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俄罗斯与东亚转型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俄罗斯与东亚转型理论与实践](https://www.shukui.net/cover/27/30619765.jpg)
- 谢晓光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长春出版社
- ISBN:978754452011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59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268页
- 主题词:张居正(1525~1582)-传记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俄罗斯与东亚转型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2
第三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5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7
第一章 转型的基本理论8
第一节 转型的内涵8
一 现代化8
二 民主与民主化10
三 政治转型理论13
第二节 政治转型的条件19
一 经济因素的影响19
二 内生性因素的影响20
三 外部国际环境的影响21
第三节 政治转型的基本模式21
一 三种典型模式论21
二 四种转型模式论22
三 其他划分方法23
第二章 俄罗斯经济与政治转型24
第一节 转型的背景24
一 普京执政时期转型的背景24
二 梅普组合时期转型的背景26
第二节 转型面临的挑战28
一 普京执政时期转型面临的新挑战28
二 梅普组合时期转型面临的新挑战30
第三节 转型的依据33
一 理论依据33
二 普京执政时期转型的实践依据34
三 梅普组合时期转型的实践依据37
第四节 转型进程评析38
一 转型的成果38
二 转型的影响44
三 转型的缺陷46
第五节 俄罗斯政治转型与中国转型比较50
一 政治转型出发点上的相同内在规定性50
二 政治转型路径表现的差异性53
三 政治转型是功能性制度设计的过程55
第三章 韩国政治转型57
第一节 中产阶级与韩国政治转型57
一 韩国政治转型进程57
二 韩国中产阶级的发展特征59
三 中产阶级在韩国政治转型进程的作用61
四 中产阶级是韩国政治转型的重要因素65
第二节 政治文化在韩国政治转型进程中的作用67
一 韩国政治文化与政治转型68
二 韩国政治文化特征70
三 韩国政治文化对韩国政治转型的影响73
四 政治文化是韩国政治转型的重要因素76
第三节 公民社会与韩国政治转型77
一 韩国政治转型进程与公民社会的形成78
二 公民社会引导韩国政治转型进程的原因分析79
三 公民社会是促进韩国政治转型的重要因素82
第四章 新加坡威权政治及转型84
第一节 威权政治84
一 威权政治的概念84
二 威权政治的研究述评86
三 政治发展理论视角下的威权政治87
第二节 新加坡威权政治的功能和局限性88
一 新加坡威权政治建立的原因88
二 新加坡威权政治的功能90
三 新加坡威权政治的局限性93
第三节 新加坡威权政治的转型95
一 新加坡威权政治转型的背景95
二 新加坡政治转型进程102
三 新加坡威权政治转型的方式与表现109
四 新加坡政治转型经验与局限性110
五 对东亚威权国家政治转型的启示115
第五章 转型中的东亚区域合作118
第一节 国家间交易影响东北亚安全118
一 国家以“经济人”身份行事119
二 制约东北亚安全合作的因素119
三 信息共享与身份平等促合作120
第二节 东北亚安全合作的“公共选择”思辨121
一 东北亚安全的复杂性121
二 集体行动的逻辑122
三 公共物品的界定123
四 安全制度框架下的收益问题124
五 安全制度框架下的成本分析126
六 “选择性”激励机制的创新128
七 “公共选择”视角下的东北亚安全合作131
第三节 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与前景132
一 东北亚各国开展区域环境合作的背景133
二 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的困境134
三 完善东北亚环境合作机制的路径选择136
四 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前景展望139
第四节 东亚区域合作的困境与方向139
一 东亚区域合作的历史源流140
二 东亚区域合作的困境141
三 东亚区域合作的基础条件143
四 东亚区域合作的机制建设145
五 东亚区域合作进程中的中国角色定位146
第六章 转型国家的外交政策149
第一节 民族主义作为政治手段的持久性问题分析149
一 民族主义理论概述149
二 对民族主义政治手段持久性的博弈分析158
三 民族主义是国家重要的政治手段166
第二节 俄罗斯民族主义思潮与对外政策演变探析167
一 俄罗斯民族主义167
二 沙俄及苏联时期对外政策演变168
三 转型以来俄罗斯对外政策演变173
四 民族主义是俄罗斯对外政策的重要因素182
第三节 韩国民族主义及其影响下的中韩关系183
一 韩国民族主义的特征184
二 韩国民族主义影响下的中韩关系189
三 以开放包容的民族心态处理中韩关系191
第七章 经济政治转型的中国道路193
第一节 政治发展的中国历程194
一 中国转型的政治文化之源194
二 中国政治发展进程196
三 中国政治发展基本状况200
第二节 民主政治发展的中国模式201
一 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传统政治文化因素201
二 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征208
三 中国渐进式民主政治发展道路217
第三节 中国模式与思想解放225
一 中国模式的国际发展空间和价值225
二 针对美式民主输出的中国应对226
三 中国经济崛起的政治转型因素239
四 中国意识形态的创新244
参考文献251
后记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