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欧阳修序跋文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欧阳修序跋文研究
  • 曾永义主编;赵鸿中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789862549360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15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欧阳修序跋文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2

第二节 研究范围4

第三节 文献探讨7

一、欧阳修研究成果7

(一)学术方面之研究7

(二)古文方面之研究10

二、序跋文体与宋代学术研究成果12

(一)序跋文体之研究12

(二)宋代学术之研究13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步骤15

一、研究方法15

二、研究步骤16

第二章 序跋之意义与源流17

第一节 序跋之意义17

一、序的意义17

二、跋的意义20

第二节 汉代:体制之建立21

一、《史记》对「序」的开创21

二、目录序的出现23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形式之变与体类之确立24

一、序文形式的改变24

二、独立体类的确立25

第四节 唐宋:题跋之整并26

一、「题」、「跋」的出现与兴盛27

二、题跋的两种源头29

第三章 北宋学术与欧阳修生平事迹31

第一节 北宋学术风气31

一、印刷出版业之进步31

(一)对于印刷科技的接受32

(二)政府的禁令35

(三)经史书籍与前代文集的刊印37

二、提倡经学与疑经之风39

三、史学之发展与创新42

(一)师法《春秋》的史学思想42

(二)官私皆盛的目录学44

(三)金石学的创立45

第二节 北宋馆阁制度47

一、馆阁制度的承续47

二、馆阁的功用48

(一)对于图书典籍的保存、整理与编纂48

(二)对于人才的培养49

第三节 欧阳修受前代学者之影响50

一、司马迁51

二、韩愈53

第四节 欧阳修与士族之交往56

一、北宋士族网络56

二、欧阳修的交游58

(一)石延年60

(二)梅尧臣61

(三)尹洙64

(四)苏舜钦66

(五)蔡襄68

(六)薛奎、薛仲孺70

(七)杜衍71

(八)刘敞72

第四章 序跋作法分析75

第一节 先宋序跋的书写方式75

一、书籍序跋76

(一)议论、传人、记事兼具的作法77

(二)其他作法80

(三)不同文本型态导致作法差异82

(四)以议论为主的书跋84

二、诗文序跋与书画序跋85

(一)诗文序跋85

(二)书画序跋86

三、史书论赞88

第二节 欧阳修序跋的书写方式91

一、破立对比之议论92

二、正反抑扬之论述94

三、总提起笔96

四、叙事虚实相间、迂回转折97

五、凸显作者风采99

(一)纪大而略小99

(二)互见100

(三)借客形主102

六、以「序跋者」身分渗入序跋104

七、在议论或叙事中融入情感106

第三节 独特之「六一风神」109

第五章 文体意识与创作意图115

第一节 欧阳修的序跋文体意识115

第二节 垂世而行远的追求121

一、「垂世而行远」的提出121

二、「事信」的要求124

第三节 亲友不幸遭遇的感切127

一、为亲友达到「不朽」128

二、幸与不幸的感慨133

(一)将「不幸」转化为「幸」的意图133

(二)「不幸为女子」的感叹135

第四节 对于时事的批判136

一、以古观今138

二、反对佛老144

第五节 要于自适之艺术鉴赏147

第六章 欧序与当代序跋异同举要153

第一节 当代别集与篇章序跋比较153

一、别集序跋153

(一)〈释秘演诗集序〉与尹洙〈浮图祕演诗集序〉154

(二)〈书梅圣俞稾后〉与苏舜卿〈石曼卿诗集叙〉155

(三)范仲淹改变写法的〈尹师鲁河南集序〉156

二、诗文序跋157

(一)曾巩的诗序与传记跋157

(二)王安石读传记之跋158

(三)苏轼不拘一格的跋文158

第二节 两《唐书》序、论比较159

一、体例与篇目159

二、本纪论赞160

三、史志序163

第三节 两《五代史》序、论比较166

一、体例与篇目166

二、书写方式的差异167

三、史观的转变170

第四节 《集古录跋尾》与《金石录》之比较173

一、编排内容与著作动机174

二、写作方式177

(一)考订、证史177

(二)议论褒贬180

(三)载录记叙181

第七章 结论183

附录191

附录一:欧阳修序跋文篇目191

附录二:两《唐书》本纪、志、表之序、论对照表201

参考书目203

后记2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