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道路勘测设计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道路勘测设计 第3版
  • 尤晓暐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1211773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15页
  • 文件大小:221MB
  • 文件页数:429页
  • 主题词:道路测量;道路工程-设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道路勘测设计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道路运输概论1

1.1.1交通运输体系1

1.1.2道路运输特点1

1.2我国道路现状及发展规划2

1.2.1道路发展简史2

1.2.2公路发展现状3

1.2.3“十二·五”发展规划3

1.2.4我国城市道路建设8

1.3道路基本组成9

1.3.1公路基本组成9

1.3.2城市道路组成13

1.4道路分级与技术标准14

1.4.1道路分类14

1.4.2公路分级和技术标准15

1.4.3城市道路分类与技术分级17

1.5公路建设程序18

1.5.1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18

1.5.2计划任务书19

1.5.3公路勘测设计类型划分20

1.5.4设计文件编制20

1.5.5城市道路的红线规划20

1.6道路设计基本依据23

1.6.1设计车辆23

1.6.2设计速度24

1.6.3设计交通量25

1.6.4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28

1.7公路安全性评价29

1.7.1公路安全性评价目的及作用29

1.7.2安全性评价要点29

第2章 汽车行驶理论31

2.1概述31

2.1.1研究汽车行驶理论的意义31

2.1.2汽车一般构造31

2.1.3汽车行驶性能32

2.2汽车牵引力及行驶阻力33

2.2.1汽车牵引力33

2.2.2汽车行驶阻力36

2.2.3汽车运动方程式与行驶条件38

2.3汽车动力特性及加、减速行程39

2.3.1汽车动力因数39

2.3.2汽车行驶状态40

2.3.3汽车爬坡能力41

2.4汽车行驶稳定性42

2.4.1汽车行驶纵向稳定性42

2.4.2汽车行驶横向稳定性44

2.5汽车制动性能46

2.5.1制动平衡方程式46

2.5.2制动距离47

2.6汽车行车经济性47

第3章 平面设计48

3.1道路平面线形概述48

3.1.1路线48

3.1.2平面线形要素48

3.2直线49

3.2.1直线特点49

3.2.2直线运用49

3.2.3直线最小长度51

3.2.4直线数学表达式52

3.3圆曲线52

3.3.1圆曲线几何要素52

3.3.2圆曲线线形特征53

3.3.3圆曲线半径53

3.3.4圆曲线半径确定57

3.3.5圆曲线主点桩号推算57

3.4缓和曲线58

3.4.1缓和曲线线形特征58

3.4.2缓和曲线作用与性质58

3.4.3缓和曲线要素60

3.4.4缓和曲线长度及参数63

3.4.5缓和曲线省略65

3.4.6缓和曲线计算示例66

3.5平面线形设计68

3.5.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68

3.5.2平面线形要素组合类型69

3.6行车视距72

3.6.1视距意义及其种类72

3.6.2视距标准及运用73

3.7道路平面设计成果77

3.7.1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77

3.7.2逐桩坐标表79

3.7.3路线平面设计图89

第4章 纵断面设计94

4.1道路纵断面设计概述94

4.2纵坡及坡长设计96

4.2.1纵坡设计一般要求96

4.2.2最大纵坡97

4.2.3高原纵坡折减98

4.2.4最小纵坡99

4.2.5平均纵坡99

4.2.6合成坡度99

4.2.7坡长限制100

4.2.8缓和坡段102

4.3竖曲线103

4.3.1竖曲线要素计算公式103

4.3.2竖曲线设计标准105

4.3.3竖曲线设计111

4.4爬坡车道113

4.4.1设置爬坡车道的条件113

4.4.2爬坡车道的设计114

4.5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视觉分析116

4.5.1视觉分析116

4.5.2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117

4.6纵断面设计方法及纵断面图121

4.6.1纵断面设计要点121

4.6.2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问题122

4.6.3纵断面图的绘制124

4.7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125

4.8锯齿形街沟设计127

4.8.1设置锯齿形街沟目的127

4.8.2设置锯齿形街沟条件127

4.8.3锯齿形街沟设计127

第5章 横断面设计129

5.1道路用地与道路建筑限界129

5.1.1道路用地129

5.1.2道路建筑限界130

5.2道路路幅组成133

5.2.1公路路幅组成133

5.2.2城市道路路幅组成135

5.3行车道宽度139

5.3.1一般双车道公路行车道宽度139

5.3.2有中央分隔带公路行车道宽度140

5.3.3城市道路行车道宽度143

5.3.4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145

5.4路肩、中间带、路侧带与路缘石145

5.4.1路肩作用及其宽度145

5.4.2中间带作用及其宽度146

5.4.3城市道路路侧带组成及其宽度148

5.4.4路缘石149

5.5路拱、边沟和边坡150

5.5.1路拱150

5.5.2边沟151

5.5.3边坡152

5.6超高及加宽155

5.6.1超高155

5.6.2加宽165

5.7道路横断面设计169

5.7.1横断面设计基本要求169

5.7.2公路横断面设计170

5.7.3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174

5.8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175

5.8.1横断面面积计算175

5.8.2土石方数量计算176

5.8.3路基土石方调配177

第6章 道路选线182

6.1道路网的网形、密度及道路红线182

6.1.1道路网规划原则182

6.1.2道路网的网形与密度183

6.1.3城市道路红线185

6.2道路的总体布局与方案比较185

6.2.1视察186

6.2.2初测与初步设计186

6.2.3定测与施工图187

6.2.4路线方案选择与比较189

6.3道路选线要求与步骤191

6.4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影响192

6.5平原区选线194

6.5.1平原区路线特点194

