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东亚共荣圈”源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东亚共荣圈”源流](https://www.shukui.net/cover/13/30582246.jpg)
- 林庆元,杨齐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230323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64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82页
- 主题词:军国主义-研究-日本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东亚共荣圈”源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日本战略扩张主义的产生1
第一节 幕末日本思想家的战略扩张思想2
一 幕末日本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2
二 战略扩张主义的产生7
三 补偿论——战略扩张主义的代表17
四 战略扩张追求的目标:大日本帝国31
第二节 战略扩张主义的精神力量37
一 神国论:日本民族优秀论的神话根据37
二 武士道精神:日本战略扩张主义的精神支柱47
一 明治维新的阶级基础70
第三节 日本战略扩张主义的社会政治基础70
二 武士与日本军阀79
三 北进南进政策的追求:征韩与征台84
第二章 明治时期日本的战略扩张主义理论107
第一节 大陆政策确立时期的理论107
一 福泽谕吉:日本扩张理论的先锋107
二 形形色色的亚洲盟主论128
三 日本国家走向的思考141
第二节 大陆政策的确立150
一 日本侵华的新动力150
二 “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侵华的自供状154
三 山县有朋与战略扩张主义161
四 日本民族沙文主义与征韩168
五 形形色色的侵略理论173
第三章 与欧美对峙时期的战略扩张主义183
第一节 日本帝国主义时期的战略扩张主义183
一 和平与扩张——日本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选择183
二 生存竞争论和殖民主义、帝国主义论195
三 扩张主义战略的确立209
第二节 日本战略扩张主义的策略213
一 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争夺租借地213
二 日本的“支那保全论”219
三 “日支经济提携”论233
第四章 日本争霸亚洲的理论242
第一节 日本总体战与“进取开国”242
一 东方会议与田中奏稿242
二 “满洲保全主义”到“满洲分离”论249
第二节 侵略中国东北的理论260
一 “满蒙生命线”论260
二 “满蒙非中国领土”论263
三 “生存论”264
四 “天命”论267
五 “王道乐土”269
一 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发生277
第一节 日本法西斯主义277
第五章 日本战略扩张主义与法西斯主义277
二 法西斯政变282
第二节 法西斯主义与日本国粹主义的汇流293
一 大日本主义的恶性膨胀293
二 神国论与天皇中心主义的泛滥299
第三节 日本法西斯理论的代表304
一 北一辉的法西斯理论304
二 大川周明的理论319
三 “亚细亚主义”批判334
第一节 石原莞尔的“世界大战终极论”339
第六章 “东亚联盟”与“中日经济提携”339
一 狂热主张侵略中国340
二 鼓吹全民战争342
三 鼓吹用日本文明统一世界343
四 世界最终战争论345
第二节 东亚联盟论347
一 “东亚联盟”论出笼的原因347
二 “东亚联盟”论的基本主张352
三 “东亚联盟”论与大东亚共荣圈356
四 “东亚联盟”的指导思想360
第三节 中日经济提携369
一 军事与经济侵略并举369
二 所谓“中日经济提携”374
第七章 日本战略扩张主义的破产381
第一节 “大东亚新秩序”与“南进论”381
一 “东亚新秩序”的丑剧381
二 从“南进论”到南进政策399
第二节 大日本帝国梦之幻灭419
一 太平洋战争419
二 日本的失败与“大东亚共荣圈”大会闹剧422
三 不可逆转的灭亡之道426
四 战争的原因与性质429
一 “大东亚共荣圈”的辩护士430
第三节 日本“大东亚战争”史观批判430
二 颠倒历史的“太平洋战争史观”434
三 可耻的谎言、血写的事实438
余论 日本战略扩张理论的特点442
一 扩张理论的继承性、连续性、仿效性442
二 鼓惑民心的民族危机宣传445
三 世界野心的包装,世界战略的思维446
四 侈谈亲善,不忘侵略,这是日本侵略理论的重要特色448
征引与参考书目451
一 中文部分451
二 日文部分455
后记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