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穴特异性研究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经穴特异性研究与应用
  • 梁繁荣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7804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612页
  • 文件大小:123MB
  • 文件页数:659页
  • 主题词:经穴-特异性-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经穴特异性研究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经穴特异性理论研究3

第一章 经穴特异性概述3

第一节 经穴特异性的概念3

一、经穴特异性的概念3

二、经穴特异性理论的起源与发展7

第二节 经穴特异性的基本内容13

一、经穴形态结构的特异性13

二、经穴生物物理学的特异性14

三、经穴病理反应的特异性15

四、经穴治疗效应的特异性16

第三节 经穴效应特异性的表现特点19

一、经穴效应特异性具有循经性19

二、经穴效应特异性具有相对性24

三、经穴效应特异性具有持续性25

四、经穴效应特异性具有条件性28

第四节 经穴效应特异性的影响因素32

一、腧穴配伍对经穴效应特异性的影响32

二、操作方法对经穴效应特异性的影响35

三、得气与否对经穴效应特异性的影响36

四、操作时间对经穴效应特异性的影响38

五、机体状态对经穴效应特异性的影响39

第二章 特定穴特异性理论研究44

第一节 五输穴特异性理论44

一、五输穴溯源44

二、五输穴特异性理论45

第二节 原穴、络穴特异性理论52

一、原穴、络穴溯源52

二、原穴、络穴特异性理论53

第三节 俞穴、募穴特异性理论57

一、俞穴、募穴溯源57

二、俞穴、募穴特异性理论58

第四节 八会穴特异性理论60

一、八会穴溯源60

二、八会穴特异性理论61

第五节 郄穴特异性理论65

一、郄穴溯源65

二、郄穴特异性理论65

第六节 下合穴特异性理论69

一、下合穴溯源69

二、下合穴特异性理论69

第七节 八脉交会穴特异性理论72

一、八脉交会穴溯源72

二、八脉交会穴特异性理论72

第八节 交会穴特异性理论75

一、交会穴溯源75

二、交会穴特异性理论76

第三章 经穴特异性研究评述80

第一节 经穴-胃相关的特异性研究80

一、中医对胃的认识80

二、足三里-胃相关的特异性研究82

三、四白-胃相关的特异性研究92

四、内庭-胃相关的特异性研究94

五、梁丘-胃相关的特异性研究95

六、天枢-胃相关的特异性研究96

第二节 经穴-心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00

一、中医对心的认识100

二、内关-心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01

三、神门-心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11

四、大陵-心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16

五、曲泽-心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18

第三节 经穴-胆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24

一、中医对胆的认识124

二、曲泉-胆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26

三、阳陵泉-胆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28

四、日月-胆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30

五、胆俞-胆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31

六、太冲-胆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32

七、足三里-胆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33

八、四白-胆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35

第四节 经穴-肠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39

一、中医对小肠的认识139

二、中医对大肠的认识140

三、足三里-肠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41

四、关元-肠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44

五、上巨虚-肠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45

六、下巨虚-肠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46

第五节 经穴-肺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49

一、中医对肺的认识149

二、肺俞-肺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50

三、太渊-肺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51

第六节 经穴-肾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53

一、中医对肾的认识153

二、肾俞-肾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55

第七节 经穴-膀胱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60

一、中医对膀胱的认识160

二、会阳-膀胱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61

三、关元-膀胱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64

第八节 经穴-五官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65

一、中医对五官的认识165

二、太冲-目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68

三、听宫-耳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71

四、水沟-口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75

五、劳宫-口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76

六、迎香-鼻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76

七、下关-鼻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78

八、印堂-鼻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79

九、涌泉-鼻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81

第九节 经穴-体表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90

一、合谷-面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90

二、委中-腰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94

三、后溪-项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97

四、条口-肩相关的特异性研究198

五、水沟-腰相关的特异性研究200

中篇 经穴特异性研究实践209

第四章 经穴特异性的文献评价研究209

第一节 文献评价方法简介210

一、数据挖掘方法210

二、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方法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213

