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渤海国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渤海国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78/30544735.jpg)
- 魏国忠,朱国忱,郝庆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5251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22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644页
- 主题词:渤海(古族名)-民族历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渤海国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靺鞨国的建立1
第一节 高丽灭亡后东北地区的形势1
一、靺鞨诸部的奔散与重新组合1
二、契丹、室韦诸部的发展3
第二节 营州之乱与靺鞨“东奔”7
一、契丹叛乱与营州陷落7
二、当地靺鞨卷入叛乱10
三、大祚荣的“东奔”14
四、“东奔”队伍的构成23
五、“东奔”队伍的领导集团30
第三节 靺鞨国的建立41
一、“天门岭”东大败唐军41
二、东牟山树壁自固44
三、大祚荣建立靺鞨国48
第二章 渤海国的发展与强大70
第一节 高王的“创业”70
一、整顿内政与创立根基70
二、“通于突厥”与结交新罗73
三、接受“招慰”和册封74
一、斥大土宇 征服邻部80
第二节 武王的武功80
二、北攻黑水靺鞨与门艺投唐83
三、与唐朝廷的失和87
四、东联日本 “亲仁结援”90
五、进攻登州与行刺门艺93
六、同唐朝廷恢复和解97
第三节 文王的“文治”100
一、偃武修文 锐意改革100
二、事唐恭谨 全面唐化103
三、中原大乱 严守中立105
四、三迁其都与两次改元108
五、扩大同日本的交流112
六、晋封“国王”与五京之建120
第四节 王室的动荡与宣王的中兴122
一、宫廷政变与成王还都122
二、康王之世“朝维依旧”125
三、定、僖、简诸王的短期统治130
四、宣王仁秀入继大统135
五、南定新罗与北略诸部137
六、开置郡邑与对外交流139
七、加强同唐朝的联系143
一、大彝震增置军政机构145
第五节 “海东盛国”的到来145
二、与唐关系更加亲睦和好147
三、同幽州的聘问149
四、继续与日本交流150
五、发展经济与“拟建宫阙”153
六、虔晃与玄锡之世及对日交聘156
七、“海东盛国”时代的到来163
第三章 辖域、区划和人口169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自然形势169
一、靺鞨国时辖域174
第二节 辖域四至174
二、渤海前期辖域177
三、渤海后期辖域181
第三节 行政区划182
第四节 所属诸部189
第五节 人口状况194
一、“靺鞨国”时期人口194
二、渤海前期人口196
三、全盛时期人口197
第一节 渤海靺鞨先世199
一、肃慎和挹娄199
第四章 民族源流与主体民族199
二、勿吉与靺鞨204
第二节 粟末靺鞨的演变和发展208
一、粟末靺鞨的由来与演变208
二、隋时粟末靺鞨同高丽的斗争和迁徙211
三、唐初营州地区的靺鞨人213
第三节 民族构成与主体民族215
一、渤海王国的民族构成215
二、主体民族219
第四节 “高丽别种”辨及其他234
一、“高丽别种”不是高句丽人234
二、“土人”与“士人”之辨240
第五章 渤海政权的性质及其同唐朝的关系245
第一节 接受册封与称藩于唐245
一、历世诸王接受唐朝册封245
二、确立臣属和藩封的地位252
三、恪守藩礼 履行义务258
第二节 接受押领与隶属于唐264
一、忽汗州都督府的建置264
二、接受边州长官的管领与节度267
三、唐朝“长史”的派驻和监领281
第三节 亲睦和好 车书一家284
一、政治上的相互依赖284
二、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影响290
第一节 中枢统治机构296
一、三省、六部、十二司296
第六章 统治机构与政治制度296
二、诸台、寺、院、监、局、署306
第二节 地方建制与部落体制312
一、京、府、州、县与节度使司312
二、基层政权与部落体制322
第三节 军事、司法机构334
一、军事机构及其职能334
二、司法机构与审判机制338
一、王权至上与专制政体342
第四节 专制政体与高门政治342
二、宗法、等级制度与右姓、高门政治346
第七章 社会经济与社会制度354
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巨大成就354
第二节 手工业生产的重大发展364
第三节 畜牧和渔猎业387
第四节 商业与贸易391
第五节 发达的水陆交通400
第六节 社会结构与社会性质411
一、封建儒学与统治思想418
第八章 渤海文化418
第一节 儒学与教育418
二、政治思想与伦理道德423
三、教育与宾贡429
四、经籍图书与史学433
第二节 宗教436
一、萨满教、道教及其他436
二、佛教及其传播440
第三节 语言、文字与文学450
一、语言与文字450
二、文学与诗歌457
三、谚语与传说462
第四节 衣食住行与风俗习惯463
一、衣食住行463
二、生活习俗471
第五节 文艺与体育476
第六节 书法与美术483
第七节 科学技术487
第九章 渤海同周邻的关系494
第一节 与邻近诸族关系的演变494
一、“遣使交突厥”494
二、与契丹关系的演变497
三、同室韦、回纥诸部的关系499
四、与黑水靺鞨的关系502
第二节 同新罗国的对峙504
一、对峙的开始504
二、长期的交恶504
三、形势缓和与重开交涉507
四、继续对抗与“争长”事件508
五、“阴与新罗诸国结援”510
第三节 与日本国的通好512
一、建交伊始 “亲仁结援”512
二、友好通聘 持续不断515
三、一个必须澄清的是非问题522
四、渤日交聘中的“旧高丽国”问题532
五、一系列的外交纠纷和摩擦538
第十章 渤海的灭亡与东丹的建立548
第一节 渤海的衰落与灭亡548
一、大諲譔在位时的急剧衰落548
二、契丹的勃兴555
三、渤海的灭亡556
第二节 东丹国的始末561
一、东丹的建立561
二、东丹的政治体制563
三、东丹与周邻的关系567
四、东丹的内争与渤海遗民的南迁569
五、耶律倍的出逃与东丹国的废除573
第三节 渤海遗民的反辽斗争578
一、渤海遗民的迁散与逃离578
二、渤海残余势力的反辽斗争579
三、定安国的反辽580
四、燕颇起义与兀惹部的反抗583
五、大延琳等人的“兴辽国”586
一、渤海政权是当时唐朝境内的国中之“国”589
第一节 渤海国的历史归属589
第十一章 渤海国的历史归属和历史地位589
二、渤海国的历史归属592
三、“南北国”论纯系人为的杜撰594
四、新罗与高丽从未视渤海为同族之国599
第二节 渤海国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601
附录607
渤海与唐三省六部对照表607
渤海纪年表608
参考文献614
后记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