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中医心血管病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实用中医心血管病学
  • 屈松柏,李家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750231840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037页
  • 文件大小:529MB
  • 文件页数:105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用中医心血管病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 基础理论3

第1章 导言3

第一节 中医心血管病学的基本概念3

第二节 中医心血管病学的形成和发展4

一、中医心血管病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4

二、中医心血管病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6

三、中医心血管病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成熟9

第2章 心脏(心包)形体观14

第一节 传统医学的认识14

一、心脏形态和位置14

二、心包形态和位置14

第二节 现代医学的认识15

一、心脏的体表投影15

二、心脏的位置及形态15

三、心壁的结构17

四、心脏的传导系统18

五、心脏的血管19

六、心包19

第3章 心脏生理功能与特性20

第一节 传统医学的认识20

一、心的主体功能20

二、心的联属功能23

三、心的生理特性24

四、心包络的生理功能25

第二节 现代医学的认识25

一、心脏的兴奋功能26

二、心脏的收缩功能39

三、心脏的内分泌功能46

第4章 心与其他脏腑的关系50

第一节 心脏与四脏的关系50

一、心与肝50

二、心与脾52

三、心与肺53

四、心与肾54

第二节 心脏与六腑的关系55

一、心与三焦55

二、心与胆56

三、心与胃56

四、心与小肠57

第三节 心脏与奇恒之府的关系58

一、心与脑58

二、心与脉59

第5章 心系病症的病因病理60

第一节 发病原因60

一、外因60

二、内因61

三、其他因素62

第二节 发病机理63

一、正虚63

二、邪实65

三、虚实挟杂68

第三节 病理特点69

一、本虚标实69

二、气血虚衰69

三、因果转化70

第6章 心系病症的诊断71

第一节 四诊方法71

一、望诊71

二、闻诊76

三、问诊78

四、切诊83

第二节 西医体格检查86

一、心脏检查87

二、血管检查93

第三节 常用辨证方法95

一、八纲辨证95

二、脏腑辨证97

三、病因辨证100

四、气血津液辨证102

五、六经辨证105

第四节 常见症状鉴别诊断106

一、畏恶风寒106

二、寒热往来107

三、潮热108

四、五心烦热108

五、自汗109

六、盗汗110

七、瘫痪111

八、半身不遂112

九、浮肿113

十、疲乏114

十一、善惊114

十二、善恐115

十三、善忧思115

十四、烦躁115

十五、健忘116

十六、多梦117

十七、晕厥117

十八、少气118

十九、头晕119

二十、头痛120

二十一、头重121

二十二、脑鸣121

二十三、手足厥冷121

二十四、气喘122

二十五、胸闷123

二十六、胸痛124

二十七、心悸124

二十八、心下悸125

二十九、心下痞126

三十、小便不利126

三十一、耳鸣耳聋127

第7章 心系病症的治则治法128

第一节 治疗原则128

一、扶正祛邪128

二、调整阴阳129

三、调理脏腑气血132

四、区分标本缓急133

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135

第二节 基本证候与治法137

一、心气虚证治137

二、心血虚证治140

三、心阴虚证治142

四、心阳虚证治144

五、心阳暴脱证治147

六、心气血两虚证治149

七、心气阴两虚证治152

八、心火亢盛证治153

九、心脉痹阻证治156

十、痰火扰心证治159

十一、水气凌心证治161

十二、心肝血虚证治163

十三、心肺气虚证治165

十四、心脾两虚证治167

十五、心肾阳虚证治170

十六、心肾不交证治172

十七、心胆不宁证治174

十八、心经热盛证治176

十九、水湿泛滥证治178

二十、痰瘀互结证治180

中卷 临床证治188

上篇 中医病名证治188

第8章 厥证188

第9章 胸痹204

第10章 惊悸、怔忡216

第11章 不寐225

第12章 多寐232

第13章 健忘238

第14章 眩晕243

第15章 中风254

第16章 昏迷267

第17章 痴呆278

第18章 百合病291

下篇 西医病名证治297

第19章 充血性心力衰竭297

第20章 心脏骤停320

第21章 心原性休克328

第22章 心原性昏厥338

第23章 心律失常344

第一节 过速性心律失常344

第二节 缓慢性心律失常365

第24章 先天性心脏血管病380

第25章 风湿热387

第26章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398

第一节 二尖瓣疾病398

第二节 主动脉瓣疾病402

第三节 多瓣膜疾病404

第27章 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409

第28章 动脉粥样硬化424

第29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34

第一节 心绞痛434

第二节 心肌梗死448

第30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462

第31章 病毒性心肌炎469

第32章 原发性心肌病477

第33章 心包炎483

第34章 高血压病489

第35章 高血压性心脏病499

第36章 低血压507

第37章 肺原性心脏病515

第一节 急性肺原性心脏病515

第二节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518

第38章 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539

第39章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544

第40章 心脏神经官能症548

第41章 甲亢性心脏病555

第42章 糖尿病性心脏病563

第43章 结缔组织病性心脏病570

第一节 系统性硬皮病心脏病570

第二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病576

第44章 梅毒性心脏病584

第45章 妊娠合并心脏病588

第46章 脑血管病598

