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易堂九子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易堂九子研究
  • 马将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50974886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27页
  • 文件大小:110MB
  • 文件页数:540页
  • 主题词:作家评论-中国-清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易堂九子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易堂文人群体之形成10

第一节 易堂文人群体形成的时代境况10

一 战事之惨烈11

二 政令之酷急14

三 易堂“结社”与“性命共保”17

第二节 易堂文人群体形成的文化因素20

一 明代文人结社与讲学风气的影响20

二 明代文人雅集、诗酒风流等重文艺之风的浸润26

三 前代遗民生活方式的榜样作用31

第三节 易堂文人群体的性质35

一 易堂文人群体的组织形态36

二 魏禧的领袖作用40

三 易堂诸子的结社意识44

四 易堂文人群体的性质46

第二章 “以生为寄,以死为归”:易堂九子生存状态之考察52

第一节 “出”“处”之间:魏际瑞之游幕及其悖论性生存53

一 魏际瑞游幕考略54

二 游幕之由59

三 游幕之为66

四 遗民情结与慕隐心态71

第二节 遁世与用世的纠葛:曾灿逃禅考论——兼论林时益晚年之好禅77

一 曾灿逃禅考略78

二 “封侯之志”的幻灭与逃禅之由85

三 “藏其用者”:逃禅意义之生成93

四 “用禅悦以为达”:林时益晚年之好禅99

第三节 躬耕自养与桃源世界的追寻104

一 “躬耕”之作为一种生存方式104

二 桃源世界的追寻及其悖论108

第四节 游历:以遗民的方式122

一 生死之议:“生”之焦虑与“游”之选择122

二 生命之征:“游”的思想意义134

第三章 “以朋友为性命”:易堂师友录155

第一节 江右地区遗民师友157

第二节 岭南、皖中、闽中地区遗民师友177

一 岭南177

二 皖中186

三 闽中196

第三节 吴、越地区遗民师友200

一 吴中200

二 越中213

第四节 非遗民师友221

一 贰臣221

二 清初仕宦文人233

第四章 易堂学术与易堂文风255

第一节 “易堂真气,天下罕二”:易堂之学论述256

一 对明季学风之批判258

二 以“实”“真”而救“虚”“伪”262

三 师道与史教传统之重建273

第二节 废存之间:关于八股文的论争——以魏禧《制科策》为中心284

一 “废八股而勒之以论策”:魏禧的策略286

二 “经义负人”还是“人负经义”:邱维屏的论争291

三 八股文与古文297

第三节 从“文以载道”到“文以经世”305

一 关于“立言”的思考305

二 从“文以载道”到“文以经世”312

三 “积理”“炼识”论:文以经世的实践324

四 养气论334

五 对明代“秦汉派”及“唐宋派”的整合——兼及清初文章之取径问题341

六 关于“法”的言说353

第四节 易堂古文创作述论361

一 雄拔刚健、闳肆奇伟:魏禧论策文与易堂文章的美学风格——兼论四库馆臣“策士之文”之评价362

二表扬忠烈、以文存史观念下的传志文379

第五章 易堂诗学与诗风392

第一节 易堂情本诗学及其理论建构393

一 情本论393

二 品格论399

三 感兴论405

四 声韵论416

第二节 杜诗典范与易堂诗风——以“出郭九行”为中心422

一 “出郭九行”与“诗史”精神422

二 “出郭九行”的艺术特点430

三 杜诗典范与易堂诗风436

第三节 易堂诗歌创作述论446

一 故君故国之思447

二 咏史寄寓之怀453

三 山水田园之咏462

四 游历羁旅之情469

结语 易堂九子在清初文坛的地位及影响475

第一节 易堂九子在清初文坛的地位475

第二节 易堂后学481

附录 易堂九子著述考录487

参考文献512

后记5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