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民族格律与现代民族格律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志亭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0904118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62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84页
- 主题词:文化哲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民族格律与现代民族格律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丛书序言1
本书题记1
卷前语1
第一卷 汉语诗律的性质、历史和未来3
序言3
第一章 一般格律学的几个问题7
1.0 引言7
1.1.1 溯源原始劳动8
1.1.0 引言8
1.1 格律的渊源、抽象化、民族性8
1.1.2 抽象出来的孩子10
1.1.3 民族之声14
1.2 格律的语言性和音乐性——格律的基本矛盾15
1.2.1 基本矛盾内涵的认识15
1.2.2 格律语言性的分析16
1.2.3 格律音乐性的分析17
1.2.4 语言性和音乐性的辩证关系18
1.2.5 内容与形式的互相作用——格律化与散文化20
1.3 格律的结构——节奏21
1.3.1 节奏的内涵21
1.3.2 诗歌节奏的矛盾运动24
1.3.3 诗歌节奏的共性个性25
1.3.4 主要节奏的结构层次27
1.3.5 次要节奏的结构层次28
1.4 格律的美学意义32
1.4.1 文学的音乐化32
1.4.2 抒情的直接化34
1.4.3 认识的完美化36
第二章 汉语诗歌的古典格律39
2.1 古典诗歌形式的演变规律39
2.1.1 古典诗歌的两起两落——两个体系39
2.1.2 古典诗歌第一体系律化-散化运动始末39
2.1.3 古典诗歌第二体系律化-散化运动始末49
2.1.4 推论——第三体系预言77
2.2 古典格律的基本节奏77
2.2.1 古典诗歌基本节奏的短长律性质77
2.2.2 古典诗歌第一体系基本节奏分析82
2.2.3 古典诗歌第二体系基本节奏分析86
2.3 古典格律的辅助成分91
2.3.0 引言91
2.3.1 古典格律韵律的分析91
2.3.2 古典格律声律的分析94
第三章 明清以来诗歌形式动向纪要100
3.1 民歌动向纪要100
3.1.1 明民歌概况100
3.1.2 清民歌概况102
3.1.3 现代民歌概况105
3.2 诗坛动向纪要108
3.2.1 明清诗坛的革新气息108
3.2.2 现代诗坛的创作实践110
3.2.3 现代诗坛的理论探索127
第四章 现代民族格律的建设132
4.0 引言132
4.1 关于现代民族格律的基本形式(诗步、诗句、诗章)132
4.1.0 引言——三鉴聚焦132
4.1.2 现代民族格律的四音时诗步133
4.1.1 现代民族格律的短长律性质133
4.1.3 现代民族格律诗句的偶奇结构134
4.1.4 现代民族格律诗句的适宜长度135
4.1.5 现代民族格律的章和篇136
4.1.6 更远的推测137
4.2 关于现代民族格律的辅助成分(轻音、韵律、平仄)138
4.2.1 现代民族格律的轻音律138
4.2.2 现代民族格律的韵律140
4.2.3 现代民族格律的平仄律141
4.3.2 辅助成分145
4.3 总结——现代民族格律梗概145
4.3.1 基本节奏145
结束语146
第二卷 汉语诗律变化规律的语言学考察151
第五章 汉语基本语段与诗步151
5.0 引言151
5.1 古汉语的双音基本语段与二音时诗步151
5.1.1 古汉语的基本语段——双音语段151
5.1.2 双音语段存在的理由153
5.1.3 典诗歌的基本诗步——二音时诗步156
5.2 古汉语基本语段的音长变化与诗步的短长变化158
5.2.1 双音语段音长变化规律158
5.2.2 古典诗步的短长律性质163
5.3 汉语基本语段和诗步的发展变化167
5.3.1 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段——四音时语段167
5.3.2 现代诗步的四音时化171
6.1.1 数据、推算与分析174
6.1 统计数据与统计资料174
第六章 由句长变化窥探汉语及其与诗句演变的关系174
6.1.2 统计资料一览表177
6.2 结论(1)180
6.2.1 句子、基本句和主导句的区分180
6.2.2 主导句的特点181
6.2.3 关于句汇学182
6.3 结论(2)183
6.3.1 句长变化对汉语的影响183
6.3.2 主导句与诗句的对应关系184
第三卷 现代民族格律诗试验作品集——《女娲》189
前言189
第七章 大乱之前(1964~1966)192
7.1 英雄192
7.2 历史妈妈193
7.3 火194
7.4 问答珠穆朗玛峰195
7.6 夏夜读史196
7.5 春雨196
7.7 麦收曲(三首)197
7.8 阳历除夜思197
7.9 焦裕禄(节录)198
7.10 拉练203
第八章 大乱之中(1967~1976)205
8.1 飞往太阳去205
8.2 火柴206
8.3 上海1967年206
8.5 放歌东风208
8.4 感秋208
8.6 三遇省城209
8.7 李新芳211
8.8 夺煤大战(节录)213
8.9 不管风吹浪打219
8.10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220
8.11 黄海女儿221
8.12 关于新诗艺术戏答国外记者问221
8.13 驴子222
8.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力223
8.15 印度支那225
8.16 欢迎阿尔巴尼亚歌剧院芭蕾舞剧团225
8.17 七十年代读书与看碑(二首)226
8.18 鲁迅先生不在家227
8.19 改天换地意识流228
8.20 时间229
9.3 寻诗——秋歌231
9.2 泰安站列车小停与泰山隔窗相望而作231
第九章 大乱之后(1977~1978)231
9.1 小树苗哥送小树苗妹远去绿化黄土高原231
9.4 北归车上漫笔232
9.5 悼何其芳232
9.6 读徐迟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有感233
9.7 八达岭抒情(二首)233
9.8 与鼓谈民意234
9.9 寄悲伤者234
9.10 人民英雄纪念碑235
10.1 苦恼237
第十章 集外集(1978年后和1964年前)237
10.2 中年238
10.3 希望238
10.4 神话与人话(三首)239
10.5 张志新239
10.6 东方哲理240
10.7 泉240
10.8 田野的感觉(十二首)241
代跋——现代民族格律诗的变、读、写247
参考文献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