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学生健康教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栗庆山,高春梅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809011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大学生-健康教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学生健康教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健康的概念和内容1
一、健康的概念1
二、健康的内容1
第二节 影响健康的因素2
一、遗传因素2
二、环境因素2
三、心理因素3
四、行为和生活方式3
五、保健服务因素4
六、体育锻炼4
第三节 健康教育4
一、健康教育的概念4
二、健康教育的目标5
三、健康教育的要求5
四、健康教育的内容6
第二章 人体结构和生理7
第一节 基本组织7
一、上皮组织7
二、结缔组织9
三、肌组织11
四、神经组织13
第二节 运动系统14
一、骨与骨连结14
二、骨骼肌18
第三节 呼吸系统19
一、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19
二、肺的结构和功能20
第四节 消化系统22
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22
二、食管的结构与功能23
三、胃的结构与功能24
四、小肠的结构与功能25
五、大肠的结构与功能26
六、肝的形态与功能26
七、胆道系统27
八、胰腺的结构与功能28
第五节 脉管系统28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28
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29
第六节 泌尿系统31
一、肾的结构与功能31
二、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结构与功能32
三、尿量32
第七节 内分泌系统33
一、激素的作用机制34
二、脑垂体的结构和功能34
三、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36
四、胰岛的结构和功能36
五、肾上腺的结构和功能37
第八节 血液38
一、血浆38
二、血细胞39
三、血型和输血39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42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42
一、新陈代谢42
二、兴奋性43
三、生殖44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特征44
一、内环境与稳态44
二、生物节律45
三、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46
第四章 健康体检49
第一节 健康体检的概念和意义49
一、健康体检的概念49
二、健康体检的意义50
第二节 健康体检项目和类别51
一、健康体检项目51
二、健康体检类别51
三、健康体检和医疗体检对比52
第三节 体检注意事项52
第五章 青年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56
第一节 青年期的生理特征56
一、人类生命阶段的划分56
二、青年期的基本特征57
三、青年期的生长发育57
四、青年期生理发展障碍60
第二节 青年期的心理特征61
一、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61
二、青年期心理发展的指导原则62
第六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63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63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63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63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65
一、常见心理问题65
二、心理问题产生原因67
第三节 心理健康的维持68
一、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识68
二、调控自己的情绪状态68
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68
四、合理调整自己的生活内容69
五、培养生活情趣70
六、锻炼坚强的意志70
第四节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71
一、概念71
二、内容和条件71
三、基本程序72
四、心理医生的基本条件72
五、交谈技术73
第五节 大学生常见的神经症及调适74
一、神经症的概念74
二、常见神经症及调适75
第七章 性的卫生知识83
第一节 性器官的形态及功能83
一、男性性器官的组成及功能83
二、女性性器官的组成及功能84
第二节 青春期的性成熟标志88
一、女性的性成熟标志88
二、男性的性成熟标志88
第三节 性心理及其调适89
一、性心理的概念和内容89
二、大学生的性心理与性行为90
三、性心理障碍的调适93
第八章 生活方式与健康95
第一节 卫生习惯95
一、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95
二、良好卫生习惯的表现95
第二节 膳食与健康96
一、膳食营养与疾病的关系96
