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维护农民权益机制研究 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政策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维护农民权益机制研究 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政策分析](https://www.shukui.net/cover/9/35029975.jpg)
- 祁晓玲,邝先慧,万顺福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8751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58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270页
- 主题词:农民-权益保护-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维护农民权益机制研究 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政策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农民权益机制的理论研究1
1.1 维护农民权益机制的理论内涵1
1.1.1 对权利内涵的梳理和界定1
1.1.2 对利益内涵的梳理和界定4
1.1.3 农民权益及其主要内容9
1.1.4 维护农民权益机制的内涵15
1.2 维护农民权益机制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16
1.2.1 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研究16
1.2.2 西方学者关于农民权益维护问题的研究23
1.2.3 国内理论界关于农民权益维护问题的研究26
1.2.4 维护农民权益机制变迁研究的理论基础43
1.3 我国维护农民权益机制的政府主导性分析46
1.3.1 维护农民权益是党和政府的重要义务与基本职责46
1.3.2 政府责任缺失是导致我国农民权益受损的重要原因47
1.4 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农民权益机制的理论分析思路和框架50
1.4.1 对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农民权益机制的一般理论分析50
1.4.2 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农民权益机制研究的规范性分析框架53
本章小结57
第2章 土地改革实现农民权益机制分析(1949~1952)60
2.1 中国共产党对“农民问题”认识的历史沿革60
2.1.1 建党初期对农民重要性的认识60
2.1.2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对农民土地的深刻认识62
2.2 土地改革实现农民权益机制与配套政策67
2.2.1 党的土地改革政策的颁布67
2.2.2 土地改革的制度保障68
2.3 土地改革实现农民权益机制效果72
2.3.1 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72
2.3.2 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民在政治上的主体地位74
2.3.3 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民文化教育的权益78
2.3.4 土地改革提升了农民医疗社会权益81
2.3.5 土地改革带动了农村妇女的解放82
本章小结85
附录88
第3章 国家工业化战略下缺失农民权益机制分析(1953~1978)90
3.1 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产生90
3.1.1 中国共产党对工业化认识90
3.1.2 国家启动工业化战略的现实背景91
3.1.3 农业养育工业政策的确定94
3.2 国家工业化战略下缺失农民权益机制制定96
3.2.1 农民经济权益缺失的统购统销制度及影响96
3.2.2 导致农民权益变化的农业合作化组织机制及影响99
3.2.3 导致农民权益缺失的人民公社制度及影响105
3.2.4 导致农民社会权益缺失的二元户籍制度与就业制度及影响108
3.3 国家工业化战略下缺失农民权益机制调整110
3.3.1 私有经济、集市自由贸易的经济政策调整及对农民的影响110
3.3.2 包产到户政策的调整及对农民的影响112
3.3.3 农村税收政策的调整及对农民的影响114
3.3.4 社会权益政策的调整及对农民的影响116
本章小结120
附录120
第4章 家庭承包经营制形成过程中维护农民权益机制分析(1978~1984)122
4.1 农村改革的启动与农民权益的维护122
4.1.1 农村改革成为我国整体改革的发源地122
4.1.2 实施家庭承包经营制度123
4.1.3 发展乡镇企业126
4.1.4 实行政社分设和村民自治,重构农村治理结构127
4.2 家庭承包经营制背景下党和政府维护农民权益机制设计与配套举措128
4.2.1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农民的生存权益128
4.2.2 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保障农民的政治权益131
4.2.3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保障农民的发展权益132
4.3 家庭承包经营制背景下党和政府维护农民权益机制的制度效果134
4.3.1 从根本上冲破了束缚农民权益的旧体制机制134
4.3.2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135
4.3.3 最大限度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136
4.3.4 切实保障了农民的根本利益,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137
4.4 家庭承包制对农民权益维护的制度缺陷138
4.4.1 土地产权主体不是很清晰138
4.4.2 农民的产权不充分、不完备138
4.4.3 农村土地承包频繁调整,不利于农民对土地进行投入139
4.4.4 缺乏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139
4.4.5 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生产,无法从整体上实现农民的权益139
本章小结140
附录140
第5章 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维护农民权益机制分析(1985~2002)143
5.1 我国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维护农民权益遇到的新问题143
5.1.1 计划经济体制成为实现农民权益的最大障碍143
5.1.2 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的不完善影响了农民权益的实现145
5.1.3 乡镇企业发展难度加大阻碍农民权益的实现146
5.1.4 农民增收渠道减少使农民权益实现缺乏可持续性146
5.2 我国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党和政府维护农民权益机制设计与配套举措147
5.2.1 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为维护农民权益提供制度保障147
5.2.2 我国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党和政府维护农民权益机制的制度效果158
本章小结159
附录160
第6章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略下农民权益保障的全面推进(2002年至今)163
6.1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农民权益保障163
6.1.1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163
6.1.2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与“三农”政策的调整166
6.1.3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农民权益保障的全面推进提供了契机171
6.2 完善土地流转,保障农民土地权益172
6.2.1 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与演变172
6.2.2 农地流转中的农民经济权益173
6.2.3 保障土地流转户权益的几点思考176
6.3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拓展农民社会权益保障178
6.3.1 农村社会政策的发展与演变178
6.3.2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约因素分析181
6.3.3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取向183
6.4 完善农村村民自治,探索农民民主权益保障185
6.4.1 村民自治的发展与演变185
6.4.2 村民自治权运行中的农民民主权益分析187
6.4.3 完善村民自治,保障村民民主自治权益191
本章小结193
附录194
第7章 党和政府主导下的维护农民权益机制建设:成都改革启示205
7.1 促进经济发展,落实并保障农民经济权益206
7.1.1 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206
7.1.2 加快城乡统筹的劳动力市场建设,落实并保障农民的劳动权益211
7.1.3 积极创新农村金融制度,落实并保障农民的金融权益214
7.1.4 成都市保障农民经济权益的改革思考219
7.2 均衡发展城乡公共服务与社会事业,落实并保障农民社会权益220
7.2.1 成都市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的改革举措220
7.2.2 成都市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基本措施222
7.2.3 成都市农民社会权益实现与保障的调研分析224
7.2.4 成都市保障农民社会权益的改革思考226
7.3 完善乡村治理,发展基层民主,落实并保障农民的政治权益227
7.3.1 成都市完善乡村治理、发展基层民主的改革举措227
7.3.2 成都农民政治权益落实与保障的调研分析229
7.4 对成都改革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思考232
7.4.1 成都市深化改革以保障农民权益的基本经验233
7.4.2 落实并保障农民权益,是统筹城乡改革的基本目标235
7.4.3 为了保障农民权益,改革需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237
7.5 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农民权益机制建设的几点建议239
7.5.1 坚持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构建维护农民权益的长效机制239
7.5.2 在宪政框架下完善农民权益的法律体系,解决制度规范问题240
7.5.3 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解决制度落实问题240
7.5.4 在党和政府主导下鼓励发展农村合法组织,解决长效动力问题241
本章小结241
附录243
主要参考文献247
后记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