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那些妙趣横生的神奇汉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那些妙趣横生的神奇汉字
  • 祁冰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ISBN:751802208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33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那些妙趣横生的神奇汉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从蒙昧走向文明——述说汉字的前世今生1

从传说中走来的美丽汉字1

历时五千年的字体演变6

“六书”与汉字构形13

汉字的现代化之路19

第二章 一阴一阳谓之道——窥探古人的世界观25

神秘莫测的“天”25

天大地大人也“大”26

楚楚可怜的“小”27

“小”下加一点即是“少”28

两夕为“多”29

石字出头即是“右”30

手执工具是为“左”31

谈“上”论“下”32

此“中”有真意33

排箫与“和”字由来34

“半”——分开的牛35

双人成“比”36

右手为“又”37

口口相传成了“古”38

“是”字的由来38

山南水北是为“阳”39

山北水南是为“阴”40

内涵丰富的“一”41

“二”与“贰”的故事43

广受欢迎的“三”44

积画为“四”45

错画为“五”46

“六”原为房屋47

划物为二是为“七”48

要得发,不离“八”49

“九”——单数之至50

完美无缺的“十”51

第三章 从“自”到“鼻”——汉字中的自我认识观53

“生”作何解53

“死”字何来54

“人”是何物55

有趣的“口”56

人体最硬的“牙”57

“手”成就了人类57

“字”源于生育58

“力”源于一种农具60

古今不同的“走”60

“且”“祖”与男性生殖崇拜61

“心”在身之中62

“言”的由来63

从“自”到“鼻”64

形影不离的“目”“面”“眉”65

第四章 乘舟办事曰“服”——走进古人的衣食住行67

用来遮蔽身体的“衣”67

“巾”为何物68

不能吃的“豆”69

源远流长的“酒”70

“茶”与神农氏的传说71

鱼羊合烹分外“鲜”72

“醋”的由来73

有趣的“米”75

乘舟办事曰“服”76

从“箸”到“筷”77

人们聚居之处为“里”78

竹木藤条编的“门”78

窗子朝北曰“向”79

是谁发明了“井”80

古代战争与“车”的发明81

乘船而行是为“前”82

不断改进的“舟”83

“出”的妙用84

让人心惊胆战的“灾”85

第五章 无豕不成“家”——汉字中的古代家庭伦理观87

弯腰驼背的“老”87

拄拐棍的长发老人为“长”88

手持斧子的“父”88

“男”子力于田90

有奶便是“母”90

男子加冠即为“夫”91

打扫卫生的“妇”93

主内持家的“女”94

女坐室内为“安”95

古代女人也称“儿”95

“孙”——儿子的儿子96

襁褓中的“子”97

标记血统的“姓”98

从“妻”“娶”看古代抢婚习俗99

“婚”——娶妇以昏时100

无豕不成“家”102

第六章 一口吞四口的“田”——汉字折射出的生产图景103

辛苦耕作的“农”103

从庄稼里“长”出来的“秦”104

一口吞四口的“田”105

鬼斧神工的“工”106

“染”字上面没有点107

纺纱与“专”字的起源108

有趣的“斤”与“斧”109

被“骑”偷梁换柱的“奇”110

“朋”与古代货币的关系111

用作商品交换的“贝”112

“丁”原为钉子113

“为”与大象的渊源114

尖物穿凿即是“入”115

第七章 “年”真的是一种怪兽吗?——汉字中的泱泱华夏文化117

“卜”来自甲骨上的裂纹117

双手捧起来的“共”118

为什么以“史”为鉴119

信封上为何有“缄”120

“书”的起源121

竹子做的书为“册”122

音乐与“乐”的产生123

同志为“友”124

传说中的“年”125

古代巫术与“示”字产生126

朱元璋贴“福”的故事127

王安石发明“囍”字128

狗与“器”的产生129

王安石“用”书童130

第八章 两木成“林”,三木成“森”——汉字中的植物131

从“木”上长出来的“本”“末”131

“来”原来是小麦132

“不”字本义是一个花萼133

源于粟与水稻的“禾”133

长在藤蔓上的“瓜”134

个个成“竹”135

兴旺发达的“李”136

高雅的“兰”137

从“华”到“花”的演变138

第九章 不识“川”字真面目——汉字中的地理141

“海”纳百川141

“山”是一幅画142

“土”与人类起源143

有趣的“水”144

随处可见的“火”145

河流为“川”146

从“州”字看人类关于洪水的记忆147

“东”与扶桑树的传说148

“南”与“指南车”的关系149

倦鸟归巢与“西”字的由来150

从打败仗看“北”字的由来151

“回”是对水流回旋的描述152

从“历”字看中国历法153

“石”与人类的关系154

第十章 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汉字中的天文157

从“明”字看天象研究157

何为“宇”“宙”158

阳光普照、草木丛生的“春”160

仪表堂堂的“夏”160

蟋蟀叫来的“秋”162

封锁太阳的“冬”163

“星”字的起源164

“雨”——下雨的惬意过程165

“旦”就是日出165

从“光”字看人与火的关系166

从“申”字看古人对雷电的畏惧168

从“凤”到“风”169