第二节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穴特异性文献评价216

一、经穴特异性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216

二、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系统评价227

第三节 偏头痛的经穴特异性文献评价231

一、经穴特异性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232

二、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系统评价242

第四节 高血压的经穴特异性文献评价247

一、经穴特异性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247

二、针灸治疗高血压的系统评价255

第五节 心绞痛的经穴特异性文献评价261

一、经穴特异性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261

二、针灸治疗心绞痛的系统评价270

第五章 经穴特异性的临床评价278

第一节 经穴特异性临床研究概述279

一、针灸临床研究概况279

二、经穴效应特异性临床研究发展趋势279

三、临床试验注册280

四、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范的制定283

五、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293

第二节 基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穴效应特异性临床评价295

一、临床方案设计295

二、临床评价结果300

三、结论315

四、问题与展望316

第三节 基于偏头痛的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临床评价317

一、临床方案设计317

二、临床评价结果324

三、结论372

四、问题与展望373

第六章 经穴特异性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研究375

第一节 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与方法375

一、细胞生物学常用技术与方法375

二、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与方法377

第二节 经穴效应特异性局部始动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研究379

一、肥大细胞分布及功能与经穴效应特异性局部始动的研究379

二、穴区生物信息物质与经穴效应特异性局部始动的研究381

三、穴区感受器与经穴特异性局部始动的研究387

第七章 经穴效应特异性神经影像学特征研究391

第一节 针刺研究中常用的脑功能成像技术392

一、血氧水平依赖性磁共振成像技术392

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393

三、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393

四、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394

五、脑电图和脑磁图技术394

六、运用PET-CT技术研究经穴特异性中枢机制的优势395

第二节 健康受试者经穴特异性脑内神经信息响应特征研究398

一、研究方案398

二、研究结果401

三、研究结论402

四、问题与展望402

第三节 基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穴特异性脑内神经信息响应特征研究403

一、研究方案403

二、研究结果406

三、研究结论423

四、问题与展望423

第四节 基于偏头痛的经穴特异性脑内神经信息响应特征研究423

一、研究方案423

二、研究结果426

三、研究结论430

四、问题与展望430

第八章 经穴效应特异性的代谢组学研究431

第一节 代谢组学方法简介431

一、代谢组学检测技术432

二、代谢组学数据处理方法432

三、代谢组学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434

第二节 基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穴效应特异性代谢组学研究436

一、研究方案436

二、研究结果438

三、研究结论456

四、问题与展望457

第三节 基于偏头痛的经穴效应特异性代谢组学研究458

一、研究方案458

二、研究结果460

三、研究结论470

四、问题与展望471

下篇 经穴特异性理论的临床运用475

第九章 指导构建针灸临床辨证施治体系475

第一节 构建针灸临床辨证施治体系的意义475

第二节 针灸临床辨证论治体系的组成476

一、以经络辨证为主线476

二、以部位辨证为重点477

三、以八纲辨证为指导478

四、以脏腑辨证为补充478

五、重视腧穴特异性的运用478

第十章 单穴效应特异性的临床运用480

第一节 上肢腧穴480

一、肩髃480

二、曲池481

三、手三里483

四、合谷484

五、内关488

六、神门490

七、外关492

八、支沟493

九、列缺494

十、少商496

十一、通里497

第二节 下肢腧穴501

一、环跳501

二、阳陵泉502

三、梁丘505

四、足三里506

五、丰隆509

六、阴陵泉510

七、血海512

八、地机513

九、三阴交514

十、隐白517

十一、委中518

十二、承山520

十三、悬钟522

十四、太溪524

十五、太冲525

十六、至阴527

十七、涌泉528

第三节 头面部腧穴533

一、攒竹533

二、睛明534

三、下关536

四、颊车537

五、水沟538

六、百会540

七、翳风542

第四节 躯干部腧穴546

一、风池546

二、大椎549

三、肩井550

四、命门551

五、次髎553

六、膻中555

七、天枢556

八、关元557

九、中脘559

第十一章 穴组效应特异性的临床运用563

第一节 内科疾病常用穴组563

一、水沟、百会563

二、百会、涌泉565

三、合谷、太冲566

四、合谷、风池、肺俞570

五、合谷、复溜572

六、曲池、大椎573

七、曲池、血海574

八、胃俞、中脘576

九、中脘、内关、足三里578

十、内关、公孙580

十一、天枢、上巨虚581

十二、神门、内关、三阴交584

十三、申脉、照海586

十四、中极、膀胱俞588

十五、关元、百会589

第二节 经络肢体病症常用穴组593

一、条口、承山593

二、肩髃、肩髎、肩贞595

三、环跳、阳陵泉596

四、风池、率谷598

五、翳风、合谷、地仓、颊车599

第三节 妇科、儿科病症常用穴组600

一、合谷、三阴交600

二、关元、三阴交602

三、关元、子宫、三阴交605

四、夹脊、百会、肾俞605

第四节 五官病症常用穴组606

一、合谷、内庭606

二、听会、翳风607

三、哑门、通里、廉泉609

四、合谷、迎香6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