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复合农林业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复合农林业研究
  • 孟平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7503835842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35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45页
  • 主题词:林粮间作-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复合农林业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复合农林业基本内涵1

第一节 复合农林业的定义1

第二节 复合农林业结构与特征2

一、基本结构2

二、基本特征3

第三节 复合农林业的理论原理4

一、系统论原理4

二、生态系统工程原理及其在复合农林业中的应用22

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在复合农林业中的应用23

四、社会经济学原理及其在复合农林业中的应用24

第二章 复合农林业崛起的历史背景与发展状况26

第一节 复合农林业崛起的历史背景26

第二节 复合农林业发展状况27

一、国际复合农林业实践与研究概况27

二、国内复合农林业发展历程29

第三章 中国复合农林业系统分类及地域发展特点34

第一节 国内外复合农林业系统分类研究概述34

二、分类系统40

一、分类原则40

第二节 中国复合农林业系统分类系统40

第三节 我国平原农区典型复合农林业模式及地域发展特点42

一、松嫩-三江平原农区42

二、黄淮海平原地区42

三、西北绿洲灌溉农区43

四、长江中下游平原农区43

五、珠江三角洲水网农区44

一、田间观测法45

第一节 试验研究方法45

第四章 复合农林业主要研究方法45

二、遥感应用技术法50

第二节 模拟研究方法50

一、动力参数的模拟50

二、单株树木阻力及其系数的理论模式52

三、林带阻力模拟计算52

四、林带内阻力的模拟计算55

五、树木遮光和太阳辐射传输模拟计算56

六、水分因子模拟研究方法59

七、生态边界层特性的模拟研究64

八、能流和物流的模拟研究方法66

九、作物生长的模拟研究方法68

第五章 复合农林业系统根系时空分布特征69

第一节 果粮复合系统根系时空分布特征69

一、复合系统小麦根系时空分布特征70

二、复合系统与单作系统小麦根系差异特征73

三、复合系统中果树根系空间分布特征74

四、复合系统中苹果与小麦吸水根根系交错重叠程度76

一、杨树林带根系空间分布特征77

第二节 农田林网系统根系时空分布特征77

二、林带附近小麦根系时空分布特征78

三、林带附近杨树和小麦根系的混合分布特征78

第六章 复合农林业系统风速及防风效应的分布特征80

第一节 林带背风区中风速分布模型80

第二节 林带迎风区风速分布模型81

第三节 农田林网系统中风速分布特征82

第四节 农田林网系统防风效应的分布特征84

一、农田林网-作物复合系统水分生态特征86

第一节 黄淮海平原农区典型复合农林业模式水分生态特征86

第七章 复合农林业系统水分生态特征86

二、果粮复合系统水分生态特征93

三、林—果—农复合系统水分生态特征95

四、林草牧复合系统水分生态特征97

第二节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典型复合农林业模式水分生态特征98

一、苹果—小麦复合系统水分生态特征99

二、复合系统土壤水分效应的计算与分析110

三、石榴—小麦复合系统水分生态特征112

一、能量流动116

第八章 复合农林业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116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规律116

二、物质循环117

第二节 典型复合农林业模式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118

一、农田防护林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118

二、农林间作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122

三、农桐间作系统的能流分析127

第三节 果农复合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129

一、生物量、生产力及年凋落量的分析129

三、系统物质流分析130

二、系统能量流分析130

四、胶砂间作和胶茶间作系统物质循环131

第九章 复合农林业系统对大气环境质量的调控作用132

第一节 复合农林业系统对温室气体的调控作用132

一、试验设计132

二、结果与分析133

第二节 复合农林业系统对降尘的调控作用136

一、试验设计136

二、主要计算方法137

三、主要结果与分析138

第三节 农林复合系统净化空气的作用139

第十章 复合农林业系统自然资源利用率141

第一节 不同结构复合农林系统自然资源利用率的比较141

一、模式结构配置简介141

二、农林复合系统的光能利用率141

三、热量利用效率142

四、水分利用效率143

模式简介144

第二节 果农复合系统作物水分利用率及土地利用效应144

五、时间效率144

第三节 复合农林业体系自然资源利用率及其影响机制146

一、不同年份试验区复合农林业体系光能利用率的比较146

二、试验区内外农田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的比较146

三、复合系统资源利用率提高的主要原因146

第十一章 农林复合系统生态效应的计量与评价148

第一节 气候调节效应148

一、局地小气候调节效应148

二、区域性气候调节效应154

第二节 土壤改良效应155

一、改善土壤物理属性155

二、抑制土壤返盐,改良盐碱地155

三、提高土壤活性156

四、提高土壤肥力156

第三节 水文效应158

第四节 植物生理生态效应158

四、降低干热风危害159

二、降低低温冷害与冻害的威胁159

三、防御台风159

一、降低洪涝灾害危害程度159

第五节 防灾减灾效应159

第六节 生物种群效应160

一、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160

二、对动物种群的影响161

第十二章 复合农林业系统综合评价及预测和调控162

第一节 复合农林业系统综合评价162

一、复合农林业综合评价的目的与意义162

二、综合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设置163

三、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164

四、生态农业综合评价的基本程序165

五、主要指标的计算和应用166

六、综合评价的常用方法及案例分析168

第二节 复合农林业系统预测190

一、回归分析预测方法191

二、时间序列的自回归模型及预测192

三、灰色预测方法193

四、灰色关联分析198

一、复合农林业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200

第三节 复合农林业系统的调控与优化200

二、复合农林业系统的最优控制201

第十三章 复合农林业系统的规划设计203

第一节 规划设计的任务及内容203

一、主要任务203

二、主要内容204

第二节 规划设计基本程序和方法204

一、工作程序204

二、设计尺度205

三、方法步骤205

一、农田防护林网规划设计207

第三节 规划设计案例207

二、沙土类型区防护林体系规划设计210

三、盐碱地类型区复合农林业体系优化设计212

四、沿黄背河洼地复合农林业体系规划设计216

第十四章 复合农林业发展机遇与研究展望220

第一节 复合农林业发展机遇220

一、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复合农林业的发展220

二、复合农林业在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222

第二节 中国复合农林业研究展望224

参考文献2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