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反渎职侵权办案实务一本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反渎职侵权办案实务一本通](https://www.shukui.net/cover/24/30613808.jpg)
- 缪树权,上官春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978751021142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869页
- 文件大小:398MB
- 文件页数:941页
- 主题词:渎职罪-中国-参考资料;侵权行为-刑事犯罪-中国-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反渎职侵权办案实务一本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刑事实体法的司法适用1
第一章 渎职罪1
一、渎职罪共性问题的理解和认定1
(一)渎职罪主体的理解和认定1
(二)“从事公务”的含义和特征5
(三)渎职罪是否都属于结果犯7
(四)非物质损失的理解和认定8
(五)间接经济损失的理解和认定9
(六)渎职罪之间的法条竞合的认定和处理10
(七)渎职罪有相伴的共生犯罪时,行为人性质的认定11
(八)渎职罪“基础案”的认定和处理13
【法律依据】13
(一)立法解释13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2002年12月28日)13
(二)司法解释13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2012年7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52次会议、2012年9月12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7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9日起施行)13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企业事业单位的公安机构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其工作人员能否构成渎职侵权犯罪主体问题的批复》(2002年5月16日 高检发释字〔2002〕3号)15
3.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15
(三)司法意见16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四)〉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的通知》(2003年1月14日高检发研字〔2003〕1号)(节录)16
(四)会议纪要16
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2003年11月13日法〔2003〕167号)(节录)16
二、滥用职权罪17
【概念与构成】17
(一)客体要件17
(二)客观要件17
(三)主体要件20
(四)主观要件20
【立案标准】20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2012年7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52次会议、2012年9月12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7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9日起施行)(节录)20
2.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 高检发〔2001〕13号)(节录)20
3.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21
【司法认定】22
(一)如何理解滥用职权罪中的“职权”22
(二)如何理解“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的规定22
(三)滥用职权是否包含放弃职责23
(四)本罪与非罪的界限24
(五)本罪与本章其他罪的法条竞合关系25
(六)行为人收受贿赂后又滥用职权的定性25
(七)本罪与贪污罪的竞合问题26
【刑事责任】26
【法律依据】26
(一)刑法规定26
(二)立法解释26
1.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2002年8月29日)26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1998年12月29日)(节录)27
(三)司法解释27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2012年7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52次会议、2012年9月12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7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9日起施行)27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依法查处盗窃、抢劫机动车案件的规定》(1998年5月8日 公通字〔1998〕31号)(节录)27
3.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镇财政所所长是否适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批复》(2000年5月4日 高检发研字〔2000〕9号)27
4.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合同制民警能否成为玩忽职守罪主体问题的批复》(2000年10月9日 高检发研字〔2000〕20号)27
5.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属工人编制的乡(镇)工商所所长能否依照刑法第397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问题的批复》(2000年10月31日 高检发研字〔2000〕23号)28
6.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年5月15日法释〔2003〕8号)(节录)28
7.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鼠强等禁用剧毒化学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年10月1日 法释〔2003〕14号)(节录)28
8.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油气、破坏油气设备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7年1月19日 法释〔2007〕3号)(节录)28
9.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7年3月1日法释〔2007〕5号)(节录)29
(四)司法意见29
1.司法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认真办理公证人员玩忽职守案件的通知》(1992年3月21日 司发通〔1992〕037号)(节录)29
2.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关于买卖尚未加盖印章的空白〈边境证〉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2002年9月25日〔2002〕高检研发第19号)30
3.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对海事局工作人员如何使用法律问题的答复》(2003年1月13日〔2003〕高检研发第1号)30
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切实纠防超期羁押期限的通知》(2003年11月12日法〔2003〕163号)(节录)31
(五)关联法律法规32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013年修正)》(1985年10月1日)(节录)32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修正)》(1986年10月1日)(节录)3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1996年修正)》(1988年1月1日)(节录)3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12月1日)(节录)32
5.《食盐专营办法》(1995年5月27日国务院令第197号)(节录)33
6.《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1996年1月25日国务院令第192号)(节录)33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1996年3月1日)(节录)33
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1996年10月1日)(节录)33
9.《城市道路管理条例》(1996年10月1日国务院令第198号)(节录)33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2年修订)》(1996年10月1日)(节录)33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2013年修正)》(1996年12月1日)(节录)33
