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学生成长必读书 中国通史 第2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学生成长必读书 中国通史 第2卷
  • 龚勋主编;邢涛总策划 著
  • 出版社: 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80594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07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218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青年读物;中国历史-少年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学生成长必读书 中国通史 第2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二卷 公元907~1911年12

第十四章 封建割据的时代12

五代十国 公元907~960年12

梁唐兴替12

朱温建后梁12

洛阳兵变12

晋王灭燕13

后唐建立13

邺都之乱13

晋汉周继起14

石敬塘建后晋14

契丹灭晋14

后汉建立15

郭威建后周15

周世宗的改革15

世宗征伐15

十国纷立16

王建建蜀16

吴越建国16

马殷建楚16

孟知祥建后蜀17

李知诰建南唐17

刘崇建北汉17

五代十国的经济文化18

后唐均田税18

南方农业的大发展18

手工业的繁荣18

李煜与词19

商业兴盛的南方大都市19

山水画艺术的鼎盛19

第十五章 重文轻武的时代22

北宋 公元960~1127年22

北宋代周22

北宋的建立22

李重进之乱22

假道取荆23

宋灭南唐23

吴越归宋23

太宗灭北汉23

相权的削弱和对文人的优待24

削弱宰相权力24

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25

优待士大夫25

军权的集中26

杯酒释兵权26

更戍法26

宫宴罢节镇27

加强禁军27

养兵弥乱27

宋初的制度改革28

律令的统一28

地方官制的改革28

财权的集中29

科举制度的完善29

宋初的赋税制度29

宋辽战争30

高梁河之战30

雍熙北伐30

御辽之争31

辽国大举攻宋31

澶渊之盟31

北宋与西夏的和战32

六谷部抗夏32

宋夏三川口之战32

宋夏好水川之战33

范仲淹筑大顺城33

庆历和议33

北宋中前期的治乱34

“五鬼用事”34

北宋并三司34

恩荫制度盛行34

庆历新政35

武举考试的复置35

北宋的农民起义和周边关系36

川蜀地区的农民起义36

交阯内附36

大理入贡37

侬智高反宋37

区希范起义37

王安石变法38

制置三司条例司38

农田水利法的实施38

募役制度的实施38

置方田均税法39

市易法的出台39

置将法的实施39

北宋的农业40

耕地面积的扩大40

水利工程的兴修40

农业工具的改善40

粮食作物的多样化41

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41

北宋的工商业42

丝织业的发展42

制瓷业的新突破42

发达的矿冶业42

造船业的进步43

海外贸易的兴盛43

纸币的出现43

北宋的衰亡44

蔡京擅权44

宋江起义44

方腊起义44

徽宗内禅45

东京保卫战45

靖康之变45

北宋的科技46

沈括和《梦溪笔谈》46

官修《本草》46

苏颂与《新仪象法要》46

李诫与《营造法式》47

火药火器的发展47

印刷术的发展47

北宋的文化艺术48

宋词的兴盛48

四大类书的编纂48

《资治通鉴》的编纂49

理学的产生49

发达的书画艺术49

第十六章 积弱与偷安52

南宋 1127~1279年52

宋朝南迁52

南宋的建立52

黄汪坏政53

维扬之变53

钟相、杨幺起义53

定都临安53

南宋初期抗金54

黄天荡大捷54

岳飞建康之战54

张浚经略川陕54

邓州之战55

郾城之战55

顺昌大捷55

南宋与金的和议56

绍兴和议56

岳飞蒙冤57

隆兴和议57

开禧北伐57

南宋中后期的乱政58

光宗执政58

绍熙内禅58

韩侂胄专权59

史弥远专权59

南宋后期与金、蒙古的战争60

枣阳之战60

金牛镇之战60

联蒙灭金60

江陵之战61

钓鱼城之战61

襄樊陷落61

南宋灭亡62

贾似道擅权62

张世杰守郢州62

贾似道丧师芜湖62

李庭芝守扬州63

南宋覆灭63

南宋的商业和民俗64

繁荣的南宋商业64

南宋纸币的推广和滥用64

行会组织的发展65

市民阶层的形成65

南宋的赋税和土地政策66

兼并土地的狂潮66

佃客身份的降低66

南宋的苛捐杂税67

南宋地租制67

南宋的儒学和宗教68

南宋书院的复兴68

朱熹集理学之大成68

陆九渊创心学68

禅宗盛行69

宋代宗教的大融合69

南宋的农业和手工业70

