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三下采煤新技术应用与煤柱留设及压煤开采规程实用手册 第1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三下采煤新技术应用与煤柱留设及压煤开采规程实用手册 第1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26/30500618.jpg)
- 孙文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中国煤炭出版社
- ISBN:7880313059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39页
- 文件大小:6MB
- 文件页数:4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三下采煤新技术应用与煤柱留设及压煤开采规程实用手册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三下采煤技术及其发展3
第一章 三下采煤概述3
第一节 建筑物下、铁路下和水体下采煤的意义3
第二节 水体下煤炭资源回收经济效果的评价4
第三节 铁路下采煤的可能性8
第二章 国外三下采煤概况11
第一节 国外建筑物下采煤概况11
第二节 国外水体下采煤概况16
第三节 国外铁路下采煤概况18
第三章 我国三下采煤概况22
第一节 我国建筑物下采煤概况22
第二节 我国水体下采煤概况23
第三节 我国铁路下采煤概况24
第二篇 岩石与地表移动观测与变形预计29
第一章 岩层与地表移动的基本规律29
第一节 岩层与地表移动概述29
第二节 岩层与地表移动的一般过程32
第三节 岩层移动特性52
第四节 地表移动的一般规律61
第五节 影响岩层与地表移动特性的因素92
第二章 地下开采引起的岩层与地表移动106
第一节 岩层移动与破坏106
第二节 地表移动的形成与移动盆地109
第三节 地表移动盆地内移动与变形分析和曲线图117
第四节 地表移动与变形值分布的主要特征123
第五节 地表移动与变形最大值的计算方法128
第六节 地表下沉速度和移动持续时间133
第七节 移动角和安全深度136
第八节 开采急倾斜煤层地表移动规律初步总结139
第三章 地表与岩层移动观测165
第一节 地表与岩层移动观测概述165
第二节 地表移动观测工作166
第三节 观测成果的整理和综合分析177
第四节 地表移动的短期观测方法188
第五节 岩层移动观测198
第六节 露天矿边坟滑动观测206
第四章 地表移动与变形预计220
第一节 地表移动与变形预计概述220
第二节 最大下沉及最大水平移动的预计222
第三节 典型曲线法226
第四节 剖面函数法238
第五节 概率积分法254
第六节 用概率积分法预计地表移动和变形实例288
第七节 非主断面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311
第八节 应用格网法计算地表下沉331
第九节 多煤层开采时地表移动预计346
第一章 保护煤柱设计的方法353
第一节 保护煤柱概述353
第三篇 三下采煤和保护煤柱设计353
第二节 保护煤柱设计的一般原理354
第三节 保护煤柱设计的方法361
第四节 保护煤柱设计的典型例子369
第二章 建筑物下呆煤及其矿山测量工作375
第一节 地表移动和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375
第二节 建筑物破坏与地表变形的关系377
第三节 建筑物保护措施379
第四节 建筑物下采煤时的矿山测量工作386
第一节 水体下采煤的特点391
第三章 水体下呆煤及其矿山测量工作391
第二节 覆岩破坏的基本规律393
第三节 覆岩冒落带和裂缝带最大高度的计算397
第四节 水体下采煤的技术措施399
第四章 铁路下采煤及其矿山测量工作404
第一节 铁路下采煤的特点和概况404
第二节 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对铁路的影响406
第三节 铁路下采煤的安全技术措施412
第四节 铁路下采煤时的矿山测量工作414
第一节 竖井保护煤柱开采时井筒移动和变形预计421
第五章 井筒煤柱开采及其矿山测量工作421
第二节 井筒保护煤柱的开采方法432
第三节 井壁和井筒内装备的保护434
第四节 开采井筒煤柱时的矿山测量工作438
附录:误差积分表 ?(x)=?-t2dt439
第四篇 建筑物下采煤技术443
第一章 地下开采引起的建筑物变形与破坏443
第一节 开采对建筑物的影响443
第二节 建筑物变形与破坏的过程449
第三节 建筑物变形与地表变形的关系451
第四节 建筑物破坏与地表变形的关系456
第二章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条件468
第一节 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条件468
第二节 怎样分析建筑物压煤能否开采469
第三章 减小地表变形的采矿措施471
第一节 防止地表突然下沉的措施471
第二节 合理布置工作面472
第三节 工作面的开采原则478
第四节 协调开采480
第五节 充填法管理顶板482
第六节 条带开采487
第四章 建筑物下采煤的井下开采措施494
第一节 充填法管理顶板494
第二节 条带开采494
第三节 长工作面开采495
第四节 协调开采497
第五节 合理确定工作面边界498
第六节 快速回采499
第一节 钢筋混凝土圈梁加固501
第五章 建筑物下采煤的地面保护措施501
第二节 钢拉杆加固505
第三节 切割变形缝506
第四节 挖补偿沟508
第六章 砖墙承重建筑物的保护510
第一节 砖墙承重建筑物保护概述510
第二节 砖墙承重建筑物的附加作用力512
第三节 墙身内力分析529
第四节 墙身裂缝的类型及成因540
第五节 砖石承重建筑物的专门保护措施547
第六节 加固构件的计算562