1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年1月1日国务院令第204号)(节录)33
1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1997年1月1日)(节录)33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年10月1日)(节录)34
15.《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2013年修正)》(1999年7月1日)(节录)34
16.《电影管理条例》(2002年2月1日国务院令第342号)(节录)34
17.《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修订)》(2002年3月15日国务院令第344号)(节录)34
18.《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2002年5月12日国务院令第352号)(节录)34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节录)35
20.《禁止使用童工规定》(2002年12月1日国务院令第364号)(节录)35
21.《退耕还林条例》(2003年1月20日国务院令第367号)(节录)35
2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年修正)》(2003年3月11日国务院令第373号)(节录)36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10月1日)(节录)37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2004年1月1日)(节录)37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11年修正)》(2004年1月1日)(节录)37
2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04年7月1日)(节录)37
27.《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2005年9月3日国务院令第446号)(节录)38
三、玩忽职守罪39
【概念与构成】39
(一)客体要件39
(二)客观要件39
(三)主体要件40
(四)主观要件41
【立案标准】41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2012年7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52次会议、2012年9月12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7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9日起施行)(节录)41
2.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 高检发〔2001〕13号)(节录)41
3.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42
【司法认定】43
(一)玩忽职守罪客观行为的理解和认定43
(二)如何认定玩忽职守罪的因果关系43
(三)本罪与非罪的界限46
(四)本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47
【刑事责任】50
【法律依据】50
四、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50
【概念与构成】50
【立案标准】53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 高检发〔2001〕13号)(节录)53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54
【司法认定】55
(一)如何理解“国家秘密”55
(二)罪与非罪的界限59
(三)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界限59
(四)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与为境外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罪的界限60
(五)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与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界限61
【刑事责任】62
【法律依据】62
(一)刑法规定62
(二)司法解释62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年1月22日)(节录)62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1年6月11日 法释〔2001〕19号)(节录)62
(三)司法意见62
最高人民法院、国家保密局《关于执行〈关于审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有关问题的通知》(2001年8月22日〔2001〕117号)62
(四)部门规章63
1.国家科委、国家保密局《科学技术保密规定》(1995年1月6日国家科委、国家保密局令第20号)(节录)63
2.科学技术部、国家保密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秘密技术出口审查规定》(1998年10月30日 国科发计字〔1998〕425号)(节录)63
(五)关联法律法规64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08年修正)》(1985年4月1日)(节录)64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2003年修正)》(1995年3月8日)(节录)6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2001年修正)》(1995年7月1日)(节录)6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2001年修正)》(1995年7月1日)(节录)64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1995年10月1日国务院令第180号)(节录)65
6.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2000年12月28日)(节录)65
五、徇私枉法罪65
【概念与构成】65
(一)客体要件65
(二)客观要件65
(三)主体要件66
(四)主观要件66
【立案标准】66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 高检发〔2001〕13号)(节录)66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66
【司法认定】67
(一)“徇私”的理解和认定67
(二)如何理解“有罪的人”69
(三)“枉法”的理解和认定70
(四)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是否是本罪的构成要件70
(五)违法采取或变更强制措施的认定71
(六)如何办理“故重故轻”追诉的案件72
(七)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73
(八)本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73
(九)本罪的既遂与未遂问题74
(十)本罪一罪与数罪的认定74
【刑事责任】75
【法律依据】75
(一)刑法规定75
(二)司法意见75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错案责任追究条例(试行)》(1998年7月17日)(节录)75
2.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非司法工作人员是否可以构成徇私枉法罪共犯问题的答复》(2003年4月16日〔2003〕高检研发第11号)75
(三)关联法律法规76
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2001年修正)》(1995年7月1日)(节录)7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2001年修正)》(1995年7月1日)(节录)76
六、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76
【概念与构成】76
(一)客体要件76
(二)客观要件76
(三)主体要件77
(四)主观要件77
【立案标准】77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 高检发〔2001〕13号)(节录)77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77
【司法认定】78
(一)枉法调解是否构成民事枉法裁判罪78
(二)“集体讨论”的枉法裁判行为责任如何界定79
(三)关于下级法官执行上级违法命令而作出的民事、行政枉法裁判问题81
(四)追究行为人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刑事责任的时间问题81
(五)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82
(六)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与徇私枉法罪的界限82
【刑事责任】83
【法律依据】83
七、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和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83