农作物种植范围的扩大70

水田细作体系形成70

南宋官窑与瓷器70

宋代的丝织品及服饰71

宋代金属工艺71

宋代的玻璃制造业71

南宋的科技72

南宋的数学成就72

黄裳编《天文图》72

传统医学的发展72

法医学的发展73

南宋的桥梁技术73

南宋的文化艺术74

南宋的绘画艺术74

南宋爱国词的兴盛75

南戏形成75

私人藏书的兴盛75

第十七章 草原的崛起78

辽 公元907~1125年78

契丹崛起78

古八部统治78

阿保机建国78

阿保机建制79

辽建东丹国79

辽与周边民族的和战80

太宗克唐80

辽周交战80

兴宗征西夏81

辽国五京尽失81

耶律大石建西辽81

辽朝的改革和制度82

胡汉分治82

景宗中兴82

圣宗改革83

兴宗施政83

辽代的兵制83

辽朝的经济文化84

发达的畜牧业84

颇具民族特色的陶瓷业84

辽代的金属工艺84

二税户纳税85

辽代佛教85

第十八章 夹缝中的政权88

西夏 1038~1227年88

党项建国88

拓跋归宋88

继捧入朝88

西平建都88

德明归宋89

元昊改制89

西夏建立89

西夏与宋辽金蒙的和战90

联辽抗宋90

灵州之战90

五路御敌91

援辽抗金91

中兴府之战91

西夏的制度、文化92

西夏的官制92

西夏的军事制度92

西夏文字的创造93

西夏尚儒93

西夏兴佛93

第十九章 女真的勃兴96

金 1115~1234年96

金国初建96

女真族的演变96

函普订约96

乌古乃结盟97

阿骨打建金97

金初的行政制度97

金与辽夏宋的征战98

太祖伐辽98

燕云取弃98

太宗灭辽99

金灭北宋99

宗浩北伐99

金朝前期的制度改革和文字100

沿用南北官制100

天眷新制100

金世宗改革101

女真文字创立101

金朝中后期的治乱与衰亡102

海陵王政变102

迁都燕京102

东京兵变102

金朝盛世103

章宗文治103

金代币制改革103

金朝灭亡103

第二十章 盛世天骄106

元 1206~1368年106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106

蒙古的起源106

铁木真灭塔塔儿部106

灭克烈部107

蒙古汗国建立107

六征西夏107

窝阔台与蒙哥时代108

拔都西征108

拖雷监国108

蒙哥继位109

吐蕃、大理归附109

旭烈兀西征109

忽必烈建元110

忽必烈称帝110

征服西藏110

元大都的兴建111

元统一中国111

元朝的政治和民族制度112

耶律楚材定制112

元朝的中央机构112

元朝的地方机构112

元朝的军事制度113

元朝的户籍制度113

元朝的民族压迫政策113

元朝中后期的危机与改革114

英宗新政114

元朝后期的皇位更迭114

文宗文治115

元朝中后期的社会危机115

伯颜擅权115

脱脱更化115

元朝的灭亡116

元末的阶级矛盾116

韩山童、刘福通起义116

张士诚起义117

陈友谅称帝建汉117

朱元璋建政权揽儒生117

元朝灭亡117

元朝的经济制度与交通118

元朝的土地制度118

元朝的赋税制度118

元朝的交通运输119

元代驿站体系的建立119

统一纸币的发行119

元朝的对外关系120

元朝的对外贸易120

元朝对日本的战争121

马可·波罗来华121

天主教传入中国121

元朝对爪哇的战争121

元朝的科技122

元朝的纺织业122

元朝的医学与医疗机构122

元朝的天文学成就123

王祯著《农书》123

元朝的宗教与艺术124

基督教盛行124

藏传佛教的兴起124

元曲的盛行124

元朝的书法艺术125

第二十一章 极权下的统治128

明 1368~1644年128

明朝建立128

朱元璋称帝128

徐达北伐129

分封诸王129

设置辽东都司129

明初的中央集权制度130

明初的军事制度130

科举制度的发展130

法律制度的完善130

三司的设立131

丞相制度的废除131

初行内阁制度131

特务机构的初现131

明初的边疆民族政策132

明对西藏的管理132

茶马贸易132

改土归流133

东北边疆统治的加强133

永乐称制134

建文帝登基134

建文削藩134

靖难之役134

永乐北伐135

明初繁荣的外交136

赵秩出使日本136

日本对马捕倭136

郑和下西洋137

傅安使西域137

明朝与东南亚关系的加强137

明朝中前期的改革138

仁宣之治138

明英宗即位138

票拟制度的形成139

弘治中兴139

明朝与蒙古的关系140

蒙古贵族建立北元140

也先统一蒙古140

土木堡之变141

俺答汗受封141

明朝的军事建设142

朱元璋建立卫所142

土木堡之变后立团营142

大规模重修长城143

九边的设立143

热兵器的兴盛143

明朝中前期的宦官专权144

东厂的设置144

王振擅权144

曹石乱政144

西厂的设置145

汪直、刘瑾擅权145

明朝中期的混乱统治146

邓茂七起义146

荆襄流民起义146

武宗乱政146

严嵩擅权147

庚戌之变147

西方势力渗入中国148