第七节 砖石结构建筑物的维修589
第七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保护600
第一节 保护措施600
第二节 结构附加内力计算612
第八章 特种结构物的保护626
第一节 高耸构筑物的保护626
第二节 管道的保护638
第一节 采动区新建建筑物设计概述645
第九章 采动区新建建筑物设计要点645
第二节 采动区新建建筑物设计要点646
第十章 建筑物下采煤的观测工作664
第一节 建筑物下采煤观测工作概述664
第二节 建筑物变形的观测665
第三节 高耸构筑物变形的观测674
第四节 吊车轨道观测678
第五节 设备基础观测680
第六节 地下管道观测682
第七节 建筑物加固构件的应力量测683
第八节 建筑物变形的自动观测686
第九节 建筑物变形的摄影测量689
第十一章 建筑物下采煤技术经验696
第一节 抚顺矿区建筑物下采煤696
第二节 本溪矿区建筑物下采煤706
第三节 鹤壁矿区建筑物下采煤712
第四节 枣庄矿区建筑物下采煤724
第五节 峰峰矿区建筑物下采煤730
第六节 蛟河煤矿建筑物下采煤735
第七节 结构物下采煤740
第八节 桥下采煤742
第五篇 水体下采煤技术749
第一章 地下开采对水体的影响749
第一节 水体类型749
第二节 隔水层751
第三节 开采对地表水体和松散含水层水体的影响752
第二章 水体下压煤开采条件755
第一节 安全煤岩柱755
第二节 水体下压煤开采的条件756
第三节 分析水体下压煤能否开采757
第三章 水体下采煤所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760
第一节 采煤对水体的采动问题760
第二节 采动覆岩的移动及其对水体下采煤条件的影响765
第三节 水体下采煤的最佳条件及其确定方法767
第四章 水体下采煤安全技术措施771
第一节 留设安全煤岩柱771
第二节 开采措施772
第三节 地面防护措施774
第五章 采空区上方导水裂缝带尺寸的现场测定776
第一节 地下水压头观测法776
第二节 单位漏失量对比法779
第三节 不同煤田导水裂缝带高度的现场测定结果782
第四节 主要结论792
第六章 水体下安全开采深度的计算795
第一节 导水裂缝带高度与煤层开采厚度关系795
第二节 导水裂缝带高度与采动覆岩性质的关系798
第三节 开采单一煤层时水体下安全开采深度计算803
第四节 开采煤层群时水体下安全开采深度计算807
第五节 减少水体下安全开采深度的措施811
第六节 主要结论816
第七章 防水煤柱和隔离煤柱的留设817
第一节 水体下防水煤柱留设817
第二节 老塘积水区隔离煤柱尺寸计算820
第三节 隔离煤柱下的安全开采条件823
第八章 水体下采煤时矿井涌水量的计算825
第一节 井下开采引起覆岩渗透性变化的一般概念825
第二节 岩层渗透性的现场测定827
第三节 利用相似材料模型研究采动覆岩渗透性变化的基本原理828
第四节 相似材料的选择及模拟实验方法831
第五节 开采引起的岩层渗透性变化规律的研究836
第六节 一类水体下采煤时涌水量的预计841
第七节 二类水体下采煤时涌水量的预计841
第八节 主要结论845
第九章 水体保护及其采动后果的评价847
第一节 水体保护847
第二节 水体下开采后果的评价848
第十章 水体下采煤经验850
第一节 库兹涅茨煤田850
第二节 顿涅茨煤田857
第三节 卡拉干达煤田860
第四节 基泽尔煤田862
第五节 布拉纳什矿区864
第六节 其它煤田及矿区866
第七节 主要结论869
第六篇 铁路下采煤技术873
第一章 地下开采对铁路的影响873
第一节 地下开采对路基的影响873
第二节 地下开采对线路上部建筑的影响874
第一节 铁路下压煤开采的条件880
第二章 铁路下压煤开采的条件880
第二节 分析铁路下压煤能否开采881
第三章 路基的移动及处理883
第一节 路基移动和变形特性883
第二节 采动路基的处理888
第四章 线路上部建筑的移动及其维修896
第一节 线路的垂直移动及其维修896
第二节 线路的横向水平移动及其维修904
第三节 线路的纵向水平移动及其维修914
第五章 铁路下采煤安全措施918
第一节 开采措施918
第二节 开采前的准备工作924
第三节 开采过程中的维护措施927
第六章 铁路观测站929
第一节 观测站的设置929
第二节 高程观测930
第三节 平面观测936
第四节 其它观测952
第一节 鹤岗在铁路专用线下采煤956
第七章 铁路下采煤技术经验956
第二节 焦作焦西矿在铁路支线下采煤962
第三节 鸡西麻山矿在铁路干线下采煤966
第四节 峰峰在矿区铁路下采煤971
第五节 枣庄山家林矿在铁路站线下采煤972
第六节 北票台吉矿在铁路桥下采煤980
第七节 南桐矿在铁路隧道下采煤983
第八节 开滦唐家庄矿在铁路桥下采煤985
附录一 用最小二乘法求经验公式中的系数994
附录二 指数函数经验公式中函数A、A′、A″的计算图表1004
第七篇 三下采煤新技术及其应用1041
第一章 建筑物下采煤新技术及其应用1041
第一节 甘霖煤矿建筑物下采煤1041
第二节 蛟河煤矿乌林立井水稻田下矸石水力充填采煤方法1058
第三节 建筑物下条带法开采的研究1071
第四节 受采动影响的房屋加固与保护1096
第二章 水体下采煤新技术及其应用1118
第一节 淮河下采煤试验1118
第二节 开采滨河地区含水砂层下两种类型的急倾斜厚煤层试验总结1144
第三节 邢台煤矿缩小巨厚冲洪积层防水煤柱试验总结1185
第四节 厚含水冲积层下开采厚煤层缩小防水煤柱的初步认识1218
第五节 正确认识矿井充水条件探索河下采煤规律1251
第三章 铁路下采煤新技术及其应用1264
第一节 林密二级铁路干线下采煤1264
第二节 开滦唐家庄矿铁路桥下采煤1284
第三节 峰峰矿区铁路下采煤1294
第四节 淮南李郢孜—矿急倾斜厚煤层铁路下采煤1305
第八篇 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1327
第一章 总则1327
第一节 建(构)筑物保护煤柱的留设1330