【概念与构成】83
(一)客体要件83
(二)客观要件84
(三)主体要件84
(四)主观要件85
【立案标准】85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85
【司法认定】86
(一)如何理解两罪的“司法工作人员”86
(二)如何理解两罪中的“判决、裁定”87
(三)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与滥用职权罪的界限88
(四)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与玩忽职守罪的界限89
(五)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界限89
【刑事责任】90
【法律依据】90
1.刑法规定90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2012年7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52次会议、2012年9月12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7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9日起施行)90
八、枉法仲裁罪91
【概念与构成】91
(一)客体要件91
(二)客观要件92
(三)主体要件92
(四)主观要件93
【司法认定】94
(一)枉法仲裁罪的“故意”的理解和认定94
(二)枉法仲裁罪与非罪的区分94
(三)枉法仲裁罪与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界限94
(四)枉法仲裁罪与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界限95
(五)受贿而枉法仲裁的情形罪数形态的认定95
【刑事责任】95
【法律依据】95
九、私放在押人员罪和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96
【概念与构成】96
(一)客体要件96
(二)客观要件97
(三)主体要件98
(四)主观要件98
【立案标准】98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 高检发〔2001〕13号)(节录)98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99
【司法认定】100
(一)关于私放在押人员罪的既遂与未遂的标准问题100
(二)“临时私放”的行为如何认定100
(三)如何理解“在押人员”101
(四)在押人员构成脱逃罪是否是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成立的前提102
(五)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与非罪的界限102
(六)私放在押人员罪与徇私枉法罪的界限103
【刑事责任】103
【法律依据】103
(一)刑法规定103
(二)司法解释103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未被公安机关正式录用的人员、狱医能否构成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主体问题的批复》(2000年9月22日 法释〔2000〕28号)103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工人等非监管机关在编监管人员私放在押人员行为和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001年3月2日 高检发释字〔2001〕2号)104
(三)关联法律法规104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2012年修正)》(1994年12月29日)(节录)104
十、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104
【概念与构成】104
(一)客体要件104
(二)客观要件105
(三)主体要件106
(四)主观要件107
【立案标准】107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 高检发〔2001〕13号)(节录)107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107
【司法认定】108
(一)如何理解本罪的“减刑”108
(二)对于符合条件的罪犯却故意不予办理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行为应如何处理110
(三)没有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建议权、决定权和监督权的司法工作人员为罪犯伪造立功材料应当如何定性110
(四)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111
(五)本罪与徇私枉法罪的界限111
【刑事责任】111
【法律依据】111
(一)刑法规定111
(二)司法意见11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劳教工作干警适用刑法关于司法工作人员规定的通知》(1986年7月10日 法工委发文〔1986〕32号)112
十一、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112
【概念与构成】112
(一)客体要件112
(二)客观要件112
(三)主体要件113
(四)主观要件113
【立案标准】114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 高检发〔2001〕13号)(节录)114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114
【司法认定】115
(一)本罪的主体——行政执法人员的范围的理解和认定115
(二)公安人员能否成为本罪的主体116
(三)纪检、监察人员是否属于本罪的主体116
(四)本罪“应移交的对象”是指犯罪嫌疑人还是刑事案件116
(五)“不移交”是否限于“不直接向司法机关移交”117
(六)本罪与国家工作人员工作失误的界限118
(七)本罪与徇私枉法罪的界限118
(八)本罪与包庇罪的界限118
【刑事责任】119
【法律依据】119
(一)刑法规定119
(二)司法解释119
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办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2001年12月3日 高检发释字〔2001〕4号)119
(三)部门意见121
公安部《关于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适用法律和政策有关问题的意见》(2000年3月24日)(节录)121
(四)关联法律法规121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1996年10月1日)(节录)1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2010年修正)》(1997年5月9日)(节录)122
3.《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2001年7月9日国务院令第310号)(节录)122
十二、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124
【概念与构成】124
(一)客体要件125
(二)客观要件125
(三)主体要件127
(四)主观要件127
【立案标准】127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 高检发〔2001〕13号)(节录)127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127
【司法认定】128
(一)如何理解本罪的主体范围128
(二)关于上级部门强令实施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行为的处理129
(三)本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129
【刑事责任】130
【法律依据】130
(一)刑法规定130
(二)关联法律法规130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3年修正)》(1994年7月1日)(节录)130
2.《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02年修正)》(1995年10月1日)(节录)131
3.《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2013年修正)》(1999年7月1日)(节录)131
十三、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131
【概念与构成】131
(一)客体要件131
(二)客观要件131
(三)主体要件133
(四)主观要件133
【立案标准】133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 高检发〔2001〕13号)(节录)133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133
【司法认定】134
(一)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明知纳税人偷税,为徇私情、私利故意不征、少征税款的行为应如何定性134
(二)因徇私故意不采取税收保全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行为如何定性135
(三)税收罚款是否属于应纳税款的范围136
(四)擅自决定缓征税款的行为是否属于不征、少征应征税款的行为136
(五)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137