葡萄牙势力渗入中国148

外国传教士入华148

明末西学东渐148

万历南京教案149

荷兰窃据台湾149

明中后期抗倭150

倭寇兴起150

英宗禁海150

朱纨抗倭150

戚继光、俞大猷闽粤平倭151

中日朝鲜之战151

明与后金的和战152

后金计取抚顺152

萨尔浒大战152

熊廷弼抗金153

袁崇焕督师蓟辽153

边防危机的加深153

孙承宗抗金153

明末的衰败154

万历三大征154

加派三饷154

明末三大案155

魏忠贤乱政155

复社之兴155

明朝的灭亡156

高迎祥起义156

李自成攻克洛阳156

大西政权建立157

大顺政权的建立157

明朝覆灭157

明朝的建设和交通158

紫禁城的改建158

明十三陵的兴建158

先进的海上交通158

漕运的兴起159

刘大夏治河159

潘季驯治河159

明朝的手工业160

发达的冶铁业和印刷业160

宣德年间的制瓷业160

纺织业的兴盛160

私营手工业的兴起161

资本主义萌芽161

江南市镇的发展161

明朝的商业162

海禁政策162

立开中盐法162

整饬茶马法163

立纲盐法163

晋商的兴起163

徽商兴起163

明朝的赋税和户籍制度164

均工夫役164

编订黄册164

班匠制度的完善165

一条鞭法165

矿监、税使的出现165

明朝的科技166

中医药学的里程碑166

徐光启与《农政全书》166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166

徐霞客与地理学167

国家资料库的建立167

天文学的发展167

明朝的文化艺术168

长篇小说的繁荣168

汤显祖和《牡丹亭》168

“心学”的兴起168

李贽反理学169

史书的编纂169

《永乐大典》成书169

第二十二章 没落与新生172

清 1616~1911年172

女真再度崛起172

建州女真统一172

后金建国172

开铁之战173

宁远大捷173

辽沈之役173

皇太极时期的民族政策和官制174

皇太极即位174

八旗官制的设立174

江都之盟175

皇太极改革官制175

漠北蒙古臣服175

削弱三大贝勒的权力175

清军入关176

建号大清国176

松山之战176

顺治继位176

满洲入关177

迁都北京177

清朝初步统一中国178

大顺军反清失败178

大西军抗清败亡178

清初圈地运动179

剃发令的实施179

制定大清律179

册封达赖179

顺治时期的改革180

顺治亲政180

四大臣议政180

清初官制的改革180

编审人丁181

康熙之治182

康熙亲政182

内阁制的恢复182

汉官地位的提高182

设置南书房183

平定三藩183

郑成功收复台湾183

统一台湾183

康熙时期的政治制度建设184

沿用六部184

宫廷机构的完善184

地方官制的确立184

渐趋完备的司法制度185

翰林院的恢复185

封建统治制度的确立185

清初的赋税和土地政策186

顺治颁布垦田令186

康熙奖励垦荒186

废除匠籍186

更名田187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187

摊丁入亩187

康熙时期民族边疆的治理和对外战争188

反击沙俄的侵略188

东北地区的经营189

平定葛尔丹叛乱189

多伦会盟189

对西藏统治的建立189

清初的思想文化和文字狱190

明清之际思想界的争鸣190

考据学的兴起190

理学的提倡191

庄廷?案191

《南山集》案191

雍正时期的吏治192

禁抑宗藩192

年羹尧之狱192

整顿吏治193

军机处的设立193

雍正乾隆时期的边疆治理194

划分北疆194

平定西藏战乱194

大小金川之战194

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乱195

土尔扈特部回归195

清朝前中期的经济196

封建经济的衰落196

农业雇佣关系的发展196

士地兼并加剧196

清初工商业的发展197

对外贸易的管理197

清朝中后期的社会矛盾198

文字狱再起198

禁毁书籍198

吏治的腐败198

沉重的地租199

手工业工人的反抗斗争199

禁门之役199

鸦片战争200

鸦片的输入200

虎门销烟200

鸦片战争201

第二次鸦片战争201

中法战争与甲午战争202

中法战争202

清廷设置台湾巡抚203

中日甲午战争203

《马关条约》203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204

义和团运动兴起204

义和团大战廊坊204

义和团进驻北京205

袁世凯镇压义和团205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天津205

《辛丑条约》的签订205

资产阶级革命和清朝的灭亡206

兴中会成立206

同盟会成立206

黄花岗起义207

保路运动207

武昌起义207

清朝灭亡2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