」、「文王八卦方位图」136
二、龙溪对「伏羲八卦方位图」和「文王八卦方位图」的阐述141
(一)「伏羲八卦方位图」即寂然不动之体、「文王八卦方位图」即感而遂通之用141
(二)从「伏羲八卦方位」到「文王八卦方位」的卦位演变143
第三节 龙溪对「天根、月窟」的阐述144
一、龙溪以归寂之体说「天根」、以应感之用说「月窟」144
第五章 龙溪的义理《易》学149
第一节 龙溪的太极观149
一、太极之涵义和其意义之演变149
二、龙溪所展示的太极义152
(一)太极者,心之极152
(二)由太极所开展的宇宙论156
(三)藉太极之「有」、「无」批判汉儒、佛教159
第二节 龙溪和双江的辩论:以〈乾〉知为良知163
第三节 以良知为易道166
第四节 论学《易》之目的与藉用各卦来诠释心学170
一、学《易》之目的——迁善改过与惩忿窒欲170
二、藉各卦来诠释心学内涵177
(一)以〈乾〉卦论无欲之心体177
(二)以〈蒙〉卦论「圣之基」和「养蒙之道」180
(三)以〈谦〉卦论知止181
(四)以〈随〉卦论「止息、生息、休息、气息」182
(五)以〈大畜〉卦论「尊德性而道问学」184
(六)以〈咸〉卦论「致虚」和「何思何虑」185
(七)以〈鼎〉卦论「畜聚、凝翕」189
(八)以〈艮〉卦论「艮止功夫」190
第五节 〈大象义述〉中所呈现之治国、修身思想192
一、治国193
(一)宽以待民193
(二)严君臣上下之分196
(三)赞成封建制、反对郡县制197
(四)定经界、制田赋198
(五)先教后刑,刑以宽大明察为怀199
(六)推行井田制202
二、修身——论君子之修德与严君子、小人之辨203
第六节 以《易》融通三教208
一、以良知的虚寂来范围儒释道三教209
(一)论儒道之异210
(二)论儒佛之异211
二、三教融通的基础在大《易》214
第七节 龙溪之经典诠释——《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历史脉络与见解218
一、《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历史脉络218
二、龙溪诠释经典的见解一良知是贯串《六经》之枢纽223
三、对龙溪经典诠释的反省——《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意义228
第六章 结论231
附录239
附录一:查刻本所录而后本未载之佚文239
附录二:明嘉靖甲子刊本《双江聂先生文集》所录之佚文263
附录三:龙溪的《大象》义理和程伊川《大象》义理之比较271
参考书目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