第十一章 “飞”来自鸟的翅膀——汉字中的动物171

源自图腾崇拜的“龙”171

细小的“毛”172

强悍凶猛的“虎”173

“万”原来是蝎子174

“马”与原始畜牧业175

性情温顺的“羊”176

老实巴交的“牛”177

“鱼”是一种吉祥物178

“巴”与蛇的关系179

令人羡慕的“鸟”180

“飞”来字鸟的翅膀180

第十二章 止戈为“武”——汉字中的文治武功183

强者为“王”183

“主”——灯台上的火焰184

“皇”与“帝”的由来184

隋文帝为何弃“随”186

为何要问“鼎”187

为何要逐“鹿”中原188

止戈为“武”189

“我”为兵器191

“取”记录了割耳记功的历史191

保家卫“国”192

“牢”——养牲畜的围栏193

“民”被刺瞎左眼的奴隶194

含义丰富的“师”字195

举旗前进是为“游”196

以车自围是为“军”197

第十三章 头戴羽饰的舞者——汉字中的审美情趣199

“美”——头戴羽饰的舞者199

“每”——戴帽子的太太200

“爱”由心生201

日光照射下的“白”201

“文”字揭示远古纹身203

有趣的“见”与“现”203

一个“有”字乾坤转204

“孚”——爪下面的子205

“笑”——最原始的交流技巧206

负荷太多就会“重”207

“休”——树下乘凉208

人讲真话是为“信”208

女人生子为“好”210

第十四章 “用”变“甩”救一命——点画出斯文,感受汉字的魅力213

老秀才教子213

“成龙”变“成聋”214

幼年林环巧对知府215

菊妃杀女215

纪晓岚妙解“八”字谜216

“八大王”与“四小鬼”217

害怕耳朵217

吴承恩题联讽粮商218

王十朋赶考219

休管他人瓦上霜220

心田不正220

无德县官挂匾221

包拯巧为民除害222

四人同渡223

“用”变“甩”救一命224

细雨洒轻舟224

第十五章 有“贼”形的“赋”——辨字拆词,揭开汉字的多张面孔227

败在一撇上的战争227

武则天谈文论字228

枇杷并非琵琶228

狐女戏书生229

“百无一是”与“自无一是”230

房子为什么拆了卖232

有“贼”形的“赋”233

第十六章 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别具韵味的拆字联235

来得不是时候235

小人全仗大人遮235

纪晓岚巧对还乡236

三两木头不成官236

不知何人害相思237

管他子时儿,亥时儿238

嫁潘郎,娶何女239

小蒋焘的妙对239

第十七章 万迷之源——走进字谜的艺术殿堂241

乾隆猜谜241

黄庭坚作画解谜242

词女之夫赵明诚242

伍子胥智斗老相国243

猜谜破案243

填词制谜244

和尚猜谜245

妙趣字谜245

要女的走开246

先生趣谜考学生246

小和尚智解谜语救寺庙247

秀才救酒家248

祖孙猜谜趣事248

辛未状元249

非也250

第十八章 一个别字丢状元——毫厘之差谬千里的错别字趣话251

一字一条性命251

“季达”的两把大“爹”252

孝子翻跟斗252

和尚的劫难253

孙曰恭丢状元254

茅盾不写潦草字254

读错字丢官255

一字送命255

“猪八戒”看病256

第十九章 一字千金——咳唾成珠,锻造文字的艺术257

四才子填诗257

身轻一鸟过258

一字千金258

一联三改259

张弘范灭宋于此260

王安石改诗261

忍痛改一字261

真趣262

添字解围得驴263

平地风烟横白鸟263

春风又绿江南岸264

第二十章 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巧妙的谐音265

“锡壶”“西湖”“惜乎”265

不知“修”265

金圣叹刑场诀别自题267

巧画家书报平安267

农家小事有奇联268

孔明巧借谐音气周瑜268

用“狗”巧对269

纪晓岚急智对联270

一字用巧,商机无限271

落地与及地271

白吃又何妨272

巧用谐音教训人272

七两漆273

画师巧戏西太后274

后母哭子274

天下太贫275

“三十六计”讽童贯276

第二十一章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汉字入门而问讳277

为圣人避讳277

从唐朝“赤鲟公”看国讳278

等级森严的官讳280

根深蒂固的家讳281

避之唯恐不及的恶人讳283

宋代之前的文字之祸285

苏轼“乌台诗案”286

朱元璋制造的文字狱287

清朝文字狱289

讳名趣事292

第二十二章 “福字”为什么倒贴?——历史人物和他们的汉字故事297

杨修猜字297

武则天的名字297

苏东坡巧贬方丈298

刘墉测字299

秦观猜谜300

纪晓岚妙释“老头子”300

溥仪缘何自称“青巾”301

珍妃巧拆“明”字302

刘半农发明“她”字302

大帅手黑,寸土不让303

鲁迅造“猹”字304

第二十三章 “其母之”妙改“他妈的”——现代汉语中的“字”里乾坤305

白话文的妙处305

“其母之”妙改“他妈的”306

启功的妙语306

滥用“而”“了”307

怕死将军改对联307

计改电文308

第二十四章 反差只在一逗间——趣说无声的文字309

鲁迅巧戏弄出版商309

包公巧断案309

第二十四章309

祝枝山写对联骂财主310

六个标点的魅力311

神奇的标点联312

遗嘱风波313

糊涂县官审案313

阿凡提巧断句314

留与不留315

雨果巧用标点写信315

普希金的愤慨316

参考文献3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