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中心城市的形成机理与评价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区域中心城市的形成机理与评价研究
  • 张臻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6188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45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154页
  • 主题词:城市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区域中心城市的形成机理与评价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中心城市概述1

1.1 世界中心城市理论概述1

1.1.1 中心城市的概念界定1

1.1.2 中心城市演化理论研究2

1.1.3 中心城市发展影响因素3

1.2 我国中心城市理论概述5

1.2.1 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5

1.2.2 中心城市发展路径7

1.2.3 中心城市产业状况9

1.2.4 中心城市功能实现10

1.3 研究现状评述11

第2章 区域中心城市的理论溯源与实践启示14

2.1 世界城市体系的层次格局14

2.1.1 世界城市的层次格局14

2.1.2 世界城市体系空间分布17

2.2 现代城市发展特征与趋势19

2.2.1 现代城市发展的特征19

2.2.2 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20

2.3 区域中心城市的理论机制23

2.3.1 非均衡增长视角下的中心城市23

2.3.2 中心地视角下的中心城市25

2.3.3 聚集经济视角下的中心城市27

2.3.4 区域要素流动视角下的中心城市29

2.4 区域中心城市的基本内涵32

2.4.1 区域中心城市概念界定32

2.4.2 区域中心城市基本特征34

2.5 典型中心城市的实践启示37

2.5.1 美国中心城市:多核联动37

2.5.2 欧洲中心城市:双极互动39

2.5.3 日本中心城市:单核发动42

2.5.4 中心城市创建的实践启示44

第3章 我国城市体系演化历程与整体特征46

3.1 我国城市体系演化历程46

3.1.1 古代城市的孕育46

3.1.2 近代城市的萌生49

3.1.3 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发展51

3.2 我国城市体系整体特征52

3.2.1 数量趋于稳定而密度仍然偏低52

3.2.2 规模不断扩大而功能仍待提高53

3.2.3 实力不断增强而世界城市缺乏54

3.2.4 集群发展突出而协同发展不足54

3.3 我国中心城市空间布局55

第4章 区域中心城市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58

4.1 地理先导因素58

4.1.1 水利条件58

4.1.2 交通条件60

4.2 政治主导因素64

4.3 经济诱导因素67

4.4 科技引导因素69

4.5 文化积淀因素72

第5章 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功能与能力评价75

5.1 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功能75

5.1.1 战略支撑功能75

5.1.2 创新引领功能77

5.1.3 区域带动功能78

5.1.4 服务枢纽功能79

5.2 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79

5.2.1 评价指标理论遴选79

5.2.2 评价指标实证筛选81

5.3 能力评价计量模型构建85

第6章 区域中心城市确立标志、模式与数量预测87

6.1 区域中心城市确立标志87

6.1.1 区域中心城市确立的综合标志87

6.1.2 区域中心城市确立的具体标志88

6.2 区域中心城市确立模式89

6.2.1 自然形成模式90

6.2.2 行政直辖模式94

6.2.3 区域认定模式98

6.3 区域中心城市数量预测99

6.3.1 标杆分析法100

6.3.2 中心性指数法101

6.3.3 辐射范围测定法102

第7章 实例研究:武汉国家中心城市的创建105

7.1 武汉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大意义105

7.1.1 符合多中心网络新格局的客观要求105

7.1.2 打造世界中三角城市群的有效途径107

7.1.3 加快实现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举措108

7.1.4 推动黄金水道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109

7.2 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历史变迁109

7.2.1 第一次崛起(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223年)110

7.2.2 第一次衰落(秦皇灭楚—东汉末年)110

7.2.3 第二次崛起(东汉末年—清朝末年)110

7.2.4 第二次衰落(北伐战争—武汉解放)111

7.2.5 第三次崛起(建国初期—20世纪90年代)112

7.2.6 第三次衰落(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112

7.3 武汉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现实基础113

7.3.1 区位优势113

7.3.2 政策机遇115

7.3.3 产业体系116

7.3.4 科技基础124

7.3.5 文化底蕴127

7.4 武汉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能力比对130

7.4.1 比对范围选取130

7.4.2 关联数据整理131

7.4.3 能力对比评价132

7.5 武汉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选择135

7.5.1 “三大”优势创新战略135

7.5.2 “三大”区域联动战略136

参考文献1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