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杨翼骧先生中国史学史手稿存真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杨翼骧先生中国史学史手稿存真 下
  • 杨翼骧著;乔治忠,杨柳整理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ISBN:750135157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852页
  • 文件大小:876MB
  • 文件页数:5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杨翼骧先生中国史学史手稿存真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下册329

第五章 封建社会的史学(四):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时期的史学329

第一节 封建政权加强对于史学的控制329

一、隋唐五代宋辽金元的史官制度330

二、隋唐时期所修的断代史340

1.隋朝修史340

2.唐朝修史344

三、五代北宋时所修的唐史与五代史360

1.《旧唐书》360

2.《新唐书》363

3.《旧五代史》367

4.《新五代史》369

四、元朝所修的宋辽金三史372

1.《宋史》372

2.《辽史》376

3.《金史》380

第二节 刘知幾的史学382

一、刘知幾的生平及著作382

二、《史通》的内容387

三、《史通》在撰著上的几个优点402

1.评论有据403

2.兼指得失403

3.批评尖锐406

4.主张明确409

四、刘知幾对于史学的贡献412

1.第一次为中国史学作了比较全面而详细的总结413

2.提倡“直书”、“实录”,揭发并斥责了历史的歪曲者和捏造者416

3.批判了盲目崇拜古代、迷信“圣人”的观念420

4.对历史编纂学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建议423

5.指出了历史学家必须具备的条件427

第三节 典章制度史的内容及渊源430

一、典章制度史的内容及渊源430

二、杜佑著《通典》433

1.杜佑的生平433

2.杜佑撰著《通典》的经过和旨意435

3.《通典》的内容与价值438

4.杜佑的历史观点与史学思想441

5.《通典》的影响441

三、郑樵著《通志·略》447

1.郑樵的生平及其著作447

2.《通志》的著作经过450

3.《通志》的内容与价值451

4.郑樵的史学思想457

四、马端临著《文献通考》462

1.马端临的生平及其著《文献通考》的旨意462

2.《文献通考》的内容与价值464

3.马端临的史学思想467

第四节 编年史的高度发展468

一、司马光著《资治通鉴》469

1.司马光的生平及其著作469

2.司马光著《资治通鉴》的意旨与经过470

3.《资治通鉴》的编纂方法475

4.《资治通鉴》的内容及其价值478

5.司马光的历史观与史学思想482

6.《资治通鉴》的影响486

二、李焘著《续资治通鉴长编》487

1.李焘的生平及著作487

2.《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内容、价值及其编纂方法489

三、李心传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492

1.李心传的生平及著作492

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内容与价值492

四、宋元时期的其他编年史494

1.刘恕著《通鉴外纪》494

2.朱熹著《通鉴纲目》497

3.金履祥著《通鉴前编》《举要》499

4.吕祖谦著《大事记》《通释》《解题》501

5.王益之著《西汉年纪》502

6.熊克著《中兴小纪》503

7.陈均著《宋九朝编年备要》503

8.刘时举著《续宋编年资治通鉴》503

第五节 纪事本末体的创作504

一、袁枢著《通鉴纪事本末》505

1.袁枢的生平505

2.《通鉴纪事本末》的编纂505

3.《通鉴纪事本末》的内容与价值506

二、纪事本末的继作与发展508

1.章冲著《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508

2.杨仲良著《续通鉴长编纪事本末》509

第六节 其他各种体例与内容的著作510

一、古代史、先秦史510

1.苏辙著《古史》510

2.罗泌著《路史》511

附:黄震著《古今纪要》、胡宏著《皇王大纪》512

二、三国史513

1.萧常著《续后汉书》513

2.郝经著《续后汉书》513

三、五代史514

1.路振著《九国志》514

2.龙衮著《江南野史》514

3.马令著《南唐书》514

4.陆游著《南唐书》514

四、宋史515

王偁著《东都事略》515

五、辽史516

1.叶隆礼著《契丹国志》516

2.洪皓著《松漠纪闻》《续》518

六、金史519

1.宇文懋昭著《大金国志》519

2.元好问著《野史》520

3.刘祁著《归潜志》520

七、宋金关系史521

1.徐梦莘著《三朝北盟会编》521

2.曹勋著《北狩见闻录》523

3.失名氏《大金吊伐录》524

4.傅雱《建炎通问录》524

5.失名氏《中兴御侮录》524

八、年谱与传记525

1.年谱525

2.传记526

九、史评与史学527

1.吴缜著《新唐书纠谬》527

2.吴缜著《五代史记纂误》527

3.范祖禹撰《唐鉴》527

4.孙甫撰《唐史论断》527

5.刘羲仲撰《通鉴问疑》527

6.胡寅著《读史管见》528

7.胡一桂著《十七史纂古今通要》528

8.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528

9.倪思著《班马异同》529

10.李心传著《旧闻证误》529

第六章 封建社会的史学(五):明清时期的史学530

第一节 纪传史的著作530

一、官修《元史》530

1.《元史》的纂修经过530

2.《元史》的内容530

3.《元史》的价值532

二、官修《明史》534

1.纂修经过534

2.《明史》的内容534

3.《明史》的价值536

4.《明史》之述作537

第二节 编年史的著作539

一、薛应旂著《宋元资治通鉴》539

二、王宗沐著《宋元资治通鉴》539