6.5.2平原区路线布设要点194

6.6山岭区选线196

6.6.1沿河(溪)线196

6.6.2越岭线203

6.6.3山脊线209

6.7丘陵区选线212

6.7.1路线布设方式212

6.7.2选线步骤和示例215

6.7.3平纵线形及其配合216

第7章 道路定线217

7.1纸上定线217

7.1.1纸上定线步骤217

7.1.2平原微丘区纸上定线218

7.1.3山岭区纸上定线218

7.2纸上定线操作方法221

7.2.1直线形定线方法221

7.2.2曲线形定线法221

7.2.3线元定线法225

7.3实地放线227

7.3.1穿线交点法227

7.3.2拨角法229

7.3.3直接定交点法230

7.3.4坐标放线法231

7.4直接定线232

7.4.1分段安排路线232

7.4.2放坡及定导向线232

7.4.3修正导向线233

7.4.4穿线交点233

7.4.5曲线插设233

7.4.6纵断面设计237

7.4.7直接定线与纸上定线的比较237

第8章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239

8.1概述239

8.1.1平面交叉口定义239

8.1.2交叉口设计基本要求和内容239

8.1.3交叉口交通分析及分类239

8.1.4交叉口形式和选择241

8.2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244

8.2.1车辆交通组织244

8.2.2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组织248

8.3交叉口车道数和通行能力249

8.3.1交叉口车道数249

8.3.2交叉口通行能力250

8.4交叉口视距与缘石半径252

8.4.1交叉口设计速度252

8.4.2交叉口视距253

8.4.3交叉口转角的缘石半径255

8.5交叉口拓宽设计256

8.5.1右转专用车道设置257

8.5.2左转专用车道设置259

8.6环形交叉口设计260

8.6.1环形交叉口特点260

8.6.2环形交叉口适用条件261

8.6.3环形交叉口设计内容261

8.7交叉口立面设计266

8.7.1交叉口立面设计目的与原则266

8.7.2交叉口立面设计基本类型266

8.7.3交叉口立面设计方法与步骤268

第9章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276

9.1概述276

9.1.1立体交叉组成276

9.1.2立体交叉设置条件277

9.1.3公路立交与城市道路立交主要区别278

9.2立体交叉类型与适用条件279

9.2.1按结构物形式分类279

9.2.2按交通功能分类279

9.3立体交叉布置规划与形式选择282

9.3.1立体交叉布置规划282

9.3.2立体交叉形式选择283

9.3.3立体交叉设计资料289

9.3.4立体交叉设计步骤289

9.4匝道设计290

9.4.1匝道分类290

9.4.2匝道特性292

9.4.3匝道设计依据293

9.4.4匝道线形设计标准297

9.4.5匝道线形设计302

9.5端部设计304

9.5.1出口与入口设计304

9.5.2变速车道设计306

9.5.3辅助车道309

9.6立体交叉其他设计311

9.6.1收费站和收费广场311

9.6.2景观设计要点314

9.6.3立体交叉辅助设施设计要点315

9.7道路与铁路、乡村道路及管线交叉317

9.7.1道路与铁路交叉317

9.7.2道路与乡村道路交叉319

9.7.3道路与管线交叉320

第10章 城市道路公用设施设计321

10.1公共交通站点布设321

10.1.1停靠站间距321

10.1.2停靠站台布置方式321

10.2停车场设计322

10.2.1汽车停车场设计322

10.2.2自行车停车场设计325

10.3道路照明设计326

10.3.1照明标准326

10.3.2照明系统布置326

10.4道路绿化328

10.4.1道路绿化作用328

10.4.2道路绿化布置328

10.5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布设329

10.5.1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布设地点330

10.5.2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设计330

第11章 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设计331

11.1概述331

11.1.1城市排水系统制度331

11.1.2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类型332

11.2雨水排水系统及其构造物布设333

11.2.1雨水管道布置333

11.2.2雨水口和检查井位置334

11.3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337

11.4雨水管渠水力计算341

11.5雨水管道设计342

11.5.1雨水管道布置基本原则342

11.5.2雨水管道设计步骤343

11.5.3雨水管道设计与计算示例344

第12章 小桥涵勘测347

12.1概述347

12.1.1小桥涵作用及划分347

12.1.2小桥涵设计原则348

12.1.3小桥涵设计要求348

12.1.4小桥涵测设任务、内容及步骤350

12.2小桥涵类型及选择351

12.2.1小桥涵分类351

12.2.2小桥涵类型选择354

12.3小桥涵勘测357

12.3.1勘测主要内容及准备工作357

12.3.2小桥涵位置选择358

12.3.3小桥涵测量365

12.3.4小桥涵水文勘测368

12.3.5小桥涵工程地质调查369

12.3.6小桥涵综合调查370

第13章 公路野外勘测与设计技术372

13.1公路野外勘测设计技术372

13.1.1概述372

13.1.2目的和任务372

13.1.3野外测量记录和标志373

13.1.4初测野外勘测373

13.1.5定测野外勘测386

13.2航测技术与GPS397

13.2.1概述397

13.2.2遥感技术398

13.2.3数字摄影测量399

13.2.4 CPS全球定位系统400

第14章 公路设计CAD系统及文件组成402

14.1概述402

14.2公路路线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402

14.2.1 CAD系统组成402

14.2.2 CAD技术在工程上应用403

14.2.3公路路线CAD功能和特点403

14.2.4公路路线CAD组成系统403

14.2.5路线优化设计404

14.2.6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和制表406

14.3数字地面模型406

14.3.1数字地形模型及在公路设计中应用406

14.3.2地形模型种类407

14.3.3数字地形模型数据点获取407

14.4公路透视图408

14.5设计文件组成409

14.6设计文件格式及一般规定413

参考文献4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