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型城市群发展体制机制 基于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态型城市群发展体制机制 基于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实践
  • 匡跃辉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55611597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86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301页
  • 主题词:生态型-城市群-经济发展-研究-湖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态型城市群发展体制机制 基于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1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

1.关于生态城市1

2.关于城市群4

3.关于生态型城市群9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11

1.基本思路11

2.研究方法12

三、研究的重点与难点14

1.机制的界定与关系的确立14

2.利益主体博弈模型的建构14

3.多因素框架的构思与成型14

四、创新之处14

1.研究视角的独特性14

2.理论观点的新颖性15

3.研究方法的科学性15

第一章 国内外生态城市、城市群(圈)典型及借鉴16

一、国内外生态城市典型16

1.国内生态城市典型16

2.国外生态城市典型19

3.国内外生态城市比较及启示22

二、国内外城市群典型23

1.国内城市群典型23

2.国外城市群典型27

3.国内外城市群比较及启示34

第二章 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现状及前景37

一、长株潭城市群概况37

1.长株潭城市群总体概况37

2.长沙市概况38

3.株洲市概况45

4.湘潭市概况50

5.长株潭城市群演化过程53

二、长株潭生态型城市群发展优势58

1.领导谋略视野高远58

2.湘人禀性气质独特60

3.区位优势日益明显63

4.交通地处独特要道63

5.自然条件比较优越64

6.自主创新成效显著65

三、长株潭生态型城市群发展劣势66

1.整体经济实力不强66

2.产业结构不优67

3.能源匮乏且消耗量大70

4.水资源短缺且污染严重70

5.土地供应紧张72

6.空气质量堪忧73

四、长株潭生态型城市群发展前景74

1.长株潭生态型城市群发展总目标74

2.第一阶段(2008—2010年)目标74

3.第二阶段(2011—2015年)目标75

4.第三阶段(2016—2020年)目标75

第三章 领会精神——追求“两型社会”建设美好目标76

一、“两型社会”的科学内涵76

1.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科学内涵76

2.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内涵77

二、“两型社会”的认识过程79

1.“末端治理”具有局限性79

2.“源头和过程控制”具有片面性80

3.“两型社会”具有全面性81

三、“两型社会”的重大意义83

1.“两型社会”建设是实现我国长远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83

2.“两型社会”建设是正确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前提条件85

3.“两型社会”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实现绿色转型的必然要求86

4.“两型社会”建设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积极贡献86

第四章 明确方向——理解生态型城市群战略图景88

一、生态型城市群的历史使命88

1.“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历史使命是深化改革开放、探索新的发展模式88

2.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历史使命是为全国的经济社会和改革提供示范和带动作用90

3.长株潭生态型城市群的历史使命是为推进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92

二、生态型城市群的战略定位93

1.生态城市战略定位:生态文明社会的人类住区93

2.城市群战略定位:提升区域竞争力94

3.长株潭城市群战略定位:国家战略与区域战略相结合95

4.长株潭生态型城市群战略定位:生态文明和城市群战略相结合97

三、生态型城市群的内在特征98

1.生态型城市群是多维视角的完美组合98

2.生态型城市群是层次丰富的系统工程101

3.生态型城市群是多因子作用的动力机制102

四、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与生态型城市群的关系108

1.“两型社会”是生态型城市群建设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108

2.生态型城市群是全面提升城市群“两型社会”内涵的重要载体109

3.生态型城市群是“两型社会”试验区发展的终极目标109

第五章 抓住根本——把握生态型城市群内蕴机理111

一、生态型城市群的承载原理111

1.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其承受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111