(六)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与偷税共同犯罪的界限138
【刑事责任】139
【法律依据】139
(一)刑法规定139
(二)关联法律法规139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2013年修正)》(1993年1月1日)(节录)139
十四、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139
【概念与构成】139
(一)客体要件139
(二)客观要件140
(三)主体要件142
(四)主观要件143
【立案标准】143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 高检发〔2001〕13号)(节录)143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143
【司法认定】144
(一)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144
(二)本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144
【刑事责任】145
【法律依据】145
十五、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145
【概念与构成】145
(一)客体要件145
(二)客观要件145
(三)主体要件146
(四)主观要件146
【立案标准】147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 高检发〔2001〕13号)(节录)147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147
【司法认定】147
(一)本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共犯的界限147
(二)本罪与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的界限148
(三)本罪中的一罪与数罪问题148
【刑事责任】149
【法律依据】150
十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150
【概念与构成】150
(一)客体要件150
(二)客观要件150
(三)主体要件151
(四)主观要件151
【立案标准】151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 高检发〔2001〕13号)(节录)151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151
【司法认定】152
(一)如何理解本罪中的“合同”152
(二)如何理解本罪的客观表现152
(三)本罪中“诈骗”的具体内容是什么154
(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诈骗犯罪分子通谋的定罪问题154
【刑事责任】155
【法律依据】155
(一)刑法规定155
(二)会议纪要155
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2003年11月13日法〔2003〕167号)(节录)155
十七、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155
【概念与构成】155
(一)客体要件155
(二)客观要件156
(三)主体要件157
(四)主观方面157
【立案标准】158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12月11日 法释〔2000〕36号)(节录)158
2.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 高检发〔2001〕13号)(节录)158
3.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158
【司法认定】159
(一)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159
(二)本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159
【刑事责任】160
【法律依据】160
(一)刑法规定160
(二)关联法律法规1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9年修正)》(1985年1月1日)(节录)160
十八、环境监管失职罪161
【概念与构成】161
(一)客体要件161
(二)客观要件161
(三)主体要件162
(四)主观要件163
【立案标准】163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 高检发〔2001〕13号)(节录)163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 2号)(节录)163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6年7月28日 法释〔2006〕4号)(节录)164
【司法认定】164
(一)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164
(二)本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164
【刑事责任】166
【法律依据】166
(一)刑法规定166
(二)关联法律法规166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修正)》(1984年11月1日)(节录)166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节录)16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3年修正)》(1996年4月1日)(节录)167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节录)16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3年修正)》(2000年4月1日)(节录)167
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节录)168
十九、传染病防治失职罪168
【概念与构成】168
(一)客体要件168
(二)客观要件168
(三)主体要件169
(四)主观要件170
【立案标准】170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 高检发〔2001〕13号)(节录)170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年5月15日法释〔2003〕8号)(节录)170
3.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171
【司法认定】171
(一)“严重不负责任”的理解和认定171
(二)“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情节严重”的理解172
(三)本罪的主观罪过是否包含故意173
(四)本罪的犯罪主体都包含哪些人174
(五)传染病防治失职罪与工作失误的界限175
【刑事责任】176
【法律依据】176
(一)刑法规定176
(二)关联法律法规17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13年修正)》(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节录)176
二十、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188
【概念与构成】188
(一)客体要件188
(二)客观要件188
(三)主体要件188
(四)主观要件188
【立案标准】189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6月22日 法释〔2000〕14号)(节录)189
2.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 高检发〔2001〕13号)(节录)189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林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5年12月30日 法释〔2005〕15号)(节录)190
4.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190
【司法认定】191
(一)什么是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191
(二)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的主体包括哪些人194
(三)本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194
【刑事责任】195
【法律依据】195
(一)刑法规定195
(二)立法解释195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第三百四十二条、第四百一十条的解释》(2002年1月1日)195
(三)关联法律法规196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正)》(1999年1月1日)(节录)19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013年修正)》(2003年3月1日)(节录)196
二十一、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196
【概念与构成】196
(一)客体要件197
(二)客观要件197
(三)主体要件197
(四)主观要件197
