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5/30470838.jpg)
- 孙志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6995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46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258页
- 主题词:社会工作-研究-中国-民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缘起1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2
一、研究目的2
二、研究意义3
第三节 基本概念与研究内容4
一、基本概念4
二、研究内容16
第四节 研究方法17
第五节 相关研究述评19
一、国内相关研究19
二、国外相关研究28
第二章 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过程30
第一节 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背景30
第二节 “自我生成”亦或“本土化”32
第三节 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渊源34
一、慈善34
二、社会福利40
三、民政45
第四节 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的萌芽46
一、问题域:“现代”与“封建”之争47
二、新观念:“西学”与“中学”之合50
三、新慈善:“宗教慈善”与“传统慈善”之辨56
第五节 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的雏形64
一、理念的形成:“养”与“教”65
二、教育的发展:“污名”与“正名”65
三、方法的确立:“爱心”与“助人”66
第六节 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的初步确立67
一、理论体系68
二、专业权威70
三、社群认可71
四、伦理守则72
五、专业文化77
第三章 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78
第一节 文化殖民中的精神输入78
一、“使中国基督教化”79
二、文化冲突中的徘徊与接受82
第二节 宗教与社会工作教育的结合85
一、倡导“福音服务训练”的沪江大学86
二、“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的燕京大学93
三、“培训基督教社会工作者”的东吴大学99
四、培养“互助精神”的圣约翰大学101
五、发展“科学化之社会工作”的华西协合大学103
六、“作育英才、服务社会”的岭南大学106
第三节 宗教殖民的意外后果108
第四章 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方法的发展112
第一节 个案社会工作:中西方问题归因有别112
一、西方:从“道德缺陷”到“社会环境”113
二、民国:从“天灾人祸”到“社会环境”117
三、西方以及民国个案社会工作发展的问题归因分析122
第二节 团体社会工作:中西方文化场域各异126
一、文化方向明晰场域下的西方团体社会工作127
二、各种文化相争场域下的民国团体社会工作130
三、西方以及民国团体社会工作生成的文化场域分析133
第三节 社区社会工作:中西方现代性动力悬殊135
一、西方工业革命推动下的城市社区社会工作135
二、民国偏于一隅的乡村建设运动136
三、西方以及民国社区社会工作差异的现代性因素分析141
第四节 社会工作行政:中西方国家力量介入不同143
一、重视制度化与专业化的西方社会工作行政143
二、呼唤制度化与专业化的民国社会工作行政144
三、西方以及民国社会工作行政的国家力量介入分析147
第五章 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148
第一节 工业社会工作148
一、民国时期的劳工问题148
二、劳工问题调查与立法151
三、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中的工业社会工作161
第二节 农村社会工作162
一、民国时期农村问题研究162
二、民国时期农村问题调查163
三、“以社会服务救济病态”165
第三节 医院社会工作166
一、民国时期医院社会工作的研究范围166
二、民国时期医院社会工作成熟的标志——北平协和医院社会工作服务部166
三、民国时期医院社会工作的发展水平171
第四节 妇女儿童社会工作172
一、民国时期妇女儿童社会工作的研究范围172
二、民国时期妇女儿童福利调查与相关立法172
三、民国时期的儿童个案社会工作174
四、民国时期妇女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水平184
第五节 矫正社会工作185
第六节 边疆社会工作192
一、李安宅192
二、边疆社会工作197
第六章 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发端的场域分析203
第一节 政治场域:国家间较量的预期与意外204
第二节 文化场域: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206
一、西方宗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较量207
二、中国知识分子的守旧与革新208
第三节 社会场域:社会各阶层的退出与参与210
一、士绅阶层的践行与开拓210
二、广大公众的徘徊与认同210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212
一、国家与社会:场域合法性的确立212
二、传统与现代:场域中文化资本的交融213
三、分化与整合:场域结构性的转变213
第七章 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对当代的启示215
第一节 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的特征215
一、宗教介入与自我生成215
二、教育与实践同行217
三、以社区为先导218
四、局部性与零散性218
五、角色的庞杂性219
第二节 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对当代的启示222
一、社会工作话语系统的建立222
二、社会工作教育目标的制定224
三、社会工作教育实践的设置225
四、国家力量对社会工作的介入227
五、城乡社会工作服务的平衡228
六、经济发展与社会工作发展230
第三节 中国专业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路径选择230
一、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发展阶段230
二、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制度建设232
三、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建构232
四、中国社会工作认同感的培育233
参考文献235
后记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