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景观生态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景观生态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0466745.jpg)
- 郭晋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978750388701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403页
- 主题词:景观学-生态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景观生态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景观1
1.1.1 景观的概念2
1.1.2 景观的基本特征5
1.1.3 景观要素和景观结构成分6
1.2 景观生态学7
1.2.1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7
1.2.2 景观生态学的特点8
1.2.3 景观生态学的学科地位9
1.3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程11
1.3.1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11
1.3.2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学术流派16
1.3.3 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17
1.3.4 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特色与领域20
1.4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23
1.4.1 景观生态学研究方向23
1.4.2 景观生态学整合24
1.4.3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和任务26
第2章 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31
2.1 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31
2.1.1 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32
2.1.2 等级系统理论33
2.1.3 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35
2.1.4 时空尺度36
2.1.5 空间镶嵌与生态交错带40
2.1.6 景观连接度与渗透理论41
2.1.7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42
2.1.8 复合种群理论与源汇模型43
2.2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45
2.2.1 景观的系统整体性原理46
2.2.2 景观生态研究的尺度性原理46
2.2.3 景观生态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47
2.2.4 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47
2.2.5 景观的文化性原理48
2.2.6 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48
2.2.7 景观多重价值原理49
第3章 景观形成因素51
3.1 地质地貌因素51
3.1.1 地貌营力51
3.1.2 主要岩石类型及其地貌特征52
3.1.3 中国主要地貌类型及其景观特征54
3.2 气候因素59
3.2.1 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区59
3.2.2 气候与景观特征62
3.2.3 全球气候变化与景观变化63
3.3 土壤因素65
3.3.1 土壤及土壤分类65
3.3.2 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66
3.3.3 土壤的景观意义70
3.4 植被因素71
3.4.1 植被类型71
3.4.2 植被分布72
3.4.3 中国植被分区74
3.4.4 植被对景观的作用76
3.5 干扰77
3.5.1 干扰的概念及类型77
3.5.2 干扰状况78
3.5.3 干扰的景观意义79
第4章 景观结构82
4.1 斑块82
4.1.1 斑块的定义82
4.1.2 斑块的起源、类型及其主要特征83
4.1.3 斑块大小85
4.1.4 斑块形状88
4.1.5 斑块的数量结构与空间构型90
4.1.6 斑块的尺度性和相对性90
4.1.7 斑块的其他生态特征91
4.2 廊道92
4.2.1 廊道的起源及其持续性93
4.2.2 廊道的类型93
4.2.3 廊道的结构特征94
4.2.4 廊道的功能95
4.2.5 廊道典型类型97
4.3 本底98
4.3.1 本底的判定标准98
4.3.2 本底的结构特征99
4.4 景观结构模型103
4.4.1 斑块—廊道—本底模型103
4.4.2 网络—结点模型104
4.4.3 生态安全格局模型107
4.4.4 梯度格局模型110
4.4.5 源—汇模型110
第5章 景观异质性与景观格局115
5.1 景观异质性115
5.1.1 景观多样性115
5.1.2 景观异质性117
5.1.3 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121
5.2 景观空间格局125
5.2.1 景观格局的概念和成因125
5.2.2 景观格局的意义125
5.2.3 景观格局的类型126
5.2.4 景观格局分析128
5.2.5 景观指数和景观分析软件130
第6章 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139
6.1 景观过程140
6.1.1 景观过程的动力与运动机制140
6.1.2 景观生态流144
6.2 景观要素的相互作用151
6.2.1 景观要素对流的影响152
6.2.2 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158
6.3 景观的一般功能164
6.3.1 景观的生产功能164
6.3.2 景观的生态功能167
6.3.3 景观的美学功能170
6.3.4 景观的文化功能174
第7章 景观动态变化178
7.1 景观稳定性和景观变化178
7.1.1 景观稳定性概述179
7.1.2 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及作用强度183
7.1.3 景观变化的一般规律和空间模式188
7.2 景观变化的时空尺度193
7.2.1 景观变化的尺度等级194
7.2.2 景观变化的尺度依赖性195
7.2.3 景观变化的尺度推绎199
7.3 景观变化中人的作用201
7.3.1 自然景观中人类的干扰作用201
7.3.2 管理景观中人类的改造作用204
7.3.3 人工景观中人类的构建作用205
7.4 景观生态建设206
7.4.1 景观生态建设概述206
7.4.2 农业景观生态建设208
7.4.3 城市景观生态建设212
7.4.4 干旱区景观生态建设213
7.4.5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215