二、平衡膳食99
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101
第三节 吸烟与健康103
一、吸烟的危害103
二、预防及控制105
第四节 饮酒与健康106
一、酒对人体的危害106
二、预防及控制107
第五节 药物滥用与健康108
一、药物滥用的原因108
二、药物滥用的危害109
三、避免药物滥用109
第六节 科学用脑110
一、节约脑力110
二、保护脑力111
第九章 环境与健康114
第一节 影响人类健康的环境因素114
一、生物因素114
二、化学因素114
三、物理因素115
四、社会环境115
五、地理环境115
六、环境污染116
第二节 绿色植物与健康117
一、增加空气的氧含量117
二、消除空气中的灰尘118
三、清除空气中的病原体118
四、吸收工业排毒118
五、降低噪声119
六、增进身心健康119
第三节 大学校园环境与健康120
一、宿舍环境卫生120
二、教学环境卫生120
第十章 毒品与禁毒122
第一节 概论122
一、毒品的定义、分类及特征122
二、吸毒的方式123
第二节 世界“三大毒源地”124
一、“金三角”124
二、“金新月”125
三、“银三角”126
第三节 毒品的成瘾性、戒毒方法及预防原则127
一、吸毒的成瘾性127
二、戒毒方法129
三、预防毒品的原则130
四、正确对待吸毒者131
第四节 常见毒品131
一、鸦片131
二、吗啡132
三、海洛因133
四、冰毒133
五、摇头丸134
六、大麻135
七、咖啡因135
八、可卡因135
九、度冷丁136
十、安钠咖137
十一、苯环己哌啶137
十二、K粉137
第五节 毒品对人体的危害性138
一、毒品对人体的一般性危害138
二、毒品对呼吸系统的危害139
三、毒品对消化系统的危害140
四、毒品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141
五、毒品对神经系统的危害141
六、孕妇吸毒对胎儿的危害142
七、吸毒对性功能的危害142
八、吸毒与传染病143
九、吸毒与死亡143
第六节 毒品对家庭及社会的危害144
一、对家庭的危害145
二、诱发不良事件和犯罪145
三、危害社会发展与进步146
第七节 吸毒与艾滋病147
一、艾滋病的传播方式147
二、吸毒与艾滋病的关系147
三、艾滋病与家庭的关系148
第八节 禁毒148
一、我国禁毒史148
二、我国的禁毒现状及采取的措施151
三、我国禁毒工作规划和方针154
第十一章 传染病概论156
第一节 传染病的概念及种类156
一、传染病的概念156
二、传染病的种类156
第二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157
一、传染源157
二、传播途径159
三、易感人群161
第三节 传染病的预防162
一、预防措施162
二、防疫措施163
三、治疗性预防164
第十二章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165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165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165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167
三、丙型病毒性肝炎171
第二节 霍乱172
一、流行病学172
二、临床表现173
三、实验室检查174
四、预防与治疗174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174
一、流行病学175
二、临床表现176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77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77
五、预防与治疗177
第四节 麻疹178
一、流行病学178
二、临床表现179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80
四、治疗及预防180
第五节 风疹181
一、流行病学181
二、临床表现181
三、治疗及预防182
第十三章 流行性感冒184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概论184
一、疫情概况184
二、临床表现185
三、病原学185
四、诊断186
五、治疗186
六、预防187
第二节 甲型流感188
一、传染源188
二、传播途径188
三、易感人群188
四、高危人群188
五、临床表现188
六、诊断189
七、抗病毒治疗189
八、预防190
第三节 人感染禽流感190
一、临床表现190
二、预后191
三、药物治疗191
四、监测及控制传染源191
第十四章 结核病193
第一节 病疫情现状193
一、全球结核病疫情现状193
二、我国结核病疫情现状194
三、当前我国流行的新特点195
四、结核病重新流行的原因196
第二节 病原特点及感染机制197
一、病原体197
二、传染源197
三、传播途径198
四、人群易感性198
第三节 防治措施198
一、结核病控制策略198
二、人群预防199
三、个人预防200
四、治疗200
第十五章 性传播疾病201
第一节 性传播疾病概论201
一、性传播疾病的定义201
二、性传播疾病的特点201
三、性传播疾病的流行趋势202
四、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204
五、性传播疾病的危害与防治206
第二节 梅毒208
一、病原及传播方式208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209
三、预防及治疗210
第三节 淋病213
一、病原及传播途径213
二、临床表现及类型213
三、诊断215
四、治疗及预防215
第四节 非淋菌性尿道炎217
一、病原特点217
