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大城市社会空间的演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大城市社会空间的演化](https://www.shukui.net/cover/78/30590501.jpg)
- 杨上广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81974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372页
- 主题词:大城市-城市社会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大城市社会空间的演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问题提出1
第1章 绪论1
1.2 相关概念辨析与界定2
1.2.1 社会极化2
1.2.2 分异与隔离4
1.2.3 社会极化的空间响应4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5
1.3.1 研究思路5
1.3.2 研究方法6
图1.3.1 中国大城市社会空间演化研究技术路线6
1.3.3 创新之处7
2.1.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9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9
第2章 大城市社会极化及空问演化的相关研究9
2.1.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22
2.1.3 国内相关研究评析31
2.2 城市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32
2.2.1 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内涵33
2.2.2 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运用34
2.3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理论37
2.3.1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表征37
2.3.2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度量38
2.3.3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动力机制39
图2.3.1 家庭迁居原因分类40
表2.3.1 英国家庭迁居原因调查41
图2.3.2 城市居民迁居决策的价值期望模型46
图2.3.3 居住需求分异体系47
图2.3.4 住房市场的政治制度背景与主要行为因子49
图2.3.5 卡斯特斯的城市结构分析框架51
2.4 城市空间治理理论53
2.4.1 霍华德的花园城市53
2.4.2 勒·柯布西埃的光明城市54
2.4.3 邻里单位理论54
2.4.4 生态城市理论55
2.4.5 可持续城市理论55
2.4.6 城市管治理论56
2.4.7 新城市主义理论57
3.1 社会经济变迁59
第3章 中国大城市社会空间演化的时代背景研究59
3.1.1 开发开放59
表3.1.1 中国开发开放的空间演变过程60
3.1.2 社会经济转型62
3.1.3 经济全球化62
3.1.4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63
3.2 区域发展差异格局64
3.2.1 人均GDP的空间差异64
3.2.2 产业结构的空间差异65
表3.2.1 中国各省1978年和2002年人均GDP水平及排序65
图3.2.1 2000年各省市产值结构空间差异66
图3.2.2 2000年各省市从业人员结构空间差异66
图3.2.3 中国城镇化空间差异67
3.2.3 城镇化的空间差异67
图3.2.4 外商直接投资空间分布68
3.2.4 外国直接投资(FDI)的空间差异68
表3.2.2 中国人力资本的区域差异69
3.2.5 人力资本的空间差异69
图3.2.5 1995—2000年省际迁移的主要流量流向70
3.2.6 生产要素流动的空间差异70
表3.3.1 200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及排序71
3.3.1 人均收入的地区差异71
3.3 收入分配差异格局71
表3.3.2 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城乡恩格尔系数比较(1978—2002年)72
3.3.2 人均收入的城乡差异72
3.3.3 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73
图3.3.1 中国城镇与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变动情况图74
表3.3.3 1988—1999年间中国城市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变化:总体指数74
3.3.4 城市居民间的收入差距74
表3.3.4 1989—1999年间中国城市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变化:分位数指数75