第一节 脑血栓形成性脑梗塞598

第二节 脑栓塞612

第三节 脑动脉硬化症620

第四节 高血压脑病628

第五节 脑出血636

第六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648

第七节 血管性头痛655

第47章 周围血管疾病668

第一节 多发性大动脉炎669

第二节 雷诺病676

第三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682

第四节 血栓性静脉炎692

第五节 红斑性肢痛症701

第48章 淋巴管病707

第一节 淋巴管炎707

第二节 淋巴水肿709

下卷 现代研究715

第49章 中西医结合研究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内容和方法715

第50章 心实质研究722

第51章 脉诊研究731

第一节 脉诊源流731

第二节 现代研究方法简介732

一、脉象归类分析方法732

二、脉搏图形化研究732

三、脉象模型研究737

四、临床实验方法737

第三节 脉象形成机理738

第四节 平脉与胃、神、根739

一、胃、神、根739

二、平脉742

第五节 常见脉象744

一、浮脉744

二、芤脉744

三、散脉745

四、沉脉745

五、伏脉745

六、迟脉745

七、缓脉746

八、数脉746

九、疾脉746

十、大脉746

十一、洪脉747

十二、细脉747

十三、长脉747

十四、短脉747

十五、虚脉748

十六、弱脉748

十七、微脉748

十八、实脉748

十九、滑脉749

二十、弦脉749

二十一、紧脉749

二十二、革脉750

二十三、牢脉750

二十四、濡脉750

二十五、结脉750

二十六、代脉751

二十七、促脉751

二十八、动脉751

二十九、涩脉752

第六节 怪脉752

一、釜沸脉752

二、解索脉752

三、雀啄脉753

四、麻促脉753

五、虾游脉753

六、鱼翔脉754

七、屋漏脉754

八、弹石脉754

九、转豆脉755

十、偃刀脉755

第52章 舌诊研究756

第一节 舌诊源流756

第二节 舌诊的现代研究方法757

一、舌尖微循环757

二、活体显微镜观察759

三、舌荧光检查759

四、舌印760

五、病理切片761

六、舌涂片脱落细胞学检查763

七、生理生化测定764

八、血液流变学检查765

九、其他研究方法765

第三节 舌诊的现代研究成果767

一、正常舌象767

二、病理舌象769

三、其他776

第53章 针刺与腧穴研究778

第一节 针刺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778

一、针刺对心脏功能的影响778

二、部分腧穴对心脏功能的作用779

三、针刺对血管舒缩功能的影响780

四、针刺对血压的调整作用781

第二节 针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验研究783

一、冠心病783

二、高血压病785

三、心肌炎786

四、无脉症787

五、心脏神经官能症788

六、急性脑血管病789

第54章 方剂研究791

一、炙甘草汤791

二、天王补心丹794

三、生脉散795

四、参附汤805

五、保元汤807

六、六味地黄丸808

七、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810

八、四逆汤811

九、当归四逆汤815

十、真武汤816

十一、肾气丸818

十二、栝萎薤白白酒汤820

十三、麻黄附子细辛汤822

十四、失笑散823

十五、泻心汤824

十六、黄连解毒汤826

第55章 中药研究828

第一节 抗心律失常药828

一、苦参828

二、万年青829

三、党参830

第二节 强心药831

一、福寿草831

二、蟾酥832

三、夹竹桃833

四、铃兰835

五、羊角拗836

六、附子837

第三节 降血脂药838

一、灵芝838

二、何首乌839

三、蒲黄841

四、山楂842

五、决明子843

六、泽泻844

七、大蒜845

八、大黄846

九、姜黄848

十、水飞蓟848

十一、女贞849

十二、没药850

十三、虎杖851

十四、薤白852

第四节 抗心绞痛药853

一、麝香853

二、淫羊藿854

三、冰片855

四、苏合香856

五、五灵脂856

六、麦门冬857

七、丹皮858

八、毛冬青859

九、红花860

十、三七862

十一、川芎864

十二、丹参865

十三、益母草868

十四、葛根869

十五、银杏叶870

第五节 抗高血压药871

一、罗布麻871

二、钩藤872

三、汉防己873

四、黄芩875

五、臭梧桐875

六、野菊花876

七、地龙877

八、杜仲878

九、八厘麻879

十、夏枯草880

十一、莱菔子881

十二、玉米须882

十三、青木香883

第六节 其他药884

一、五味子884

二、细辛885

三、当归886

四、桃仁888

五、赤芍889

六、降香890

七、莪术891

八、郁金892

九、水蛭893

十、鹿蹄草894

十一、刺五加895

十二、黄芪896

十三、人参897

十四、青皮899

附卷 心血管病常用诊断技术903

第56章 实验诊断903

第一节 心脏疾病实验诊断903

第二节 血脂及脂蛋白测定907

第三节 血气分析及pH测定914

第四节 血液流变学检验921

第五节 微循环检查931

第57章 心电图937

第一节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范围937

第二节 异常心电图939

第三节 心电图负荷试验951

第四节 动态心电图955

第58章 心室晚电位961

第59章 心音图963

第一节 正常心音图963

第二节 异常心音图964

第三节 心脏杂音966

第四节 瓣膜病变的心音图诊断968

第五节 心脏及大血管异常通道的诊断969

第60章 心血管的X线诊断972

第一节 检查方法972

第二节 心脏大血管的正常X线表现973

第三节 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974

第四节 心血管常见病X线分析977

第61章 超声心动图981

第一节 正常心脏的超声心动图981

第二节 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超声心动图986

第62章 心机图993

第一节 心尖搏动图993

第二节 颈动脉搏动图996

第三节 心阻抗图999

第四节 心导纳图1001

第63章 放射性核素检查1002

第一节 放射免疫分析1002

第二节 心血管显像及心功能测定1004

第64章 介入性心血管诊断术1013

第一节 心导管术1013

第二节 冠状动脉造影术1019

第三节 临床电生理检查术1022

附 方剂索引10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