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
  • 陈春常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ISBN:978754264519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292页
  • 主题词:国家-行政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核心概念及相关说明4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6

四、主要观点16

五、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18

第一章 国家治理的理论逻辑22

第一节 国家治理的基础理论22

一、国家治理的涵义22

二、国家治理的本质30

三、国家治理的功能33

四、国家治理的目标3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治理的理论与探索47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治理的设想与论述47

二、列宁、斯大林关于国家治理的理论与探索52

第三节 国家治理的国际经验与教训56

一、苏联国家治理的失败与反思57

二、俄罗斯国家治理的教训与总结59

三、欧洲国家治理的经验与借鉴61

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全能治理66

第一节 全能国家与全能治理66

一、全能国家的概念与内涵66

二、全能治理的主要特征67

三、全能治理的作用及其局限69

第二节 计划经济体制与经济治理71

一、全能时期经济治理的主要特征71

二、全能时期经济治理的历史成就73

三、计划经济体制主要弊端及其局限性76

第三节 权力高度集中与制度失灵81

一、全能时期政治治理的主要特征81

二、政治制度失灵的缘由分析84

第四节 文化政治化87

一、文化对国家治理的重要作用87

二、文化政治化的主要特征90

第五节 单位组织、单位制度与单位社会93

一、单位组织与单位制度93

二、单位社会与国家治理97

第三章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型治理102

第一节 发展型国家与发展型治理102

一、邓小平的全面发展思想与发展型国家103

二、发展型治理的现实基础及其挑战105

三、发展型治理的主要特征108

四、发展型治理的作用及限度110

第二节 市场化与所有制格局112

一、坚持市场导向的所有制改革112

二、存量改革与公有制经济主体重塑120

三、增量改革与市场经济新布局128

第三节 政府再造、依法治国和基层民主135

一、政府再造与有效政府135

二、依法治国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44

三、基层民主是政治治理的有效途径149

第四节 文化现代化154

一、从发展到科学发展155

二、政治文化的演变轨迹159

三、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62

第五节 国家与社会的趋离168

一、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形成168

二、夯实社会主体与公民社会的培育173

三、社区治理:通往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178

第四章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系统治理185

第一节 和谐社会与和谐型治理185

一、和谐社会的思想内涵185

二、和谐型治理的特征191

三、和谐型治理的未来195

第二节 全球化与企业社会责任196

一、加入WTO与积极推动国家转型196

二、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199

三、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和谐发展202

第三节 国家制度与国家能力建设206

一、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中心206

二、国家治理强度与国家能力210

三、惩治腐败是政治治理的关键举措213

第四节 文化自觉与国家认同218

一、文化自觉的概念与特征218

二、国家认同与社会主义文化重塑222

三、文化自觉与文化国家229

第五节 强国家和强社会的模式塑造231

一、从效率到公正的价值诉求232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治理237

结论:走向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246

一、中国道路的艰辛探索246

二、中国道路的主要特征248

三、中国道路的内涵及挑战251

四、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253

参考文献256

后记2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