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学史之成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文学史之成立
  • 陈广宏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753258320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45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457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文学史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文学史之成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章1

一、引言1

二、国别文学史在欧洲的生成4

三、传统文学概念至清代的承变15

四、日本中介与“返还性借入”29

五、晚清以来“中国文学”及其史的初构41

六、结语63

第一编 明治日本:新旧汉学之间69

概说69

第一章 古典学的余脉——东京专门学校文学科创立初期的《支那文学史》讲义74

一、关于讲师斋藤木74

二、文学科成立初期的相关课程设置78

三、斋藤文学史讲义的基本构架与内容80

四、讲义的特点及其地位84

五、余论89

第二章 泰纳文学史观的引入——“赤门文士”与早期中国文学史叙述模式91

一、绪论91

二、泰纳《英国文学史》关于种族、环境、时代的学说93

三、基于泰纳学说建构的中国文学史叙述模式97

四、该模式对中国学术界的影响109

五、结语115

第三章 研究重心之转移——狩野直喜致力中国小说戏曲史研究缘起及其贡献116

一、开埠以来上海的国际汉学环境117

二、狩野直喜与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的接触121

三、开拓俗文学研究的贡献126

四、结语133

第二编 清末民初:新知的移植与调适139

概说139

第一章 官学体制下的架构——林传甲《中国文学史》成因及其性质的再检讨145

一、从“壬寅·癸卯学制”的日本范式说起146

二、作为人文学科的“文学科”与词章学的“文学”153

三、关于“文学研究法”161

四、林传甲的立场与作为168

五、结语175

第二章 西方文学论的早期传布——黄人的文学观念与19世纪英国文学批评资源177

一、绪论177

二、黄人《中国文学史》有关文学的定义与太田善男《文学概论》之关系178

三、太田善男与明治以来日本的西方文学论研究182

四、太田《文学概论》于19世纪英国文学批评的取资与立场188

五、黄人文学史中体现的近代英国文学批评影响及其意义194

第三章 迻译实践的本土立场与效应——曾毅《中国文学史》与儿岛献吉郎《支那文学史纲》204

一、绪论204

二、章节设置之比较210

三、叙述内容比较举要217

四、结论225

第三编 胡适之后:文学史建构的多维拓进233

概说233

第一章 文学的纯化——中国纯文学史的兴起240

一、绪论240

二、在整理国故的目标下242

三、新一轮西方文学论的引入248

四、走向纯文学史的实践256

五、余论266

第二章 民俗学转向——郑振铎的俗文学史研究270

一、概念、背景与立场270

二、“敦煌俗文学”研究的示范278

三、新史料的全面开掘283

四、“世界文学”视野中的中国文学全景289

五、结语299

第三章 从朗宋到马克思主义艺术社会学——刘大杰文学史思想的形成与日本301

一、绪论301

二、创造社影响下的新文学青年302

三、赴日留学后向文艺学理论与批评的拓展306

四、大正、昭和初日本诸学派文学史研究的资源311

五、余论318

中国文学史著作编年简表(1854—1949)321

附录363

附录一 章培恒先生的中国文学研究363

附录二 关于中世文学开端的一点想法368

附录三 韩国“汉学”向“中国学”转型之沉重一页——日据朝鲜时期京城帝国大学的“中国学”研究及其影响379

附录四 1946—1979:韩国中国文学研究格局的形成及其早期发展396

主要参考文献429

后记4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