【立案标准】197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6月22日 法释〔2000〕14号)(节录)197
2.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 高检发〔2001〕13号)(节录)198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林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5年12月30日 法释〔2005〕15号)(节录)198
4.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199
【司法认定】199
(一)如何理解“国有土地”和“国有土地使用权”199
(二)非法低价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行为是否能以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论处200
(三)如何认定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价格201
(四)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202
【刑事责任】203
【法律依据】203
(一)刑法规定203
(二)立法解释203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第三百四十二条、第四百一十条的解释》(2002年1月1日)203
(三)关联法律法规2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正)》(1999年1月1日)(节录)203
二十二、放纵走私罪204
【概念与构成】204
(一)客体要件204
(二)客观要件204
(三)主体要件205
(四)主观要件205
【立案标准】205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 高检发〔2001〕13号)(节录)205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205
【司法认定】206
(一)海关工作人员明知走私人的走私行为而放纵的应如何认定206
(二)海关工作人员在办理走私案件中,对应当移交司法机关的案件不移交,如何认定206
(三)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207
(四)本罪与玩忽职守罪的界限207
(五)本罪与放行偷越国(边)境人员罪的界限207
【刑事责任】207
【法律依据】208
(一)刑法规定208
(二)司法解释208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02年7月8日法〔2002〕139号)(节录)208
(三)关联法律法规208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2013年修正)》(1987年7月1日)(节录)2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1993年4月1日海关总署第44号令)(节录)208
二十三、商检徇私舞弊罪208
【概念与构成】208
(一)客体要件209
(二)客观要件209
(三)主体要件209
(四)主观要件210
【立案标准】210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 高检发〔2001〕13号)(节录)210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210
【司法认定】211
(一)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211
(二)本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211
【刑事责任】212
【法律依据】212
(一)刑法规定212
(二)关联法律法规212
1.《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2013年修正)》(1989年8月1日)(节录)2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2005年修订)》(1992年10月23日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第5号令)(节录)212
二十四、商检失职罪212
【概念与构成】212
(一)客体要件212
(二)客观要件212
(三)主体要件214
(四)主观要件214
【立案标准】214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 高检发〔2001〕13号)(节录)214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215
【司法认定】215
(一)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215
(二)本罪与玩忽职守罪的界限215
(三)本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界限216
【刑事责任】216
【法律依据】216
(一)刑法规定216
(二)关联法律法规216
1.《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2013年修正)》(1989年8月1日)(节录)2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2005年修订)》(1992年10月23日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第5号令)(节录)216
二十五、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罪217
【概念与构成】217
(一)客体要件217
(二)客观要件217
(三)主体要件218
(四)主观要件218
【立案标准】218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 高检发〔2001〕13号)(节录)218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218
【司法认定】219
(一)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219
(二)本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219
(三)本罪一罪与数罪的不同情形220
【刑事责任】220
【法律依据】220
(一)刑法规定220
(二)关联法律法规2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2009年修正)》(1992年4月1日)(节录)220
二十六、动植物检疫失职罪221
【概念与构成】221
(一)客体要件221
(二)客观要件221
(三)主体要件222
(四)主观要件222
【立案标准】222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 高检发〔2001〕13号)(节录)222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223
【司法认定】223
(一)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223
(二)本罪与玩忽职守罪的界限224
【刑事责任】224
【法律依据】224
(一)刑法规定224
(二)关联法律法规224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2009年修正)》(1992年4月1日)(节录)224
二十七、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225
【概念与构成】225
(一)客体要件225
(二)客观要件225
(三)主体要件226
(四)主观要件226
【立案标准】226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年4月10日 法释〔2001〕10号)(节录)226
2.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 高检发〔2001〕13号)(节录)227
3.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227
【司法认定】227
(一)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227
(二)本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228
【刑事责任】229
【法律依据】229
(一)刑法规定229
(二)关联法律法规229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2000年修正)》(1993年9月1日)(节录)2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年修正)》(1994年1月1日)(节录)229
二十八、办理偷越国(边)境人员出入境证件罪230
【概念与构成】230
(一)客体要件230
(二)客观要件230
(三)主体要件231
(四)主观要件231
【立案标准】231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 高检发〔2001〕13号)(节录)231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232
【司法认定】232
(一)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232
(二)本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232
(三)本罪一罪与数罪的认定234
【刑事责任】234