二、传播途径及潜伏期217
三、临床表现218
四、非淋菌性尿道炎与淋病鉴别218
五、诊断要点219
六、治疗219
七、治愈标准及预防219
第五节 软下疳220
一、病原及传播方式220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220
三、预防及治疗221
第六节 尖锐湿疣221
一、病原与传播方式221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221
三、治疗221
第十六章 艾滋病224
第一节 艾滋病的概念及流行病学224
一、艾滋病的概念224
二、艾滋病的流行病学224
第二节 艾滋病病毒(HIV)的病原学特点228
一、HIV的基本特征228
二、HIV的分型229
三、HIV的抵抗力229
第三节 艾滋病病毒传播特征和感染机制230
一、HIV的传播途径230
二、HIV传播具备的条件230
三、影响HIV传播的因素231
四、可能感染艾滋病的行为232
五、不能传播HIV的接触方式232
六、HIV感染机制232
第四节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233
一、艾滋病的病程分期233
二、艾滋病常见临床表现234
三、机会性感染和肿瘤235
第五节 艾滋病的诊断236
一、HIV感染的实验室检测236
二、AIDS的临床诊断237
第六节 艾滋病的治疗238
一、常用治疗方法239
二、病因治疗239
三、中草药的应用240
第七节 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241
一、原则和目标241
二、预防措施241
三、消毒241
四、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242
第十七章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243
第一节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种类243
一、学校常见的传染病243
二、学校常见食物中毒243
第二节 高校学生群体的易感性244
一、来源复杂244
二、群体密集244
三、免疫差异244
四、人群流动244
第三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244
一、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245
二、强化监督和管理245
三、严格执行监测和报告制度245
四、常见传染病防控245
五、食物中毒预防245
六、学校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246
第十八章 药物的基本知识256
第一节 概述256
一、药物的作用256
二、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257
三、用药注意事项及合理用药258
第二节 抗生素类259
一、青霉素类259
二、头孢菌素类(先锋霉素类)259
三、大环内酯类260
四、氨基糖甙类261
五、四环素类262
六、林可霉素类262
七、抗病毒药263
第三节 合成抗菌药263
一、磺胺类263
二、喹诺酮及其他类264
第四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264
一、基本作用264
二、常用类型265
第五节 镇静催眠药265
一、作用特点265
二、常用类型266
第六节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266
一、分类266
二、常用药物266
第七节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267
一、抗酸药及治疗溃疡病药267
二、胃肠解痉药268
三、助消化药268
四、止泻药268
第八节 抗过敏药269
一、概念269
二、常用药物269
第九节 维生素类270
一、脂溶性维生素270
二、水溶性维生素271
第十节 激素类271
一、糖皮质激素的作用271
二、常用激素类药物272
三、适应症272
四、注意事项272
第十九章 常见病的防治273
第一节 常见症状的临床意义273
一、发热273
二、疼痛275
三、咳嗽与咯痰279
四、心悸279
五、恶心与呕吐280
六、腹泻281
七、出血282
八、便秘286
九、晕厥286
十、皮肤瘙痒288
十一、乳房包块288
第二节 各科常见病及防治原则289
一、上呼吸道感染289
二、急性支气管炎291
三、肺炎292
四、急性胃肠炎293
五、慢性胃炎294
六、高血压294
七、风湿性心瓣膜病296
八、病毒性心肌炎297
九、神经衰弱298
十、焦虑症300
十一、精神分裂症301
十二、急性阑尾炎301
十三、尿路结石302
十四、破伤风303
十五、痛经303
十六、功能性子宫出血304
十七、近视眼304
十八、沙眼305
十九、龋齿305
二十、牙周炎305
第二十章 急救医学基础知识307
第一节 急救组织的建立307
一、现场急救组织的建立307
二、各级医疗部门急救组织的建立307
第二节 常用的急救技术308
一、心肺脑复苏术308
二、出血急救术311
第三节 常见急症的急救313
一、晕厥313
二、休克314
三、急性酒精中毒316
四、急性心肌梗死316
五、电击伤318
六、中暑319
七、溺水320
八、急性中毒321
九、鼻出血322
十、烧伤324
第二十一章 献血卫生知识329
第一节 无偿献血的概念及意义329
一、概念329
二、意义329
第二节 献血者的健康标准329
一、基本标准329
二、不能或暂不能献血的情况330
第三节 献血与健康的关系331
第四节 献血后的反应及预防332
一、精神因素引起的反应332
二、空腹献血引起的反应332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