3.3.5 不同职业和所有制的收入差距76
表3.3.5 职业和所有制结构的收入差距分布76
3.3.6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收入差异比较77
表3.3.6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与人均GDP差异比较78
3.4 社会经济变迁表征79
3.4.2 阶层利益重组79
3.4.1 资源配置力重构79
3.4.4 城市社会开放80
3.4.3 社会阶层分化80
3.4.6 城市产业转型81
3.4.5 城市分工重塑81
图3.4.2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产业结构变迁82
图3.4.1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产业结构变迁82
3.4.8 贸易摩擦突出83
3.4.7 政府权利让渡83
3.4.9 城市竞争加剧84
3.4.10 社会问题集聚84
图3.4.3 极化开发的社会经济演化机制85
第4章 大城市社会阶层变迁与社会极化87
4.1 大城市社会阶层变迁87
4.1.1 阶层划分的传统理论87
图4.1.1 基本的阶级分类图90
4.1.2 中国城市社会分层的基本状况91
4.1.3 当代中国城市社会阶层结构94
4.2.1 高收入群体概况95
4.2.2 低收入群体概况95
4.2 中国大城市社会极化概况95
4.3 上海市社会极化状况96
4.3.1 上海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96
表4.3.1 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96
表4.3.2 不同年龄家庭户主的收入分布97
4.3.2 上海居民家庭的总体分异特征97
表4.3.4 不同收入家庭的户主职业(或不在业)状况分布98
表4.3.3 不同家庭户主的受教育程度差异98
4.3.3 上海中高收入阶层状况101
图4.3.1 上海高收入学历构成102
4.3.4 上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阶层状况105
图4.3.3 2003年上海城市低保对象构成106
图4.3.2 上海市城市社会救助人数和覆盖率(1993—2003年)106
图4.3.4 上海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和城镇失业登记率107
图4.3.6 上海低保标准变化(1993—2003年)108
图4.3.5 上海市生活救助支出(1996—2003年)108
4.3.5 上海城市贫困人口生活满意度状况109
表4.3.6 城市贫困人群组家庭成员患疾病状况110
表4.3.5 被调查者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分布110
表4.3.8 贫困人口在业者职业分布111
表4.3.7 贫困人群不在业原因111
表4.3.9 贫困人口组LSIZ分值比较112
图4.4.1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企业和居民三部门分配关系变化113
4.4 大城市社会极化的动力机制113
4.4.1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113
图4.4.2 2000年个人所得税分项目比重图115
表4.4.1 中国薪酬体系之沿革115
4.4.2 企业制度改革116
4.4.3 经济全球化影响118
4.4.4 流动人口影响120
4.4.5 非法/非正常收入影响121
表4.4.2 非法/非正常收入对基尼系数的贡献率122
第5章 上海城市社会空间结构重构与分异的宏观分析126
5.1 上海城市空间结构格局126
5.1.1 自然景观和绿化空间格局126
图5.1.1 上海自然景观格局127
图5.1.2 上海中心城区绿地空间格局128
图5.1.3 上海生态景观空间格局129
5.1.2 土地利用时空演变129
图5.1.4 上海全市土地利用图130
图5.1.5 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图131
5.1.3 产业和城镇空间格局131
图5.1.6 上海现代工业园区132
图5.1.7 上海重点发展区域与“一城九镇”133
图5.1.8 上海近期规划的大型居住区134
5.1.4 旧城和城市景观带改造134
5.1.5 轨道交通发展格局135
图5.1.9 上海市城市近期轨道交通规划136
5.1.6 人口空间结构演变格局136
图5.1.10 上海人口分布密度模式及其变化过程示意图137
表5.1.1 1990—2000年各区域人口变动状况137
表5.1.2 2000—2003年上海人口分布变动状况138
图5.1.11 上海2000—2003年户籍人口密度变化139
图5.1.12 上海中心城区2000—2003户籍人口密度变化140
图5.1.13 2000年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超过2万人的街、镇140
图5.1.14 上海流动人口密度分布141
图5.1.15 上海流动人口数量分布142
5.2 上海住宅房地产发展态势142
5.2.1 住宅房地产建设状况142
5.2.2 住宅房地产销售状况143
图5.2.1 上海新建商品房近年来平均价格趋势145
