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松原历史文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松原历史文化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35065527.jpg)
- 阿汝汗,邵汉明,黄松筠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12459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67页
- 文件大小:111MB
- 文件页数:4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松原历史文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16
第一节 独特的地理环境16
一、地理位置16
二、地形地貌18
三、气候特征20
第二节 丰富的自然资源23
一、江河水与风资源23
二、草地与森林资源25
三、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资源26
四、土地及种植业资源27
五、野生动植物及养殖业资源28
第二章 人类史前文明与社会历史沿革30
第一节 考古发现与史前文明30
一、旧石器晚期的“查干淖尔人”30
二、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存33
三、青铜时期的文化遗存36
第二节 历史沿革及社会变迁42
一、先秦至隋唐时期的行政设置与管辖43
二、辽金时期的行政设置与管辖46
三、元明清时期的行政设置与管辖48
四、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前的行政设置与管辖52
五、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行政设置52
第三章 民族构成与民族经济54
第一节 民族构成与分布54
一、秽貊系民族的分布54
二、东胡系民族的分布55
三、肃慎系民族的分布57
四、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分布58
第二节 民族形成与发展60
一、秽貊系民族的形成、发展与消亡60
二、东胡系民族的形成、发展及其终结民族63
三、肃慎系民族的形成、发展及其终结民族72
四、汉族及其他民族77
第三节 多元经济特征79
一、东部及东南部地区的农耕经济79
二、西部地区的游牧经济84
三、东部及东北部地区的渔猎经济85
四、多样、多元与兼容的经济特征87
第四章 农耕文化90
第一节 农耕文化的形成与发展90
一、农耕文化的形成91
二、农耕文化的发展与成熟95
第二节 农耕文化的基本内容109
一、生产工具与农作物109
二、生产与生活方式115
三、风俗习惯119
第三节 农耕文化的基本特征121
一、农耕文化的地域性122
二、农耕文化的民族性124
三、农耕文化的不平衡性126
四、农耕文化的多元性127
第五章 游牧文化129
第一节 游牧文化的形成与发展129
一、游牧文化的形成130
二、游牧文化的发展131
三、游牧文化的传承135
第二节 游牧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特征137
一、游牧民族的生产与生活137
二、游牧民族的宗教信仰142
三、游牧民族的婚葬习俗146
四、游牧民族的文字148
第三节 游牧文化的精神内涵150
一、天人合一,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151
二、宽容礼让,与其他民族和平共处154
三、勇武进取,与多种文化交融共存156
第六章 渔猎文化160
第一节 渔猎文化的形成160
一、先秦溯源161
二、汉唐时期165
第二节 渔猎文化的发展167
一、辽金分野168
二、“春捺钵”盛典171
三、元明沉寂174
第三节 渔猎文化的新格局176
一、清代史话176
二、“鳇鱼贡”178
三、渔猎管理182
四、日伪剥削184
第四节 渔猎文化的内涵及特色189
一、丰富内涵189
二、基本特色194
第七章 移民文化202
第一节 移民文化的形成202
一、松原先民203
二、先秦遗址206
第二节 移民文化的发展209
一、汉唐时期210
二、辽金时期213
第三节 移民文化的辉煌216
一、元明时期217
二、有清一代219
三、现代移民223
第四节 移民文化的内涵与特征231
一、基本内涵232
二、主要特征236
第八章 服饰文化243
第一节 民族服饰的形成与发展243
一、东胡族系服饰244
二、秽貊族系服饰250
三、肃慎族系服饰252
四、汉族及其他民族服饰258
第二节 服饰文化的特征与内涵264
一、服饰文化的地域性264
二、服饰文化的民族性265
三、服饰文化的融合性265
四、服饰文化的丰富内涵266
第九章 饮食文化268
第一节 各族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268
一、夫余族的饮食268
二、契丹族、女真族的饮食271
三、蒙古族的饮食274
四、满族的饮食278
五、汉族、回族、朝鲜族的饮食284
第二节 各族饮食文化的特点297
一、饮食文化的民族性297
二、饮食文化的多样性299
三、饮食文化的融合性301
第十章 建筑与交通304
第一节 建筑304
一、建筑形式的演变与特点304
二、建筑类型及文化内涵307
第二节 交通316
一、道路与驿站316
二、桥梁与交通工具321
三、交通与松原地区文化发展325
第十一章 文学与艺术328
第一节 文学艺术的形成与发展328
一、古代文学艺术的形成329
二、当代文学艺术的发展333
三、文学艺术的特征340
第二节 蒙古族史诗与满族新城戏342
一、民间蒙古族文学的发展与史诗的形成342
二、松原蒙古族史诗的分类与特征346
三、满族新城戏347
第三节 少数民族歌舞350
一、蒙古族歌舞的历史源流与发展351
二、满族歌舞的历史源流与发展356
三、朝鲜族歌舞的历史源流与发展360
第十二章 宗教文化363
第一节 萨满信仰与民间文化363
一、萨满信仰364
二、萨满祭祀365
三、蒙古族勃额教信仰369
第二节 道教盛行与传播372
一、渤海时期道教传入松原说372
二、道教文化在松原的发展373
第三节 藏传佛教与社会生活375
一、藏传佛教的传入375
二、藏传佛教的发展377
三、藏传佛教的文化生活379
第四节 伊斯兰教的发展和影响383
一、伊斯兰教的传入与发展383
二、伊斯兰教的文化生活385
三、伊斯兰教对松原建筑风格的影响386
第五节 天主教的发展和影响387
一、天主教的传入与发展387
二、天主教的文化生活389
第六节 基督教的发展和影响391
一、基督教的传入和发展391
二、基督教的文化生活392
第十三章 节庆、礼仪文化394
第一节 节庆、礼仪文化的内容与形式394
一、古代各民族的节庆、礼仪395
二、近代以来各民族的节庆、礼仪396
第二节 节庆、礼仪文化的特点和社会价值421
一、丰富又交融的民俗文化421
二、维系生活秩序和人际关系的纽带423
三、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424
四、节庆礼仪的社会价值425
第十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429
第一节 松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429
一、松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430
二、松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438
三、松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省、市3级)442
第二节 松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447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要点447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与挑战451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景与意义452
参考文献457
后记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