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医大师李今庸医学文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医大师李今庸医学文集
  • 湖北中医药大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2073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38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261页
  • 主题词:《内经》-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医大师李今庸医学文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古籍探幽3

一、《黄帝内经》札记3

1.人将失之耶3

2.不知持满3

3.逆于生乐4

4.不肖4

5.恶气不发5

6.夫病已成而后药之6

7.藏精而起亟也6

8.天明 冒明7

9.云雾不精 白露7

10.阴阳者气血之男女也8

11.温之以气9

12.其治宜灸焫10

13.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纪10

14.凡相五色之奇脉11

15.必齐毒药攻其中11

16.胃疸12

17.无虚无实12

18.日应九变12

19.察其以13

20.卫出于下焦13

21.余闻阴阳之人何如14

22.脉至如喘14

23.桂心15

24.循胫上睪15

25.茎垂者16

26.筋急则引卵与舌16

27.戴眼 绝汗16

28.膏之原 肓之原17

29.其支者18

30.丈夫?疝19

31.筋瘘颈肿20

32.心系急则气道约20

33.津液布扬21

34.人有三百六十节22

35.肺主涕24

36.天年25

37.鼓胀有二25

38.血枯26

39.二阳之病发心脾28

40.息积28

41.脾瘅消渴29

42.春秋皆度百岁30

43.愚智贤不肖31

44.清阳发腠理32

45.安卧者黄疸33

46.烦满34

47.合篡间,绕篡后35

48.言上工相五色于目36

49.两神相搏36

50.传为柔痓37

51.涩甚为肠?38

52.实则鼽窒 虚则鼽衄39

53.目?脉痛40

54.则为乃痿厥心悗41

55.肾气独沈41

56.浮而散者为眴仆42

57.心脉满大,痫瘛筋挛43

58.人生而有病巅疾者45

59.先饮利药45

60.瘛疭 癎瘛 瞤瘛46

61.唏然时寒47

62.心肠痛 是蛂蛕也48

63.九曰热而痉者,死。腰折,瘛疭,齿噤?也48

64.闷瞀49

65.至如礔?,薄为肠澼49

66.经脉者,受血而营之51

67.肝者,罷极之本52

68.先淅然厥起毫毛53

69.荣气虚,卫气实也54

70.先其发时如食顷而刺之55

71.宜石而泻之56

72.两神相搏56

73.苍天之气清净57

74.传为衄衊瞑目58

二、《伤寒杂病论》札记59

1.不能语言59

2.却治其厥60

三、《神农本草经》札记61

1.死肌61

2.石锺乳62

3.血瘕63

4.淋闭64

5.癎痓64

6.色青翳 热利下重65

7.商陆66

8.彼子67

9.苦菜69

四、《黄帝内经太素》札记70

1.主癎痸及痓70

2.九窌在腰尻分间71

3.居阴之脉72

4.风痓身反折72

五、经典考析73

1.《史记》仓公火齐汤考73

2.《黄帝内经》中“小心”及其临床意义74

3.“凥”“尻”义考79

4.考“?”83

5.“痓”非“痉”的俗体字85

6.《甲乙经》析疑五则88

临床研究95

一、《黄帝内经》理论与临床95

1.诸气膹郁,皆属于肺95

2.诸风掉眩,皆属于肝95

3.神有余则笑不休96

4.神不足则悲97

5.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府97

6.心病者,舌卷短,颧赤98

7.代则取血络,而后调之98

8.胆为怒99

二、《伤寒杂病论》理论与临床100

1.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100

2.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101

3.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101

4.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102

5.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103

6.伤寒少阴寒化证治验104

7.伤寒少阴热化证治验104

8.伤寒厥热胜复105

三、紫斑的辨证施治经验106

1.心脾两虚证106

2.冲任不固证107

3.肺虚气燥证108

4.阴虚血少证109

5.瘀血阻滞证110

6.风寒袭表证111

四、杂病治验精萃112

1.浮肿治验(一)112

2.浮肿治验(二)113

3.浮肿治验(三)113

4.浮肿治验(四)114

5.浮肿治验(五)115

6.虚肿治验115

7.风肿治验116

8.鼓胀治验117

9.癥积治验117

10.消渴治验(一)118

11.消渴治验(二)119

12.呕血治验119

13.疟疾治验120

中医思考123

一、保持中医特色 弘扬中医优势123

二、略论中医学史和发展前景131

三、用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医学科学发展史140

四、从医学领域看“百家争鸣”方针的重要性143

五、排除种种干扰 促进中医药学正常发展146

1.中西医结合论147

2.中医现代化论148

3.国际接轨论149

4.中医玄学论150

5.经验医学论151

6.中药祸首论152

六、中医药文化的七十五年154

七、“天人合一”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157

八、试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中医药学的发展方向162

九、民族中医药文化不容诬蔑168

十、确保民族中医药文化的安全175

十一、临床疗效是中医药学的生命177

十二、再论我国中西医结合的成败178

十三、对中医药学“气”理论研究的伟大意义182

十四、《黄帝内经》在东方医学科学中的重要地位185

十五、动态利用现代检测手段促进中医发展191

学术争鸣197

一、《备急千金要方校释》读后的几点商榷197

二、《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新校》的三点商榷204

1.“痓”字校改之误204

2.“咳,溲血,形肉脱,脉喘”之逆204

3.面胕庞然而加“腫”字误205

三、读《金匮要略校注》后206

四、就“脑主神明”与王新陆先生商榷213

五、何祚庥叫嚷“取消中医”的用心何在221

六、对《伤寒论讲义》教材中的几点看法2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