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安全管理学 事故预防的行为控制方法 a behavior-based approach to accident prevention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安全管理学 事故预防的行为控制方法 a behavior-based approach to accident prevention
  • 傅贵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9707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21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安全管理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安全管理学 事故预防的行为控制方法 a behavior-based approach to accident prevention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3

第一节 管理的含义3

一、管理层3

二、管理活动3

三、行政管理4

第二节 安全的含义4

一、从内容上理解安全的含义4

二、从范围上理解安全的含义5

第三节 安全管理的含义及其现代性7

第四节 国内外安全管理的含义差别8

第五节 安全管理的学科内涵9

第六节 安全管理的学科定位9

第七节 安全管理和安全工程技术的关系10

本章参考文献11

本章附录安全管理与安全工程的差别12

第二章 事故统计及安全指标17

第一节 事故17

一、事故案例17

二、事故的定义19

三、事故与职业病的关系21

第二节 事故的分类与分级22

一、事故的分类22

二、事故的损失与事故的普遍性23

三、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级23

第三节 我国的事故统计和安全指标25

一、生产安全事故的定义25

二、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类统计与安全指标26

第四节 外国的工作事故统计33

一、统计特点及内容33

二、统计指标34

第五节 事故统计改革建议36

本章参考文献38

第三章 事故致因理论41

第一节 事故致因理论的起源和内容概述41

一、事故致因理论的起源41

二、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过程简述42

三、事故致因理论的内容简述43

第二节 古典事故致因链44

一、格林伍德和伍兹的事故易发倾向理论44

二、明兹和布卢姆等对事故致因链的研究45

三、海因里希事故致因链46

四、高登的事故致因链49

五、哈登等的事故致因链49

第三节 近代事故致因链50

一、威格斯沃斯的事故致因链50

二、博德与罗夫特斯等的事故致因链51

第四节 现代事故致因链52

一、斯图尔特的现代事故致因链52

二、行为安全“2-4 ”模型53

三、行为安全“2-4 ”模型的优点59

第五节 事故归因论60

一、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归因论61

二、关于事故归因的实证研究61

三、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状态举例63

四、关于事故原因的其他提法64

第六节 安全累积原理65

一、理论描述65

二、对重大事故预防的应用意义66

三、实际应用67

第七节 事故的规律性归纳68

本章参考文献70

本章附录事故间接共性原因的分析72

一、十起瓦斯爆炸事故的共性原因概略分析72

二、四起不同事故的间接、共性原因的深入分析74

三、知识不足导致动作错误的分析76

四、分析结果归纳76

第四章 个人行为控制79

第一节 个人不安全行为的解释79

一、认识动作和习惯79

二、个人不安全动作的产生主体82

三、个人不安全动作控制的研究现状82

第二节 个人不安全动作的控制84

一、不安全动作的控制方法84

二、个人习惯性行为的控制方法85

第三节 行为安全方法90

一、行为安全方法及其实施过程90

二、典型的BBS工具92

三、BBS的成功案例94

本章参考文献95

第五章 组织行为控制总论——安全管理体系99

第一节 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99

一、安全管理体系的用途99

二、管理体系及其相关概念99

第二节 系统化安全管理体系的起源102

第三节 管理体系标准的产生与发展104

第四节 管理体系标准的运行模式与要素109

第五节 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文件组成及实例111

一、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文件组成111

二、某市政府的安全健康管理体系113

三、某煤矿的安全健康管理体系115

四、壳牌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116

第六节 安全管理体系质量的评审与认证117

一、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117

二、安全管理体系的质量评估118

本章参考文献119

第六章 组织行为控制之一——安全文化建设125

第一节 安全文化的具体作用125

第二节 安全文化的起源和概念126

一、安全文化的起源126

二、安全文化的定义127

三、关于安全文化定义的分析130

四、安全文化定义的确定——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的集合133