【法律依据】234
(一)刑法规定234
(二)关联法律法规234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2012年6月30日)(节录)234
二十九、放行偷越国(边)境人员罪235
【概念与构成】235
(一)客体要件235
(二)客观要件235
(三)主体要件236
(四)主观要件236
【立案标准】236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 高检发〔2001〕13号)(节录)236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236
【司法认定】236
(一)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236
(二)本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237
(三)本罪一罪与数罪的认定238
【刑事责任】238
【法律依据】238
(一)刑法规定238
(二)关联法律法规238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2012年6月30日)(节录)238
三十、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239
【概念与构成】239
(一)客体要件239
(二)客观要件240
(三)主体要件240
(四)主观要件241
【立案标准】241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 高检发〔2001〕13号)(节录)241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241
【司法认定】241
(一)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241
(二)本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242
【刑事责任】243
【法律依据】243
(一)刑法规定243
(二)关联法律法规244
公安部《关于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适用法律和政策有关问题的意见》(2000年3月24日 公通字〔2000〕25号)(节录)244
三十一、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244
【概念与构成】244
(一)客体要件244
(二)客观要件244
(三)主体要件245
(四)主观要件246
【立案标准】246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 高检发〔2001〕13号)(节录)246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246
【司法认定】247
(一)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247
(二)本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247
【刑事责任】248
【法律依据】248
(一)刑法规定248
(二)关联法律法规248
公安部《关于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适用法律和政策有关问题的意见》(2000年3月24日 公通字〔2000〕25号)(节录)248
三十二、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249
【概念与构成】249
(一)客体要件249
(二)客观要件249
(三)主体要件250
(四)主观要件250
【立案标准】250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 高检发〔2001〕13号)(节录)250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250
【司法认定】251
(一)“利用职务之便”是否是本罪的必备要件251
(二)对本罪中“犯罪分子”的理解251
(三)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253
(四)本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253
(五)本罪一罪与数罪的认定254
【刑事责任】255
【法律依据】255
(一)刑法规定255
(二)司法解释25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依法查处盗窃、抢劫机动车案件的规定》(1998年5月8日 公通字〔1998〕31号)(节录)255
(三)部门意见256
公安部《关于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适用法律和政策有关问题的意见》(2000年3月24日 公通字〔2000〕25号)(节录)256
三十三、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256
【概念与构成】256
(一)客体要件256
(二)客观要件256
(三)主体要件257
(四)主观要件257
【立案标准】258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 高检发〔2001〕13号)(节录)258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258
【司法认定】259
(一)本罪主体的认定259
(二)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260
【刑事责任】260
【法律依据】260
三十四、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260
【概念与构成】260
(一)客体要件260
(二)客观要件261
(三)主体要件262
(四)主观要件262
【立案标准】262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 高检发〔2001〕13号)(节录)262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263
【司法认定】263
(一)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263
(二)本罪与玩忽职守罪的界限263
【刑事责任】264
【法律依据】264
(一)刑法规定264
(二)关联法律法规264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3年修正)》(2002年10月28日)(节录)264
第二章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案件265
一、非法拘禁罪265
【概念与构成】265
(一)客体要件265
(二)客观要件265
(三)主体要件266
(四)主观要件266
【立案标准】266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高检发〔2001〕13号)(节录)266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267
【司法认定】267
(一)精神病患者、婴儿、醉酒者、昏迷者或熟睡的人能否成为本罪的犯罪对象267
(二)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行为能否构成本罪268
(三)非法拘禁罪与非罪的界限269
(四)本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270
(五)非法拘禁罪的一罪与数罪273
【刑事责任】275
【法律依据】275
(一)刑法规定275
(二)司法解释27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2000年6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21次会议通过)275
(三)关联法律法规276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节录)27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节录)27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节录)276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1995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号公布)(节录)27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1987年1月2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节录)277
6.《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节录)277
7.最高人民检察院《对违法办案、渎职失职若干行为的纪律处分办法》(1998年5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届检察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高检发〔1998〕12号)(节录)277
二、非法搜查罪278
【概念与构成】278
(一)客体要件278
(二)客观要件278
(三)主体要件279
(四)主观要件279
【立案标准】280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高检发〔2001〕13号)(节录)280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280
【司法认定】280
(一)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280