第二章 建(构)筑物保护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1330
第二节 建(构)筑物压煤的开采1335
第三章 水体安全煤岩柱留设与压煤开采1343
第一节 水体安全煤岩柱的留设1343
第二节 水体压煤的开采1344
第四章 铁路保护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1352
第一节 铁路保护煤柱的留设1352
第二节 铁路压煤的开采1353
第一节 立井与工业场地保护煤柱的留设1357
第五章 井筒与工业场地及主要巷道保护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1357
第二节 斜井保护煤柱的留设1360
第三节 平硐、石门、大巷及上、下山保护煤柱的留设1362
第四节 立井井筒保护煤柱的回收1364
第五节 斜井保护煤柱的回收1366
第六节 平硐、石门、大巷及上、下山保护煤柱的回收1367
第六章 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工作的管理1368
第七章 沉陷区环境影响评价与土地治理、利用1371
第一节 开采沉陷的环境影响评价1371
第二节 沉陷区的土地治理与利用1372
第八章 压煤开采的经济评价1374
第九章 附则1376
附录一 本规程专用名词解释1377
附录二 本规程用词说明1380
附录三 工业构筑物、技术装置及暖卫工程管网地表(地基)的允许和极限变形值1381
附录四 地表移动与变形值的预计及参数求取方法1386
附录五 地表移动实测参数1416
附录六 近水体采煤的安全煤岩柱设计方法1472
附录七 近水体采煤矿井(采区)涌水量计算方法1489
附录八 建(构)筑物、水体、铁路压煤量及其采出量的计算原则和统计报表格式1495
附录九 建(构)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保护煤柱留设方法举例1497
附录十 煤矿开采损坏建筑物补偿办法1518
附录十一 采动坡体稳定性预测1520
附录十二 经济评价的计算方法1525
第九篇 采煤安全法律法规汇编15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1531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546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558
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总体方案1567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征求意见稿)1590
安全评价机构考核管理规则1596
关于加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鉴定工作的通知1599
关于组织全国矿山救援队伍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的通知1602
关于做好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及有关工作的通知1604
关于严厉打击煤矿违法生产活动的通知1606
关于认真做好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1608
关于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1611
煤矿通风能力核定办法(试行)1613
国有煤矿瓦斯治理规定1620
国有煤矿瓦斯治理安全监察规定162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意见1626
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1628
矿山救援工作指导意见1634
煤矿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施指南1637
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复议规定1689
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办法1694
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征求意见稿)1699
小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1702
煤矿安全监察员培训考核办法1705
煤矿安全监察专用设备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1709
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管理办法1712
煤矿安全监察专用设备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1717
国有大矿“一通三防”专项监察工作方案1720
煤矿安全生产整治实施方案1722
煤矿安全监察档案管理规定1725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1728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1740
煤炭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规则1748
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1755
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