第三节 安全文化元素133

一、安全文化元素表的开发134

二、安全文化的集中体现形式135

第四节 安全文化元素的含义和作用135

第五节 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和手段142

一、安全文化的建设目标142

二、安全文化的建设内容142

三、安全文化建设的培训手段143

四、安全文化建设的定量测量手段143

第六节 安全文化的定量测量144

一、安全文化测量量表144

二、安全文化测量量表的实施手段149

三、安全文化测量结果与应用151

四、安全文化测量结果的其他应用154

第七节 安全文化载体的简要分析154

一、手册155

二、展览板155

三、主题公园、雕塑155

四、生活用品156

五、喷泉156

第八节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综合评价157

一、对已有指标体系的分析157

二、新设计的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58

三、新指标体系的特点159

四、评价指标适用范围160

第九节 中外安全文化建设的差异160

本章参考文献161

本章附录1维基百科对安全文化定义的梳理165

本章附录2展览板设计170

第七章 组织行为控制之二——管理组织结构183

第一节 安全管理组织结构的概念183

第二节 我国安全法规的要求183

一、《安全生产法》的要求184

二、《安全生产许可条例》的要求185

三、法规要求的区别与矛盾185

第三节 企业的安全管理组织结构186

一、企业的安全机构设置186

二、安全管理人员的专兼职问题187

三、安全部门的职责分析189

四、中外企业安全管理组织结构的对比190

第四节 企业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实例191

一、民营企业的安全管理组织结构191

二、澳大利亚市政安全管理组织结构192

第五节 我国国家安全管理组织结构193

第六节 杜邦公司安全管理组织结构的发展过程195

本章参考文献199

第八章 组织行为控制之三——安全管理程序与方法203

第一节 操作程序概述203

一、程序及程序文件的概念203

二、程序文件的数量要求204

三、程序文件编写的一般要求205

第二节 程序文件的编写格式和内容205

一、程序文件的编写格式205

二、程序文件的基本内容[3]207

三、常用的程序文件208

第三节 安全管理操作方法之一——“双基”考核208

一、概述208

二、操作步骤209

第四节 安全管理操作方法之二——“隐患买卖”211

一、运行方法212

二、理论实质分析215

三、效果分析215

四、方法的评述216

第五节 安全管理操作方法之三——“四自一保”216

第六节 法规与程序文件的关系217

本章参考文献219

本章附录常用程序文件220

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文件220

二、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管理程序文件225

三、变更管理程序文件229

四、应急响应程序文件232

五、事故报告及处理程序文件237

第九章 综合案例分析及预防对策247

第一节 行为安全“2-4”模型及其行业通用性247

一、模型回顾247

二、模型的行业通用性分析248

第二节 “8·24”伊春空难249

一、案例描述249

二、原因分析250

三、结果与讨论251

第三节 包茂高速“8·26”道路交通事故252

一、案例描述252

二、原因分析252

三、结果与讨论256

第四节 “11·10”煤与瓦斯突出事故256

一、案例描述256

二、原因分析257

三、结果与讨论259

第五节 巴西“1·27”特别重大火灾事故260

一、案例描述260

二、原因分析261

三、结果与讨论262

第六节 事故案例分析的意义和进一步讨论263

本章参考文献265

第十章 安全管理的学科定位271

第一节 安全学科的产生271

第二节 安全学科的基本问题272

一、研究对象272

二、研究目的273

三、研究内容273

四、研究方法274

五、研究范围274

六、学科属性275

第三节 安全学科中的概念275

一、基本概念275

二、非基本概念279

第四节 安全学科的基本规律281

第五节 安全学科的内涵归纳282

一、归纳282

二、关于安全学科内涵认可度的调查283

第六节 安全学科的分类285

一、分类原理285

二、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86

三、本科专业目录287

四、GB/T 13745—2009的分类289

五、对安全学科分类的看法290

六、学科分类的遗留问题293

第七节 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294

一、关于专业规范的背景294

二、关于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教育发展方向295

三、关于安全工程专业的主干学科295

四、关于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296

五、专业教育知识体系设计297

六、使用该规范形成专业特色302

七、关于专业实践训练知识体系302

第八节 安全管理学的学科定位303

本章参考文献304

附录一 本书各章内容逻辑关系307

附录二 各章简短导读311

附录三 作者关于安全管理方面的部分论文目录315

感谢319

后记3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