第8章 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219
8.1 景观生态分类219
8.1.1 景观生态分类的概念219
8.1.2 景观生态分类的原则220
8.1.3 景观生态分类的方法220
8.1.4 景观制图225
8.2 景观评价225
8.2.1 景观评价的概念和特点225
8.2.2 景观评价内容和方法226
8.2.3 景观评价程序227
8.2.4 主要景观类型的生态评价228
8.3 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实例235
8.3.1 确定评价的时空范围——广州白云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概况235
8.3.2 评价步骤235
8.3.3 构建评价体系237
8.3.4 景观保护等级划分245
第9章 景观生态规划247
9.1 景观生态规划概述247
9.1.1 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247
9.1.2 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250
9.1.3 景观生态规划的目的和任务253
9.2 景观生态规划内容和方法253
9.2.1 景观生态规划的一般工作步骤253
9.2.2 景观生态规划要点256
9.2.3 景观生态规划方法258
9.3 国内外景观生态规划260
9.3.1 前捷克斯洛伐克的景观生态规划261
9.3.2 德国的景观生态规划264
9.3.3 日本的景观生态规划266
9.3.4 美国的景观生态规划267
9.3.5 中国的景观生态规划268
9.4 景观生态规划案例269
9.4.1 泰安市东庄镇概况269
9.4.2 东庄镇景观生态适宜性和敏感性评价及分区270
9.4.3 东庄镇景观生态功能分区及规划275
第10章 典型景观生态规划278
10.1 森林景观生态规划278
10.1.1 森林景观生态规划的目的和任务278
10.1.2 河岸森林景观与流域生态安全279
10.1.3 森林公园规划280
10.2 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规划285
10.2.1 自然保护区规划目标285
10.2.2 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规划286
10.3 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规划288
10.3.1 风景名胜区的分类288
10.3.2 风景名胜区发展面临的问题289
10.3.3 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290
10.3.4 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291
10.4 湿地景观生态规划292
10.4.1 湿地及其景观结构与功能292
10.4.2 湿地景观面临的主要威胁293
10.4.3 湿地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294
10.4.4 湿地景观生态规划的途径和方法294
10.5 乡村景观生态规划296
10.5.1 乡村景观生态规划概述297
10.5.2 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重点298
10.5.3 典型乡村景观生态规划案例299
10.6 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规划301
10.6.1 城市绿地景观的组成结构特点301
10.6.2 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和原则302
10.6.3 城市绿地景观系统的规划目标和步骤303
10.6.4 城市绿地景观格局规划304
第11章 景观生态学与全球变化306
11.1 全球气候变化306
11.1.1 全球候变化306
11.1.2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307
11.1.3 全球气候变化的后果307
11.1.3 全球气候变化的图景308
11.2 全球气候变化对景观的影响309
11.2.1 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景观的影响309
11.2.2 全球气候变化对湿地景观的影响314
11.2.3 全球气候变化对城市景观的影响315
11.2.4 全球气候变化对荒漠景观的影响316
11.2.5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景观的影响317
11.3 景观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318
11.3.1 森林景观对全球变化的响应319
11.3.2 山地景观对全球变化的响应321
11.3.3 草原景观对全球变化的响应322
11.3.4 城市景观对全球变化的响应323
11.3.5 农业景观对全球变化的响应324
11.4 景观生态学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324
11.4.1 景观尺度上全球变化的研究324
11.4.2 景观生态学在海洋资源环境中的应用326
11.4.3 景观生态学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的理论应用329
11.4.4 景观生态学在自然资源适应性管理中的应用332
第12章 景观生态数量化方法335
12.1 景观生态数量化研究方法概述335
12.1.1 景观生态数量化研究的意义335
12.1.2 景观生态数量化研究方法的分类336
12.2 景观生态研究数据338
12.2.1 景观生态研究的数据类型338
12.2.2 景观生态研究数据的收集340
12.2.3 景观要素分类341
12.2.4 景观分类图的编绘346
12.2.5 景观格局分析空间取样方法348
12.3 景观要素斑块特征分析350
12.3.1 景观要素斑块规模350
12.3.2 景观要素斑块形状352
12.4 景观异质性分析353
12.4.1 景观斑块密度和边缘密度353
12.4.2 景观多样性354
12.4.3 景观镶嵌度和聚集度355
12.5 景观要素空间相互关系分析357
12.5.1 同质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357
12.5.2 异质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357
12.6 景观要素空间分布格局分析358
12.6.1 景观要素空间分布随机性判定358
12.6.2 景观要素空间分布趋势面分析363
12.6.3 景观要素空间分布格局聚块样方方差分析364
12.6.4 景观空间自相关分析365
12.6.5 地统计分析366
12.7 景观动态模拟预测模型367
12.7.1 景观模型概述367
12.7.2 马尔柯夫模型及其应用369
12.8 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及其应用373
12.8.1 Fragstats简介373
12.8.2 Fragstats数据格式374
12.8.3 Fragstats输出文件374
12.8.4 Fragstats指标简介375
12.8.5 Fragstats菜单及操作简介375
参考文献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