5.2.3 不同面积商品住宅的空间分布格局146
图5.2.2 2003年上海市住宅预售单套成交面积占成交套数比例146
图5.2.3 2003年上海中心城区住宅预售单套成交面积结构147
图5.2.5 2003年上海北区住宅预售单套成交面积结构148
图5.2.4 2003年长宁、徐汇区住宅预售单套成交面积结构148
图5.2.6 2003年上海近郊住宅预售单套成交面积结构149
5.2.4 不同价位商品住宅的空间分布格局150
图5.2.7 2003年上海近郊住宅预售单套成交面积结构150
图5.2.8 2004年4—6月上海销售楼盘151
图5.2.9 上海市商品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布格局152
图5.2.10 中心城区商品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布格局153
图5.2.11 上海东、南、西、北方向房价剖面图154
图5.2.12 上海商品住宅价格的三维立体图154
图5.2.13 上海商品住宅价格的等值线图155
表5.3.1 主要年份上海市区各类住宅变化情况156
5.3 上海不同类型住宅的空间分布156
5.3.1 花园洋房的空间分布157
图5.3.1 建国前上海花园洋房空间分布157
图5.3.2 建国后上海花园洋房空间分布158
图5.3.3 上海花园洋房分布区位159
图5.3.4 上海花园别墅的区位分布160
5.3.2 公寓的空间分布161
图5.3.5 建国前上海公寓分布162
5.3.3 职工住宅的空间分布162
图5.3.6 建国后上海公寓分布163
图5.3.7 上海职工住宅各区数量分布164
5.3.4 传统街坊的空间分布165
图5.3.8 上海原有单位公房空间分布165
图5.3.9 上海传统街坊分布166
图5.3.10 上海新式里弄分布167
5.3.5 简屋及其他类型的空间分布168
图5.3.11 上海旧式里弄分布168
5.4 上海居住区域分化的历史演变169
表5.3.2 上海简屋及其他房屋类型分布169
5.5 当代上海社会空间演化的宏观表征171
5.5.1 境外人士——国际社区172
图5.5.1 商品房预售对象为境外人士的套数173
图5.5.2 商品房预售对象为境外人士的套数比重174
图5.5.3 上海主要国际社区分布图175
5.5.2 精英阶层(顶级高收入阶层)——豪宅区177
图5.5.4 上海豪宅的空间分布178
5.5.3 中产阶层(中高收入阶层)——高档住宅区181
5.5.4 普通工薪阶层(中等收入阶层)——中档商品房185
图5.5.5 上海中环线商品房空间分布态势187
5.5.5 底层阶层(低收入、贫困阶层)——三圈环带分布190
图5.5.6 100万平方米重大工程配套商品房基地192
图5.5.7 300万平方米配套商品房及土地储备基地193
5.5.6 外来人口(第三元群体)——多元化侵入194
5.6 上海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型196
图5.6.1 上海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型197
图5.6.2 上海市商业中心结构——空间结构198
6.1.1 极化开发200
第6章 上海城市社会空间结构重构与分异的微观剖析200
6.1 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200
表6.1.1 上海市和浦东新区的“准常住人口”与普查口径常住人口201
表6.1.2 6岁以上人口2000年与1990年受教育程度比较202
表6.1.3 浦东新区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从业人口学历结构202
6.1.2 经济迅速发展203
表6.1.4 新区开发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金额和占全市比重的变化203
6.2 浦东新区城市空间结构变迁204
6.2.1 人口空间结构演变204
图6.2.1 浦东新区1990年人口分布栅格图205
图6.2.2 浦东新区2000年人口分布栅格图206
图6.2.4 2003年与2000年户籍人口密度变化207
图6.2.3 2003年户籍人口密度分布207
图6.2.6 2003年与2000年流动人口密度变化208
图6.2.5 2003年流动人口密度分布208
6.2.2 产业布局演变209
6.2.3 浦江沿岸动拆迁与世博会工程210
图6.2.7 浦东新区“十一五”期间产业布局规划210
6.3 浦东新区住宅发展格局211
6.3.1 住宅发展概况211
表6.3.1 浦东新区住宅形成年代212
6.3.2 房地产发展空间态势212
表6.3.2 浦东新区住宅存量结构212
图6.3.1 2004年浦东新区房地产的空间分布态势213
6.3.3 居住空间规划213
图6.3.2 2004年浦东新区居住空间分布态势214
6.3.4 市民择居意向215
表6.3.3 浦东新区现代化居住与国际型社区发展规划布局215
图6.3.3 浦东各区域提及率排名216
6.4 浦东新区的社会极化217
6.4.1 社会极化状况217
图6.4.1 浦东新区居民家庭户月均收入计算的基尼系数变化趋势217
图6.4.2 2000年浦东新区外来流动人口职业构成218
6.4.2 社会极化动力机制219
图6.4.3 浦东新区不同迁入地迁移人口的文化程度构成220
表6.4.1 浦东新区迁入人口的行业构成221
6.5.1 居住分异总体状况222
