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氮氧化物减排技术与烟气脱硝工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氮氧化物减排技术与烟气脱硝工程
  • 杨飏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44066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77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192页
  • 主题词:氮化合物:氧化物-排污;煤烟污染-烟气-脱硝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氮氧化物减排技术与烟气脱硝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氮氧化物污染与危害1

第一节 概述1

第二节 氮氧化物污染源6

一、自然源6

二、人为源6

第三节 氮氧化物的危害8

一、对人体的危害8

二、对生态的危害9

第二章 氮氧化物的性质10

第一节 氮氧化物的一般性质10

第二节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物理化学性质12

一、一氧化氮12

二、二氧化氮12

三、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循环转化14

第一节 机动车辆15

第三章 氮氧化物的产生15

第二节 工业生产16

第三节 燃烧过程18

一、热力型氮氧化物18

二、瞬时型氮氧化物21

三、燃料型氮氧化物22

第四章 氮氧化物的减排控制28

第一节 概述28

第二节 汽车排气控制29

一、排放标准30

二、汽车排气污染控制办法31

第三节 工业废气治理37

一、水吸收法38

二、酸吸收法38

三、碱溶液吸收法39

六、络合吸收法41

四、氧化吸收法41

五、吸收还原法41

七、液膜法42

八、微生物法45

第四节 燃烧烟气净化45

一、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46

二、低氮氧化物燃烧器52

三、低氮氧化物炉膛设计58

第五章 燃烧烟气脱硝技术59

第一节 技术分类59

第二节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60

一、催化反应理论基础61

二、SCR化学原理69

第三节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72

一、化学原理72

二、各种影响因素73

第四节 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75

第五节 组合法76

第六节 电子束辐照法76

一、辐照反应原理77

二、反应条件77

第七节 其他干法脱硝技术78

一、分子筛法78

二、活性炭法81

三、碳热还原法82

第八节 烟气“双脱”技术86

一、吸附/再生法86

二、NOxSO双脱技术90

三、吸收剂直喷双脱技术91

四、喷雾干燥双脱法92

六、非均相催化双脱技术93

五、LILAC工艺93

七、高能电子束辐照氧化法96

八、湿式双脱技术96

第六章 烟气脱硝工程实例100

第一节 概述100

第二节 国外几个典型烟气脱硝装置102

一、日本竹原火电厂3号机组102

二、日本仙台火电厂2号、3号机组104

三、丹麦Aved Ф ve电站105

四、丹麦Ensted电站106

第三节 我国初建的几个烟气脱硝工程106

一、漳州后石电厂106

二、厦门嵩屿电厂110

第二节 工艺流程和系统组成117

第一节 设计步骤117

第七章 烟气脱硝工程设计要领117

一、供氨装置119

二、SCR工艺系统120

第三节 催化反应器121

一、催化反应器的类型121

二、主要设计参数123

三、催化反应器设计计算126

四、催化反应器的设计要项131

五、SCR反应器的设计132

第四节 催化剂的设计133

一、催化剂的组成133

二、催化剂的性能135

三、催化剂的结构形式137

四、催化剂的中毒防护和再生处理140

五、催化剂的选用144

第一节 减排技术发展前景147

第八章 氮氧化物减排技术综评与思考147

第二节 减排控制技术综合比较148

一、炉中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148

二、终端烟气处理技术149

三、烟气脱硝技术经济比较150

四、分析讨论152

第三节 综评与思考156

一、综合述评156

二、我国氮氧化物减排控制对策158

附录162

附录1162

附表1 空气的重要物性162

附表2 烟道气的物理参数163

附表3 几种物质的mg/m3与ppm换算系数163

附表5 SO2控制区164

附表4 酸雨控制区164

附表6 火力发电锅炉及燃气轮机组氮氧化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65

附表7 含氮污染物的特性165

附表8 NO和NO2污染浓度165

附表9 烟气主要成分的分子结合能166

附表10 等离子体中粒子的能量166

附表11 典型燃煤锅炉的污染物发生量166

附表12 典型燃气锅炉的污染物发生量166

附表14 垃圾焚烧烟气中污染物典型浓度167

附表13 典型燃油锅炉的污染物发生量167

附表15 国外城市垃圾焚烧过程的排放因子168

附表16 欧洲50~300MW火电厂使用不同燃料的排放因子168

附表17 几种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滞留时间168

附表18 某些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168

附录2169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标准)169

参考文献1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