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支撑北京低碳经济发展的生态承载能力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支撑北京低碳经济发展的生态承载能力研究
  • 王亚菲,张丽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ISBN:978750377041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82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19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支撑北京低碳经济发展的生态承载能力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1章 引言1

1.1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现状1

1.1.1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1

1.1.2北京市资源环境压力情况12

1.1.3北京市的承载能力情况16

1.2北京市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与生态承载能力19

1.2.1北京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规划19

1.2.2生态承载能力与低碳经济发展的关系25

1.2.3利用生态承载能力来解决低碳经济发展27

1.3本书的内容安排28

第2章 生态承载能力研究综述30

2.1生态承载能力概念演进30

2.1.1承载能力的概念发展30

2.1.2生态承载能力的概念界定32

2.2生态承载能力的量化方法研究33

2.2.1生态足迹的内涵33

2.2.2生态足迹的基本模型37

2.2.3状态—压力—响应模型框架关系40

2.3国外生态足迹研究进展42

2.3.1国外对生态足迹的理论研究43

2.3.2全球尺度的研究46

2.3.3国家层面的研究47

2.3.4区域和城市层面的研究48

2.4中国生态足迹研究情况48

2.4.1生态足迹的概念与方法引入49

2.4.2生态足迹模型的改进研究50

2.4.3生态可持续利用研究51

2.4.4中国国家层面的生态足迹研究52

2.4.5国内省级层面的研究53

2.4.6国内微观层面的研究54

2.5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生态足迹研究54

2.6 研究总结与述评55

第3章主要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58

3.1北京市投入产出表的处理方法58

3.1.1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58

3.1.2北京市现价投入产出表的行业分类调整60

3.1.3不变价投入产出表的编制63

3.2分行业土地面积数据的获得67

3.3能源数据的处理70

3.4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估计73

第4章北京市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79

4.1 研究综述79

4.1.1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生态足迹研究79

4.1.2北京市生态足迹的相关研究80

4.2投入产出生态足迹模型81

4.2.1计算土地生态足迹81

4.2.2计算能源和温室气体生态足迹82

4.2.3计算生态足迹总量83

4.3北京市2010年IO—EF模型的实证分析83

4.3.1北京市2010年土地组成乘数83

4.3.2北京市2010年能源和温室气体组成乘数85

4.3.3北京市2010年生态足迹85

4.3.4北京市生态足迹的流入和流出88

4.4 2000—2010年北京市生态足迹的趋势变动分析91

4.4.1北京市生态足迹总量变动分析91

4.4.2北京市生态足迹三次产业的变动分析92

4.4.3北京市生态足迹分行业变动分析92

4.4.4北京市人均生态足迹的变动分析95

4.4.5北京市万元GDP生态足迹的变动分析95

4.5结论96

第5章北京市生产性土地的部门关联效应分析98

5.1研究综述98

5.2方法与数据99

5.2.1 HEM关联效应分析方法99

5.2.2改进的HEM关联效应分析方法100

5.3北京市2007年生产性土地的部门关联效应分析101

5.3.1数据来源与部门块划分101

5.3.2生产性土地的直接消耗与纵向总效应102

5.3.3生产性土地的内部效应、混合效应和外部关联效应103

5.4结论104

第6章北京市生态足迹的结构分析106

6.1研究综述106

6.2方法与数据107

6.2.1结构路径分析方法107

6.2.2生产者观点与消费者观点109

6.3结果与讨论110

6.3.1主要生产层分解110

6.3.2 主要供应链分析112

6.3.3生产观点与消费观点分析121

6.4结论与政策含义126

第7章 北京市生态足迹的驱动因素分析128

7.1研究综述128

7.2结构分解分析方法130

7.2.1分解形式非唯一性的处理131

7.2.2完全分解均值法的进一步简化处理133

7.3本章模型的建立134

7.3.1环境投入产出分析134

7.3.2基于环境投入产出的结构分解分析135

7.4北京市生态足迹的SDA结果分析135

7.4.1从生产的观点进行分析136

7.4.2从最终需求的观点进行分析137

7.4.3北京市隐含在进口中的生态足迹分析141

7.5结论与政策建议143

第8章北京市“十二五”末和2020年低碳发展的情景分析145

8.1情景分析法145

8.2 2015年生态足迹情景分析146

8.2.1情景1146

8.2.2情景2150

8.2.3情景3152

8.2.4情景4154

8.3 2020年生态足迹情景分析155

8.3.1情景1155

8.3.2情景2158

8.3.3情景3159

8.3.4情景4160

8.5结论与政策建议162

第9章 结论与建议164

9.1主要研究结论164

9.1.1北京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仍处于不可持续状态164

9.1.2北京市土地资源潜力有限,需要从外部获取资源165

9.1.3北京市生态环境压力主要是最终需求拉动的结果165

9.1.4人口、经济增长和技术变化等因素是生态足迹变化的主要驱动力166

9.1.5情景分析结论166

9.2主要政策建议167

9.2.1积极推动新型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减源增汇建设167

9.2.2依托科技力量,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167

9.2.3调整服务业内部结构167

9.2.4提高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168

9.2.5控制流动人口数量,提高流动人口素质168

9.2.6提高居民环保意识,改变居民消费方式169

9.3进一步研究展望169

9.3.1引入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提高卫星账户数据质量169

9.3.2开发北京市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170

参考文献1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