表6.4.2 浦东新区区外迁移人口的职业构成222
6.5 浦东新区居住分异格局222
表6.5.2 各层小区居民已购房面积和费用223
表6.5.1 浦东新区不同类型小区分层状况223
6.5.2 居住分异宏观格局224
表6.5.3 各层小区居民未来两到三年内购房用途224
图6.5.2 2004年浦东新区预售楼盘平均房价225
图6.5.1 浦东新区居住分异宏观格局225
6.5.3 居住分异微观剖析228
表6.5.4 浦东新区三林镇居住空间分异调查数据分析230
第7章 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及中外比较233
7.1 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趋势特征233
7.1.1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化233
7.1.2 城市社会空间两极化234
表7.1.1 上海黄浦区豫园街道住宅分异235
7.1.3 城乡结合部居住形态多元化235
7.1.5 城市“双城”现象凸显化236
7.1.4 城市社会结构重构化236
7.1.6 弱势群体居住空间边缘化237
7.1.7 城乡二元结构空间显现化238
图7.1.1 2000年浦东家庭户每户住房间数分布239
图7.1.2 2000年浦东家庭户单间住房人数分布239
7.1.8 城市部分社区老龄化240
表7.1.2 流动与户籍人口家庭户住房条件对比240
7.2 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变迁的主要空间过程241
7.2.1 社会分异与空间分异互动241
图7.2.1 城市社会分异与居住分异互动过程示意图242
7.2.2 社会流动与居住迁移互动243
7.2.3 个人生态位势与空间生态位势互动244
图7.2.2 社会流动与居住迁移互动图244
图7.2.4 上海中心城区绿地、轨道交通、河流图246
图7.2.3 个人生态位势与空间生态位势互动图246
7.2.4 城市空间生态演替与政府调控互动247
图7.2.5 上海交通站点分布示意图247
图7.2.6 城市生态演替与政府调控空间过程示意图248
7.2.5 家庭生命周期与城市居住空间变迁互动248
图7.2.7 家庭生命周期与城市居住区位变化示意图249
7.3 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250
7.3.1 国家意识形态影响250
图7.3.1 房地产抵押贷款流程254
表7.3.1 不同客户层特征与需求偏好255
7.3.2 个体居住选择255
图7.3.2 上海收入与购房关系图257
图7.3.3 家庭结构演替与居住区位目标的空间演变259
7.3.3 开发商市场行为261
7.3.4 城市社区贫富分化的经济学分析263
图7.3.4 城市社区贫富分化的经济学分析264
7.3.5 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重构与分异综合动力模式264
7.4 中外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对比265
7.4.1 中国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对比265
图7.3.5 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重构与分异综合动力模式265
图7.4.2 2004年北京商品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布趋势267
图7.4.1 北京棚户区和别墅区分布267
表7.4.1 郊区化的作用和功能268
7.4.2 中外城市社会空间发展差异比较268
表7.4.2 中西方郊区化比较269
7.4.3 中外城市生活质量空间比较270
图7.4.3 西方国家城市生活空间质量梯度示意图271
7.4.4 中外城市社会空间分异机制比较272
图7.4.4 上海城市生活空间质量梯度示意图272
7.4.5 中外城市贫困与剥夺比较273
第8章 大城市主要社会问题的思考与对策协调279
8.1 大城市社会极化的思考与对策协调279
8.1.1 大城市社会极化的负社会效应279
图8.1.1 美国阶层和代际流动示意图285
8.1.2 大城市社会极化相关问题的思考286
表8.1.1 美国居民家庭收入分配状况(1947—2001年)287
8.1.3 大城市社会极化的对策协调293
8.2 大城市居住问题的思考与对策协调301
8.2.1 当前大城市住宅房地产存在的主要问题301
8.2.2 世界主要国家的住房制度评析305
8.2.3 大城市居住问题的对策协调309
8.3.1 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变迁的主要问题评析313
8.3 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变迁的思考与对策协调313
图8.3.1 异化区域:弱势循环和它的空间内涵315
8.3.2 国外关于大城市社会空间分异观点评析317
8.3.3 大城市空间治理与协调对策320
9.1 主要结论330
第9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330
9.2 研究展望335
参考文献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