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老工业区更新的评价方方法与体系 基于产业发展和环境风险的思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城市老工业区更新的评价方方法与体系 基于产业发展和环境风险的思考](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0059156.jpg)
- 罗超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56416447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80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29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城市老工业区更新的评价方方法与体系 基于产业发展和环境风险的思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1
1.1 相关概念2
1.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4
1.3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8
2 老工业区的发展与衰退规律10
2.1 发达国家的老工业区发展历程11
2.1.1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11
2.1.2 老工业区的发展与衰退16
2.1.3 城市工业区位演进规律17
2.2 我国老工业区的发展历程23
2.2.1 传统工业城市的发展阶段24
2.2.2 传统老工业区的类型划分33
2.2.3 不同工业类型下的空间聚合形态模式45
2.2.4 土地制度演变与老工业区的关系51
3 老工业区的衰退表征与机制58
3.1 城市老工业区的衰退表征59
3.1.1 经济发展低迷59
3.1.2 社会负担沉重62
3.1.3 环境问题突出64
3.1.4 空间功能演替66
3.2 城市老工业区的衰退机制67
3.2.1 资源性衰退67
3.2.2 结构性衰退68
3.2.3 体制性衰退75
3.2.4 政策性衰退75
3.2.5 空间性衰退76
4 老工业区的更新机制与特征79
4.1 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共时性和历时性差异80
4.1.1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互动关系80
4.1.2 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共时性和历时性差异81
4.2 城市老工业区更新的推动机制83
4.2.1 产业结构转型中的政策引导83
4.2.2 城市空间结构的适应性调整85
4.2.3 城市中心范围的扩大化导致老工业用地的区位变化87
4.2.4 房地产市场推动城市更新88
4.2.5 新技术发展改变了区位选择模式89
4.2.6 城市事件作为城市更新的触媒90
4.3 发展梯度差异下老工业用地的现时特征92
4.3.1 发展梯度差异下老工业用地更新的特征93
4.3.2 不同规模城市中老工业用地与城市发展的矛盾95
4.3.3 不同集聚形态老工业用地与城市发展的矛盾95
4.3.4 现行土地制度带来的矛盾96
4.3.5 老工业区“内生性”更新与约束机制98
5 老工业区更新的模式、问题与障碍101
5.1 老工业区更新的类型模式102
5.1.1 城市经济的整体战略转型模式102
5.1.2 老工业区调整更新战略102
5.1.3 老工业区调整更新模式106
5.2 城市老工业用地更新的层次和规模123
5.2.1 宏观层面:老工业基地的经济转型和升级123
5.2.2 地段层面:区域战略——国家与地方的政策性支持127
5.2.3 局部地段:土地开发规划与建设的动力130
5.3 老工业用地更新的推动主体与运行模式131
5.3.1 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运营模式131
5.3.2 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开发模式132
5.3.3 自下而上的自我更新模式134
5.4 我国城市老工业用地更新的缺陷134
5.4.1 认知性缺陷135
5.4.2 制度性缺陷137
5.4.3 技术性缺陷141
6 发达国家老工业用地更新的经验借鉴145
6.1 发达国家老工业用地更新概况146
6.1.1 相关概念阐释146
6.1.2 发达国家“棕地”概况147
6.2 “棕地”更新改造的过程与障碍150
6.2.1 “棕地”更新与再发展的过程150
6.2.2 “棕地”更新与再发展的障碍151
6.3 发达国家老工业用地更新模式151
6.3.1 经济复兴的整体战略151
6.3.2 功能转型的机能更新155
6.3.3 环境提升的整治改善159
6.3.4 工业遗产的历史保护162
6.3.5 多维目标的社会建构165
6.4 发达国家“棕地”再开发的实施保障机制168
6.4.1 完备的法规体系168
6.4.2 完善的制度建设172
6.4.3 丰富的金融工具174
6.4.4 先进的技术储备176
6.4.5 多方的参与机制177
7 老工业区更新评价体系建构180
7.1 现状调查评价:现状调查的内容与方法181
7.1.1 现状调查与评估的方法181
7.1.2 现状调查与评估的层次181
7.1.3 现状调查与评估的案例184
7.2 产业发展评价:老工业区的衰退模型187
7.2.1 衰退型老工业城市评估187
7.2.2 老工业区衰退评估189
7.3 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估模型”引介及其应用191
7.3.1 风险感知的理论基础191
7.3.2 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193
7.3.3 风险评估模型的应用194
7.4 更新模式评价:老工业用地和建筑更新与再发展的综合评价195
7.4.1 老工业用地更新的适用性195
7.4.2 老工业建筑更新的适用性199
7.4.3 文化导向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202
7.4.4 老工业用地更新与再利用途径203
8 城市老工业区更新的方法体系建构210
8.1 城市老工业用地更新的制度建构211
8.1.1 城市老工业区更新体系建构211
8.1.2 立法层面:界定老工业用地的环境职责212
8.1.3 监管程序:提高老工业用地更新的准入门槛215
8.1.4 评估机制:增加老工业用地更新前期的强制性环评报告215
8.1.5 金融支持:加强财政性金融支持217
8.2 城市老工业用地更新与再开发的目标建构217
8.2.1 城市产业经济复兴目标218
8.2.2 城市结构布局优化目标218
8.2.3 城市用地结构调整目标220
8.2.4 空间环境品质提升目标220
8.2.5 风险管理为中心的目标221
8.2.6 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目标222
8.3 城市老工业用地更新管理体系建构227
8.3.1 完善规划编制程序227
8.3.2 建立土地信息数据库228
8.3.3 实行土地污染开发风险分级制度229
8.4 污染工业用地修复的技术方法231
8.4.1 污染物清除和防堵策略232
8.4.2 常用的治理方法234
8.4.3 治理成本和有效性237
9 城市老工业区更新规划的实证研究239
9.1 全面综合更新导向:郑州西部老工业基地更新研究240
9.1.1 研究背景240
9.1.2 发展问题240
9.1.3 现状评价242
9.1.4 目标设定242
9.1.5 更新对策244
9.2 历史价值导向:广州后航道仓库码头区保护与再发展研究245
9.2.1 规划背景245
9.2.2 形成背景247
9.2.3 现实矛盾247
9.2.4 规划策略249
9.3 适用性再利用导向:杭州重型机械厂更新改造252
9.3.1 规划背景252
9.3.2 场地概况252
9.3.3 功能定位254
9.3.4 设计策略256
10 研究结论258
10.1 基本结论259
10.2 尚待深化研究的问题263
主要参考文献264
图片来源274
表格来源278
后记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