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比较文学简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比较文学简编
  • 吴雨平主编;李东军,李红梅,余晓明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6994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53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261页
  • 主题词:比较文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比较文学简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比较文学学科基本范畴3

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学科建设3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学科定位3

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5

第三节 比较文学学科在中国7

第四节 中国比较文学的学科构成9

第二章 比较文学学科的起源13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学科基础13

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学科历史18

第三节 中国比较文学的学科发展21

第三章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5

第一节 全球化语境下的“世界文学”25

第二节 “世界文学”的概念演变27

第三节 “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28

第四节 “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30

第四章 比较诗学与比较文学35

第一节 比较诗学的定义35

第二节 比较诗学的研究方法38

第三节 比较文学史的研究现状40

第四节 比较文学史研究在中国44

第二编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构成要素49

第五章 比较文学的主体与认证49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主体49

第二节 文学创作与主体认证51

第三节 文学接受与主体认证53

第四节 主体间性与比较阐释56

第六章 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与客体世界59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59

第二节 多元化的对象客体:世界文学体系划分63

第三节 文学文本的客体世界与文化关系67

第七章 诗歌的比较文类学研究72

第一节 东西方诗歌传统的比较研究72

第二节 19世纪前跨越文化体系的诗歌交流75

第三节 20世纪中西诗歌的因缘77

第八章 小说的交流与比较82

第一节 中西方小说发展概略82

第二节 中西方古典小说的差异比较84

第三节 中西方现当代小说的转型与发展87

第九章 世界文学中的戏剧比较92

第一节 东西方戏剧的发展概略92

第二节 东西方戏剧的差异比较95

第三节 东西方戏剧的交流互渗99

第三编 比较文学认识论与方法论107

第十章 比较文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107

第一节 互动认知:比较文学认识论的基础107

第二节 从认识论到方法论109

第三节 多元化的方法体系111

第十一章 文学的交流与实证研究方法114

第一节 世界文学体系之间的交流114

第二节 理论维度的影响研究117

第三节 发展维度中的影响研究123

第十二章 审美关系的平行研究129

第一节 平行研究的性质与特点129

第二节 平行研究涉及的基本领域131

第三节 东西方审美评价的尺度与价值137

第十三章 比较阐释学141

第一节 西方阐释学的演进141

第二节 中国的阐释理论与实践147

第三节 中西阐释的异同153

第十四章 形象学研究155

第一节 形象学研究的历史155

第二节 形象学研究的基础理论159

第三节 形象学研究的基本路径166

第十五章 主题学研究172

第一节 主题学发展的历史172

第二节 主题学基本概念174

第三节 主题学研究的范畴177

第十六章 文学思潮与流派的比较研究181

第一节 比较视域中的文学思潮与流派范畴181

第二节 比较视域中文学思潮与流派的研究182

第三节 文学思潮和流派的兴起与流传185

第四节 比较视域中的主潮: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187

第十七章 比较文学阐发研究194

第一节 阐发研究的缘起194

第二节 阐发研究的理据198

第三节 阐发研究的类别199

第四节 阐发研究的评价201

第四编 比较文学研究模式207

第十八章 译介学研究207

第一节 译介学的兴起以及学科属性207

第二节 译介学的概念内涵与学科属性211

第三节 译介学与翻译研究213

第四节 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216

第五节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与译介学研究220

第十九章 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224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跨越性”属性224

第二节 “跨学科”研究的可能性226

第三节 “跨学科”研究的对象与方法229

第四节 比较文学的“阐发研究”231

第五节 “跨学科”与“世界文学”的新建构233

第二十章 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238

第一节 “文化研究”的兴起238

第二节 文化研究对比较文学的影响243

第三节 文化语境对文学的制约246

第四节 文学对文化模式的超越248

第五节 从比较文学转向比较文化249

后记2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