2.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辩证统一的113

3.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城市群建设相互影响115

二、生态型城市群多元主体博弈117

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博弈:公地悲剧118

2.政府与市场的博弈:职能边界119

3.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的博弈:利益摩擦120

4.府际之间的博弈:合作与竞争124

5.越界生态问题的博弈:生态补偿125

三、生态型城市群的基本要求127

1.城市群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127

2.城市群建设以生态规律为准则130

3.城市群生态以绿色科技为支撑131

第六章 塑造灵魂——培育生态型城市群独特文化134

一、生态型城市群文化的内在特征135

1.科学性135

2.继承性137

3.借鉴性138

4.地域性139

5.创新性141

二、生态型城市群文化的结构形态142

1.表层:城市群物质文化142

2.中层:城市群制度文化143

3.深层:城市群精神文化144

三、生态型城市群文化的意识自觉146

1.创立生态型城市群哲学146

2.倡导生态型城市群伦理147

3.普及生态型城市群教育148

4.塑造生态型城市群形象150

第七章 顶层设计——高起点有序推进城市群建设153

一、制定规划体系153

1.编制总体规划154

2.编制专项方案155

3.编制专项规划155

4.编制示范区规划156

5.编制项目规划157

二、制定政策法规157

1.建立行政管理政策法规157

2.建立产业发展政策法规158

3.建立资源环境政策法规159

4.建立技术创新政策法规159

5.建立财政政策法规160

6.建立人才发展政策法规161

7.建立统筹城乡政策法规162

三、制定指标体系162

1.明确指标维度162

2.把握基本原则164

3.量化细化指标165

四、构建推进机制167

1.国支持167

2.省统筹168

3.市为主169

4.市场化169

五、建立合作协调机制169

1.国际合作170

2.省市协调171

3.部省合作172

4.联席会议173

第八章 建设制度——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174

一、建立科学考评和责任制度174

1.健全科学的政绩评价机制174

2.健全绿色经济核算体系176

3.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78

二、建立有效的执行和管理制度180

1.加强社会监督180

2.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181

3.建立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181

4.严格执法和责任追究制度182

三、发挥市场配置自然资源作用183

1.促进自然资源确权及产权交易183

2.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184

3.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185

4.节约集约使用能源、水、土地186

5.发展环保市场189

第九章 逻辑整合——增强生态型城市群联动效应192

一、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192

1.宏观层面:创建权威组织192

2.中观层面:创新一体化管理193

3.微观层面:创立企业制度194

二、分工协作的产业体系195

1.实现产业发展一体化195

2.实现个体和整体产业优势最大化195

3.优化产业资源配置196

4.组建产业战略联盟197

三、有序整合的结构体系197

1.优化空间结构198

2.提质等级结构198

3.转换职能结构199

四、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199

1.建立和完善区域商品市场199

2.建立和完善区域人才市场200

3.建立和完善区域金融市场201

4.建立和完善区域房地产市场202

五、高效协调的基础设施体系203

1.交通联结203

2.信息联通204

3.能源联供205

4.生态联保205

六、统一开放的社会保障体系206

1.贯彻社会保障规划政策206

2.增加社会保障机构资金206

3.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207

4.实现人人享有权益保障208

七、融合互动的城乡发展体系208

1.城乡空间规划一体化208

2.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209

3.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210

4.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210

5.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211

6.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212

第十章 优化结构——转变生态型城市群发展方式214

一、实现技术创新的绿色化转向214

1.强化绿色技术的政策支持214

2.建立绿色技术的创新基地215

3.加快绿色技术的研发推广216

4.重视绿色技术的人才培养219

5.实施绿色技术的引进战略220

二、实现产业结构的更新升级221

1.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22

2.改造激活传统产业223

3.发展服务业224

4.关停移址污染企业225

三、实现产业布局的集群化226

1.引导产业园区集聚227

2.形成产业整体优势228

3.连通产业空间链接229

四、实现发展道路的转型229

1.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230

2.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231

3.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232

4.加快推进信息化234

第十一章 修复保护——扩大生态型城市群环境容量236

一、加强水污染防治保障用水安全236

1.制定江河流域总体规划237

2.设立流域管理机构238

3.强化各市政府职责240

4.注重饮用水源保护241

5.依靠科技创新治水243

6.瞄准污染产业治水244

7.发挥公民保水作用246

二、重视城市绿化促进生态平衡247

1.构筑绿地系统248

2.体现山水特色249

3.打造昭山“绿心”250

4.拓伸湘江“一带”251

5.保护城市生态253

6.加强路林建设255

三、控制污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256

1.有效控制扬尘256

2.调整能源结构257

3.减少工业排放258

4.治理汽车尾气258

5.加强预警监测259

四、科学处理垃圾促进环境整治260

1.提高垃圾处理能力260

2.再利用废旧垃圾261

3.改变污染区用途262

第十二章 绿色消费——确立生态型城市群消费模式264

一、政府层面:规范引导绿色消费264

1.科学制定规划265

2.加强制度建设265

3.深化公共消费267

4.倡导绿色采购269

二、社会层面:普及推广绿色消费270

1.普及绿色消费教育271

2.强化绿色消费服务271

3.构建绿色消费社区275

三、公众层面:参与践行绿色消费277

1.促进绿色生产277

2.节约集约消费277

3.提倡少污消费278

4.关注安全消费278

参考文献279

后记2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