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粮汇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岳佐华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1364763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60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176页
- 主题词:粮食政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粮汇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言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
1.1.1 研究背景1
1.1.2 研究意义6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7
1.2.1 国外研究概况7
1.2.2 国内研究概况8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解决的问题13
1.3.1 主要内容13
1.3.2 重点解决的问题16
1.4 本书的思维路线和基本架构17
1.4.1 思维路线17
1.4.2 研究思维路线的基本架构18
1.5 本书的创新点18
第二章 国内外粮食支持政策演进与借鉴21
2.1 国外粮食支持政策实践与演进21
2.1.1 欧美国家粮食支持政策22
2.1.2 日本粮食生产支持政策27
2.1.3 部分新兴国家粮食生产支持政策29
2.2 我国粮食支持政策实践与演进36
2.2.1 我国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的历史演变37
2.2.2 我国现有粮食生产支持政策39
2.2.3 我国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动力分析46
2.2.4 粮食支持政策需要制度创新51
第三章 本书的理论基础57
3.1 产业结构与产业保护理论57
3.2 公共产品理论58
3.3 外部性理论60
3.4 生态学理论61
3.5 农业基础地位论62
3.6 粮食安全论和国际环境论64
第四章 本书调研及结论67
4.1 调研方法与数据整理67
4.1.1 走访与访谈67
4.1.2 农业生产基本条件问卷调查整理分析70
4.1.3 农户粮食生产状况调查问卷整理分析79
4.2 产粮大县对粮食产业的定位和发展目标调查94
4.2.1 调查目的、调查方法及数据收集94
4.2.2 数据整理与分析95
4.3 调研结论102
4.3.1 地方政府对发展粮食产业的认识102
4.3.2 农民对粮食生产的认识102
4.3.3 农地规模与种粮积极性的差异103
4.3.4 农业补贴对提高种粮积极性的作用104
第五章 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理论研究107
5.1 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107
5.1.1 社会责任与经济收益的矛盾108
5.1.2 国家利益与主产区利益的矛盾109
5.1.3 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利益矛盾110
5.1.4 粮食生产与非粮生产比较效益的矛盾112
5.2 碳汇交易原理及其拓展的可能性113
5.2.1 碳汇交易的产生背景114
5.2.2 碳汇交易产生的基本原理116
5.2.3 我国的碳汇交易市场的基本组成117
5.2.4 碳汇交易原理在粮食安全保障中的拓展应用117
第六章 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制度体系研究121
6.1 我国粮食生产支持政策新思维路线提出的背景121
6.1.1 国内粮食安全供给的形势依然严峻121
6.1.2 现有粮食支持政策乏力124
6.1.3 粮食主产区“种粮歧视”心理未得到改善125
6.1.4 耕地非粮化趋势得不到遏制126
6.2 粮汇、粮汇交易概念提出及其解析127
6.2.1 粮汇、粮汇交易概念的提出127
6.2.2 粮汇128
6.2.3 粮汇交易128
6.3 粮汇、粮汇交易的合理性和科学性128
6.3.1 粮食的多重属性128
6.3.2 创建以粮汇和粮汇交易为核心的支持粮食生产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131
6.4 创建粮汇交易机制在保障粮食安全上的独到作用133
6.4.1 可以作为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量化依据133
6.4.2 可以克服粮食主产区的“粮食歧视”心理134
6.4.3 可以防止地方政府利用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寻租行为134
6.4.4 可以促进粮食主体功能区的建设135
6.4.5 可以开辟构建粮食安全屏障的新思维135
6.4.6 减轻粮补负担,优化支农政策,高效利用财政资金136
第七章 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制度体系运行与建议137
7.1 粮汇交易体系137
7.1.1 创建粮汇交易体系的指导思想137
7.1.2 粮汇交易体系构成138
7.2 粮汇额度计算139
7.2.1 粮汇额度计算的基本思想139
7.2.2 影响粮汇额度计算的因素139
7.3 粮汇额度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144
7.4 粮汇交易的运行146
7.4.1 粮汇交易主体的责任146
7.4.2 粮汇基期和粮汇额度确定147
7.4.3 粮汇转移支付147
7.4.4 粮汇交易政策运行的几个关键问题148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149
8.1 研究结论149
8.1.1 我国现有的粮食支持政策解决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局限性149
8.1.2 创立了以粮汇概念为核心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理论基础150
8.1.3 构建了粮食主产区利益量化补偿制度的核心构成和运行机制152
8.2 研究展望155
参考文献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