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共灌云县地方史 第1卷 1919-1949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共灌云县地方史 第1卷 1919-1949](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0518258.jpg)
- 孟庆东主编;中共灌云县委党史办公室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ISBN:780199571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64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77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党史-灌云县-1921~1949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共灌云县地方史 第1卷 1919-194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编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7
第一章 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早期共产党人的活动7
第一节 五四运动的影响7
第二节 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10
第三节 共产党人的早期活动12
第二章 中共灌云县地方党组织的创建及其初期活动14
第一节 大革命时期的灌云形势14
第二节 中共灌云县地方党组织的创建16
第三节 党的基层组织的发展和整顿19
一、党的基层组织的发展19
二、党的基层组织的整顿23
第四节 中共灌云县委建立26
第五节 三元宫会议27
第六节 城乡群众运动的兴起28
第七节 “六一”大搜捕事件30
第一节 中共灌云县委重建32
第三章 中共灌云县委重组及工农革命运动32
第二节 各级基层党组织的迅速发展33
第三节 农村革命斗争的普遍发动35
第四节 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和农民暴动的失败37
一、县土地革命行动委员会的成立37
二、引羊寺暴动38
三、大村暴动39
四、农民暴动失败的原因及意义40
第四章 革命低潮时期的斗争42
第一节 中共灌云县委和基层组织的恢复42
第二节 创建赤色武装 开展游击斗争44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及抗日反蒋斗争的兴起47
第四节 中共灌云县地方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50
第五节 失去组织联系的党团员在白色恐怖中坚持斗争52
第二编 抗日战争时期59
第五章 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59
第一节 抗战初期的严峻形势59
一、创办刊物,宣传抗日救亡61
第二节 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兴起61
二、外地青年在灌云的抗日宣传活动62
三、建立抗日救亡组织63
第三节 民众抗日自卫武装的成立67
第六章 地方党组织的重建及人民抗日力量的增长70
第一节 寻找党组织的活动70
第二节 中共海属工委的建立和中共灌云县委的重建72
一、沦陷经过74
第三节 灌云沦陷74
二、日军暴行76
三、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78
第四节 民众自发的抗敌斗争82
第五节 创建陇海南进游击支队第3团83
第六节 “汤沟事件”后的地方武装斗争87
第七章 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90
第一节 八路军第5纵队挺进淮海区90
第二节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92
第三节 地方武装的组建及其发展壮大93
第四节 群团组织的建立95
第八章 在艰苦斗争中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97
第一节 抗日民主根据地区划调整97
第二节 发动群众,做好反“扫荡”斗争的各项准备100
第三节 灌东人民的反“蚕食”、反“伪化”斗争101
一、冯庄战斗105
二、武小园阻击战106
三、德兴战斗及灌东突围107
第四节 灌云西部地区的反“扫荡”斗争108
一、朱埝战斗111
二、大拐圩战斗112
三、潘洼战斗113
第五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深入开展114
一、工农青妇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及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兴起114
二、参议会、士绅委员会及广大党外人士的参政议政活动117
三、敌工工作的开展119
第六节 锄奸反特124
第一节 减租减息运动128
第九章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经济建设128
第二节 大生产运动130
一、帮助群众发展生产131
二、兴修水利131
三、纺纱织布132
第三节 教育文化事业133
一、灌云县中学的创建和发展133
二、恢复和发展小学教育135
三、开展群众教育135
四、繁荣文化事业136
第十章 迎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38
第一节 党内整风学习运动138
第二节 参军、拥军和拥政爱民活动140
第三节 反“伪化”、反“突击”斗争141
第四节 开展局部反攻,扩大抗日根据地144
一、奔袭大伊山144
二、重返灌东146
三、拔除敌据点,扩大根据地147
四、开展敌占区的城市工作148
第五节 全面反攻,夺取抗战胜利149
第三编 解放战争时期155
第十一章 巩固和建设解放区,为争取和平民主自由而斗争155
第一节 抗战胜利后的灌云形势155
第二节 继续收复沦陷区,扩大解放区157
第三节 发动群众,惩奸反霸,巩固民主政权158
一、加强群团组织建设158
二、惩奸反霸斗争159
第四节 解放区的经济建设161
一、战胜灾荒,开展生产,建设解放区161
二、贯彻“五四指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164
三、恢复和发展教育文化事业165
第十二章 开展自卫战争 反击国民党军队的进犯168
第一节 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军事进犯168
第二节 调整组织 扩建武装 准备自卫战争169
第三节 奋起自卫 保卫解放区172
一、沈小圩战斗175
二、坚守李二圩177
三、激战大兴沟178
第四节 安峰山事件中的灌云干部队181
第五节 惩奸反特,巩固解放区182
第十三章 向国民党军队发起反攻 为解放灌云扫清障碍185
第一节 对敌开展政治攻势及国统区群众的自发斗争185
一、抗抓壮丁186
二、夺粮斗争187
三、状告国民党县长、县参议长187
第二节 主动出击,奋力反攻187
第三节 新安镇攻坚战191
第四节 四大门战斗和大福寿战斗194
第五节 攻克杨集镇195
第六节 歼灭周法乾保安大队197
第七节 土改复查运动199
第八节 “三查三整”思想教育运动201
第一节 灌云县解放203
第十四章 灌云县全境解放 迎接新中国诞生203
第二节 建立新政权 稳定社会秩序205
一、新政权的建立和行政区划调整205
二、对反动党团人员进行登记206
三、剿匪肃特206
第三节 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活动208
第四节 生产自救 恢复各项事业209
一、群策群力,战胜灾荒209
二、恢复和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211
第五节 全力支援前线 迎接新中国诞生212
一、建立支前组织213
二、支援淮海战役213
三、输送干部 支援新解放区215
四、支援渡江战役215
附录一:灌云县党政军组织序列217
附录二:大事索引239
附录三:人物简介250
后记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