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易学基础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易学基础教程
  • 朱伯昆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
  • ISBN:7801144740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92页
  • 文件大小:197MB
  • 文件页数:404页
  • 主题词:中国哲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易学基础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周易系统的内容和范围1

二、易学研究的途径和方法4

三、研究易学的目的和任务6

第一章 易经9

第一节 《易经》一书的内容与性质9

一、《易经》二字作为书名的意义9

二、《易经》的内容10

三、《易经》的性质13

第二节 龟卜和占筮18

第三节 卦爻象的起源与结构23

第四节 卦名和卦序29

第五节 卦爻辞的内容及其与卦象的关系36

一、从文句体例角度分析36

二、从社会史角度分析39

三、从哲学史角度分析41

四、卦爻辞与卦爻象的关系43

第六节 《易经》的编纂及其历史价值45

一、《易经》的编纂45

二、《易经》的历史价值49

第二章 易传51

第一节 《易传》的形成和特质51

一、《易传》的形成年代51

二、《易传》的作者53

三、《易传》的特质54

第二节 彖传56

一、《彖传》解经的体例56

二、《彖传》的思想63

一、《大象传》的体例和思想68

第三节 象传68

二、《小象传》的体例和思想71

第四节 文言传76

一、《文言传》解经的体例76

二、《文言传》的思想78

第五节 《系辞传》的易理观80

一、论占筮的原则和体例80

二、论《易经》的性质82

三、论《易经》的基本原理84

一、论占筮的原则和体例90

第六节 《说卦》易说90

二、论《易经》的义理92

第七节 《序卦》、《杂卦》论卦序、卦义94

一、《序卦》论卦序之义94

二、《杂卦》的卦义说96

第三章 易学100

第一节 易学的性质、内容及其意义100

一、易学的性质100

二、易学的内容101

三、研究历代易学的价值和意义102

第二节 易学的分期105

一、汉代易学105

二、晋唐易学107

三、宋明易学109

四、清代易学112

五、近人易学研究的倾向114

第三节 易学的流派116

一、汉代象数学派116

二、晋唐义理学派118

三、宋易中的数学派和象学派119

四、宋易中的义理学派122

第四节 各家解经的体例125

一、虞翻的卦变说125

二、王弼的一爻为主说和适时通变说126

三、程颐的随时取义说128

四、朱熹对《周易》经传的理解129

五、来知德对占筮体例的论述131

第五节 易学的基本范畴133

一、太极133

二、太和136

三、象数137

四、象理139

五、道器(形上形下)141

六、元亨利贞142

七、神化143

第六节 易学中的阴阳五行观146

一、京房的阴阳五行说146

二、郑玄易学的五行说148

三、张载的阴阳兼体说148

四、朱熹的阴阳流行和阴阳对待说150

五、方氏易学的阴阳五行观151

六、王夫之的阴阳实体说153

第四章 易图学156

第一节 概述156

第二节 易图学与汉代象数之学159

一、京房卦气说159

二、《易纬》卦气说163

三、《周易参同契》卦气说166

一、河图、洛书学169

第三节 宋明时代的易图学169

二、周氏太极图及其相类似的太极图183

三、阴阳鱼太极图及来氏圆图188

四、先、后天图194

第五章 易学中的思维方式208

第一节 易学思维的特征208

第二节 直观思维209

一、《易经》中的直观思维209

二、《易传》的直观思维211

三、易学的直观思维214

四、直观思维的特征215

一、《易经》中的形象思维217

第三节 形象思维217

二、《易传》中的形象思维219

三、易学的形象思维224

四、形象思维的特征及影响225

第四节 逻辑思维227

一、分类227

二、类推229

三、形式化231

一、变易思维233

第五节 辩证思维233

二、相成思维235

三、整体思维237

第六节 象数思维240

第六章 易学与中华传统文化242

第一节 易学与哲学242

一、宇宙演化学说242

二、宇宙本体学说244

三、宇宙形态学说246

四、天人关系学说248

第二节 易学与道教252

一、《周易》哲学与道教252

二、《周易》符号系统与道教253

三、周氏太极图与道教254

第三节 易学与政治、伦理259

一、易学与政治259

二、易学与伦理263

第四节 易学与数学267

一、易学符号系统及筮法的数学内涵267

二、易学与中国古代数学的理论范式269

三、易学数学派与科学的数学271

四、易学与中西数学的会通273

第五节 易学与天文气象276

一、《周易》经传关于天象和历法的论述276

二、易学中的卦气说与历法285

三、易学思想与天体论288

第六节 易学与医学293

一、医《易》会通说293

二、医学中的天人观295

三、医学中的阴阳观296

四、医学中的五行观299

五、医学中的观象知器论301

六、易学与养生302

第七节 易学与美学、文艺305

一、易学对中国美学的影响305

二、筮法与文艺创造310

三、易学对中国各门文艺的影响313

第八节 易学与建筑316

一、《周易》中的建筑信息316

二、三极之道与建筑环境322

三、保合太和与建筑境界327

第九节 易学与史学333

一、《周易》经传的历史学蕴涵333

二、司马迁的易学与史学334

三、史学对易学的作用337

四、章学诚的易学与史学340

附录一 周易344

附录二 周易知识系统391

后记3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