三、徐乾学著《资治通鉴后编》540

四、毕沅著《续资治通鉴》541

五、陈鹤著《明纪》542

六、夏燮著《明通鉴》542

七、《御批通鉴辑览》542

八、陈?《通鉴续编》543

九、严衍《资治通鉴补》543

十、谈迁著《国榷》543

附:学术史544

黄宗羲及《明儒学案》545

黄宗羲、全祖望等著《宋元学案》547

第三节 纪事本末史的著作548

一、陈邦瞻著《宋史纪事本末》548

二、陈邦瞻著《元史纪事本末》549

三、谷应泰著《明史纪事本末》550

四、高士奇著《左传纪事本末》551

五、张鉴著《西夏纪事本末》552

六、李有棠著《辽史纪事本末》《金史纪事本末》552

七、李铭汉著《续资治通鉴纪事本末》553

八、杨陆荣著《三藩纪事本末》553

九、黄鸿寿著《清史纪事本末》553

第四节 典章制度史554

一、《通典》的续作554

二、《通志》的续作556

1.《续通志》556

2.《清通志》556

三、《文献通考》的续作557

1.王圻撰《续文献通考》557

2.乾隆敕撰《续文献通考》557

3.《清文献通考》557

4.《续清文献通考》558

四、断代《会要》558

第五节 地理沿革史的著作559

一、顾祖禹著《读史方舆纪要》559

二、洪亮吉著《十六国疆域志》561

三、李兆洛著《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制《历代地理沿革图》561

四、杨守敬著《历代地理沿革总图》561

第六节 方志562

第七节 补史的著作564

第八节 辑佚566

附:上古史之研究567

第九节 考证568

第十节 史事的评论571

一、王夫之《读通鉴论》《宋论》571

二、《史纠》572

三、李贽573

第十一节 历史考证学的发展574

一、历史考证学的内容及清代历史考证学兴盛的原因575

1.历史考证学的内容575

2.清代历史考证学兴盛的原因576

二、清代历史考证学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577

1.顾炎武577

2.阎若璩579

三、清代历史考证学的派别580

1.依据正史580

2.博引广征——钱大昕的史学585

3.疑古辨伪593

第十二节 章学诚的史学599

一、章学诚的生平及著作599

附:章学诚一生的特点及论学习方法602

二、章学诚的史学理论603

1.论史学的范畴603

2.论纂辑、考证与著作603

3.论史意607

4.论史家四长608

5.论通史609

6.论方志610

三、对于章学诚的评论612

四、章学诚在史学史上的地位614

第七章 资产阶级史学(1840—1949年)615

第一节 资产阶级史学的先驱617

一、龚自珍617

二、魏源619

三、康有为624

第二节 资产阶级史学的建立631

一、梁启超的史学631

1.梁启超的生平631

2.梁启超对封建史学的批判636

3.梁启超建立资产阶级史学的主张645

附:梁启超关于世界史的著作650

二、历史教科书的编著652

三、章炳麟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史学661

第三节 资产阶级史学的发展668

一、新史料的发现、整理和研究668

1.甲骨文668

2.金文684

3.汉晋简牍691

4.敦煌石室书卷696

5.清朝内阁大库及军机处所藏的书籍与档案700

6.古代少数族及外族文字702

7.王国维的史学704

8.原始社会史料709

二、通史的著作711

1.概况711

2.吕思勉的史学714

3.钱穆的史学716

三、断代史的研究与著作718

1.概况718

附:官修《清史稿》724

柯绍忞著《新元史》725

2.陈寅恪的史学726

3.顾颉刚的史学731

四、专史的研究与著作736

1.概况736

2.陈垣的史学738

五、世界史的研究与著作745

1.教科书的编著745

2.世界史学著作的翻译748

六、史学理论与方法的著作749

七、工具书的编纂750

1.年表750

2.人名751

3.地名751

第四节 资产阶级史学的批判752

一、否认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否认历史学能成为科学752

二、歪曲、诬蔑马克思主义史学759

三、以史料学代替历史学762

四、鼓吹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764

五、宣传以西欧、美国为中心的世界史观点767

附:蒋廷黻772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1919—1949年)77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1919—1930年)774

一、马克思主义史学创始人李大钊的贡献775

1.李大钊的生平及著作775

2.李大钊的史学著作782

3.李大钊的史学理论783

4.李大钊对中国历史问题的研究794

二、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斗争797

1.关于“问题与主义”798

2.关于历史有无或能否求得客观发展规律,历史学能否成为科学?800

三、郭沫若的贡献805

1.郭沫若的生平805

2.郭沫若的中国古代史研究80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初步发展(1931—1949年)813

一、马克思主义史学反对各种唯心主义史学的斗争813

1.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813

2.对“战国策派”史学的斗争818

二、中国通史的著作824

1.吕振羽著《简明中国通史》824

2.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827

3.翦伯赞著《中国史纲》833

三、断代史的研究与著作835

1.先秦史835

2.近代史844

四、专史的研究与著作847

五、毛泽东对于史学的贡献848

1.指出研究历史的重要意义849

2.指出中国历史的特点850

3.指出研究历史的重点851

六、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普遍发展8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