(二)本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281
【刑事责任】281
【法律依据】282
(一)刑法规定282
(二)关联法律法规282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节录)282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1995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号公布)(节录)28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1987年1月2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节录)28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2年12月28日通过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节录)283
三、刑讯逼供罪283
【概念与构成】283
(一)客体要件283
(二)客观要件283
(三)主体要件284
(四)主观要件284
【立案标准】284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高检发〔2001〕13号)(节录)284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285
【司法认定】285
(一)如何理解本罪的主体和对象285
(二)如何理解和认定“致人伤残、死亡”286
(三)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287
(四)本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288
【刑事责任】289
【法律依据】290
(一)刑法规定290
(二)关联法律法规290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节录)29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1994年5月10日国务院令第157号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节录)290
3.《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1994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94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五号公布)(节录)29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2001年6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的决定》修正)(节录)29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2001年6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的决定》修正)(节录)290
6.《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1995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号公布)(节录)291
四、暴力取证罪291
【概念与构成】291
(一)客体要件291
(二)客观要件291
(三)主体要件292
(四)主观要件292
【立案标准】292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高检发〔2001〕13号)(节录)292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292
【司法认定】293
(一)如何理解暴力取证罪中“证人”的范围293
(二)如何理解暴力取证罪中的“暴力”293
(三)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293
(四)本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294
【刑事责任】295
【法律依据】295
五、虐待被监管人罪295
【概念与构成】295
(一)客体要件295
(二)客观要件295
(三)主体要件296
(四)主观要件296
【立案标准】297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高检发〔2001〕13号)(节录)297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297
【司法认定】297
(一)本罪中的“监管机构”应如何理解297
(二)在监管机构中担任警戒任务的武装警察能否成为本罪的主体297
(三)如何理解“殴打、体罚虐待”298
(四)构成本罪是否要求行为发生在行为人履行监管职责活动过程中298
(五)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299
(六)本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299
【刑事责任】301
【法律依据】301
(一)刑法规定301
(二)关联法律法规301
1.《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1994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94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五号公布)(节录)3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1995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号公布)(节录)3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1990年3月17日国务院发布)(节录)302
4.《关于看守所使用戒具问题的通知》(1991年6月7日公安部发布)(节录)302
六、报复陷害罪302
【概念与构成】302
(一)客体要件302
(二)客观要件303
(三)主体要件303
(四)主观要件303
【立案标准】304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高检发〔2001〕13号)(节录)304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 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304
【司法认定】304
(一)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304
(二)本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305
【刑事责任】306
【法律依据】306
(一)刑法规定306
(二)关联法律法规307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节录)3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节录)3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公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节录)3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1994年8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节录)308
七、破坏选举罪308
【概念与构成】308
(一)客体要件308
(二)客观要件308
(三)主体要件309
(四)主观要件310
【立案标准】310
1.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标准(试行)》(2002年1月1日高检发〔2001〕13号)(节录)310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2006年7月26日高检发释字〔2006〕2号)(节录)310
【司法认定】310
(一)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310
(二)本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311
【刑事责任】313
【法律依据】313
(一)刑法规定313
(二)关联法律法规3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节录)313
第二部分 诉讼程序的司法运用315
一、案件管辖315
【主要程序】315
1.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范围315
2.互涉案件的管辖317
3.地域管辖317
4.级别管辖317
5.内部机构的分工318
【注意问题】318
【法律依据】319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节录)319
2.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2012年10月16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八十次会议第二次修订)(节录)319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1983年修正)》(1980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