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用学视野下的法律论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语用学视野下的法律论证
  • 徐梦醒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5502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法律语言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语用学视野下的法律论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法律论证及其语用转向1

第一节 法律论证的理论渊源1

一、图尔敏的论证结构理论2

二、阿列克西的法律论证理论6

三、佩雷尔曼的新修辞学10

四、麦考密克的法律证立理论14

第二节 法律论证及其特征17

一、法律的可辩驳性17

二、作为一种法学方法的法律论证19

三、法律论证的特征24

第三节 法律论证的语用转向25

一、语用学理论概述25

二、哲学的语用学转向32

三、“语言游戏”理论和普遍语用学34

四、法学方法论范式的语用转向37

五、法律论证的语用转向44

第二章 法律论证的逻辑向度51

第一节 三段论的意义和局限——突破传统论证逻辑51

一、三段论是法律论证逻辑思维形式的一种51

二、司法三段论适用情境的“理想化”53

三、通过命题陈述的“情境化”化解三段论的局限55

第二节 法律论证的非形式逻辑思维56

一、非形式逻辑及其研究对象57

二、法律论证的非形式逻辑特征与特殊性59

三、批判性思维对论证逻辑的引导65

四、批判性指向的理由在法律领域的表现69

五、缺省推理以及前提可接受性的探索73

第三节 法律论证的语用逻辑重构78

一、语用逻辑理论解读79

二、法律论证话语的语用逻辑剖析82

三、实践论辩话语的重构——通过语用论辩思维91

四、标示词在法律论证中的语用意义95

第三章 法律论证的修辞向度100

第一节 司法话语中的法律修辞100

一、修辞与法律修辞100

二、法律修辞的论辩本质103

三、法庭语境下修辞的运用105

第二节 修辞论辩的语用分析109

一、修辞作为论辩艺术110

二、修辞论辩及其方法115

三、修辞论辩的语用有效性120

四、法庭语境下修辞论辩的特点122

第三节 交往理性对修辞论辩策略性的缓解125

一、语用分析反映修辞论辩思维的本质126

二、交往理性为修辞论辩提供了反思和质疑的空间128

第四章 法律论证的对话向度131

第一节 法律的话语分析进路131

一、法律话语的社会建构性132

二、法律通过语言和话语互动表征自身的存在134

第二节 法律语言含混性对论辩的影响141

一、法律语言的含混性及其困境141

二、含混性的法哲学解释145

三、对法律语言含混性的语用分析与整合148

第三节 法律论证的语用论辩模式157

一、语用论辩理论的渊源与内涵158

二、语用论辩框架下的法律论证163

三、语用论辩理论派对论证谬误的识别173

四、修辞策略和关联要素的语用论辩重构177

第五章 交往理性视域下的法律论证181

第一节 法律论证研究思维的演进——由独白到对话182

一、论证在逻辑层面上注重结论的明确性185

二、论证在修辞层面上表征为论辩过程186

三、论证在对话层面上是商谈程序的一个部分186

第二节 论辩过程中言语行为的目的——达成理解188

一、对交往理性内涵的分析188

二、论辩交往在法庭语境中的“理解”192

第三节 论证诉诸对象对策略性的检验193

第四节 交往理性与目的理性的博弈197

一、策略性指向对交往行为目的的影响197

二、目的理性对交往理性的压抑199

三、法律论证合理性依赖言说的语用有效性200

第六章 法律论证有效性的语用探索204

第一节 法律论证的评价标准——基于语用分析模式204

一、法律论证评价标准204

二、法律论证的充分性标准205

三、法律论证的相关性标准208

四、法律论证的可接受性要求212

第二节 法律论证谬误的识别221

一、谬误的解读221

二、法律论证谬误的相对性223

三、论证谬误与欺骗性对话225

四、法律论证谬误与主题的变迁228

五、非形式谬误的类型化236

第三节 法律论证的融贯性——规范性与描述性融贯246

一、基础论与融贯论对法律论证的意义246

二、麦考密克关于规范性融贯的研究250

三、法律论证的规范性融贯255

四、规范性融贯的语用向度265

五、语用视野下的描述性融贯267

第七章 法律论证的语用实践278

第一节 法庭论辩话语的语用特征与风格278

一、法庭论辩的语用特征278

二、法庭论辩话语的风格280

第二节 法律论辩中的应变技艺283

一、法律论辩中的常用反驳技巧285

二、交叉询问的若干方法290

第三节 法律论证与裁判智慧292

一、法律论证思维的语境依赖与直觉要素293

二、案件的特殊性与问题化——对“例外”的探寻296

三、不同向度的论证思维——普遍化与抽象概括300

四、裁判智慧的理解与整合——关联性分析304

五、裁判规则对多重可能性的容纳306

后记3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