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核动力系统热工水力计算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核动力系统热工水力计算方法](https://www.shukui.net/cover/1/35010389.jpg)
- 苏光辉,秋穗正,田文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0710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00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419页
- 主题词:反应堆-热工水力学-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核动力系统热工水力计算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冷却剂热工水力计算的基本模型1
1.1 稳态工况下的热工水力模型1
1.1.1 一维稳态单相流动的基本守恒方程1
1.1.2 一维稳态两相流动的基本守恒方程2
1.2 瞬态工况下的热工水力模型5
1.2.1 一维流动时的基本热工水力模型6
1.2.2 三维流动时的基本热工水力模型12
参考文献14
第2章 相关传热及水力学模型16
2.1 对流换热模型16
2.1.1 单相液体对流传热16
2.1.2 欠热沸腾区传热18
2.1.3 饱和沸腾区传热18
2.1.4 稳定膜态沸腾区或缺液区对流传热20
2.1.5 单相蒸汽对流传热21
2.1.6 界限含汽量计算21
2.1.7 过渡沸腾传热21
2.1.8 作者在科研中所选公式汇总23
2.1.9 凝结换热24
2.1.10 管外壁与空气换热25
2.2 热传导模型26
2.2.1 燃料元件热传导方程27
2.2.2 包壳导热方程27
2.2.3 蒸汽发生器换热管管壁导热方程28
2.3 间隙导热28
2.4 阻力系数32
2.4.1 单相摩擦阻力系数关系式32
2.4.2 两相摩擦阻力系数关系式33
2.4.3 局部阻力系数关系式35
参考文献36
第3章 辅助模型39
3.1 空泡份额模型39
3.1.1 饱和沸腾区的空泡份额39
3.1.2 欠热沸腾区的空泡份额40
3.2 临界热流密度及DNBR的计算47
3.2.1 qCHF计算关系式48
3.2.2 qCHF表52
3.2.3 qCHF及DNBR的计算结果比较及讨论55
3.2.4 两相流动不稳定性对qCHF的影响58
3.2.5 重水堆的qCHF与临界功率比61
3.2.6 临界热流密度的机理模型62
3.3 堆芯中子动力学方程75
3.3.1 堆芯中子动力学方程75
3.3.2 反应性反馈76
参考文献77
第4章 核动力系统稳态与瞬态热工计算实例80
4.1 概述80
4.2 系统及设备数学物理模型82
4.2.1 反应堆数学物理模型82
4.2.2 蒸汽发生器数学物理模型82
4.2.3 稳压器数学物理模型84
4.3 主循环泵模型86
4.3.1 主循环泵及四象限特性86
4.3.2 主循环泵状态选择88
4.3.3 环路冷却剂流量模型88
4.4 非能动应急堆芯余热排出系统模型89
4.5 管道与腔室数学物理模型90
4.6 控制系统模型91
4.6.1 反应堆功率控制系统模型91
4.6.2 反应堆短周期保护92
4.6.3 稳压器控制系统模型92
4.6.4 蒸汽发生器的控制系统模型94
4.7 辅助模型95
4.8 仿真系统简介95
4.9 MITARS程序97
4.9.1 MITARS程序的编制97
4.9.2 MITARS程序的验证及应用99
4.10 MITARS的后续开发102
4.10.1 MITARS-SyTar软件的编制102
4.10.2 MITARS-SyTar软件的功能简介103
4.10.3 MITARS-SyTar软件的界面简介104
4.11 稳态自然循环和程序MISARS109
4.11.1 MISARS程序的编制109
4.11.2 MISARS程序的应用110
参考文献116
第5章 两相流数值分析技术和商用程序简介120
5.1 两相流基本方程的闭合121
5.2 数值解法简介128
5.3 程序的输入、输出要求139
5.4 典型的程序结构144
5.5 当前开发的有关程序简介145
5.5.1 TRAC程序146
5.5.2 RELAP5程序147
5.5.3 RETRAN程序148
5.5.4 CATHARE程序149
5.5.5 COBRA-TRAC程序150
5.5.6 PHOENICS程序151
5.5.7 严重事故分析程序154
5.5.8 TEXAS-Ⅵ蒸汽爆炸分析程序155
5.5.9 其他程序156
参考文献157
第6章 关键热工水力现象的基本模型160
6.1 临界流160
6.1.1 临界流的定义160
6.1.2 单相临界流161
6.1.3 两相临界流163
6.1.4 过热蒸汽临界流166
6.2 两相流动不稳定性167
6.2.1 两相流动不稳定性的分类168
6.2.2 两相流动不稳定性的判别准则170
6.3 超临界条件下流动不稳定性192
参考文献195
第7章 新方法在反应堆热工水力数值模拟方面的应用199
7.1 小波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及遗传算法的应用199
7.1.1 小波分析199
7.1.2 人工神经网络201
7.1.3 遗传算法204
7.1.4 遗传神经网络205
7.1.5 小波神经网络205
7.2 粒子法及其应用207
7.2.1 粒子法的提出207
7.2.2 移动粒子半隐式(MPS)方法208
7.2.3 MPS方法的应用举例216
7.3 核动力系统多尺度耦合的数值模拟计算221
7.3.1 多尺度模拟方法简介221
7.3.2 国内外研究现状223
7.3.3 物理热工耦合224
7.3.4 热工水力多尺度耦合226
参考文献227
第8章 先进反应堆系统及其热工水力分析232
8.1 超临界水冷堆232
8.1.1 超临界水冷堆概况232
8.1.2 超临界水冷堆研究历史及现状233
8.1.3 超临界水冷堆的热工设计及安全分析235
8.2 钠冷快堆240
8.2.1 钠冷快堆概况240
8.2.2 钠冷快堆研究历史及现状241
8.2.3 钠冷快堆热工水力分析研究243
8.3 熔盐堆251
8.3.1 熔盐堆概况251
8.3.2 熔盐堆的研究历史及现状252
8.3.3 熔盐堆堆芯物理热工耦合及安全特性研究256
8.4 铅铋快堆263
8.4.1 铅铋快堆概况263
8.4.2 铅铋快堆研究历史及现状263
8.4.3 铅铋快堆热工水力分析及设计266
8.5 行波堆271
8.5.1 行波堆概况271
8.5.2 行波堆研究历史及现状273
8.5.3 钠冷行波堆热工水力设计及安全分析274
8.6 球床式水冷堆280
8.6.1 球床式水冷堆简介280
8.6.2 球床式水冷堆的热工水力模型282
8.6.3 球床式水冷堆热工水力分析289
8.6.4 球床堆燃料堆积床CFD模拟292
8.7 磁约束核聚变关键能量转换部件——实验包层294
8.7.1 ITER计划和实验包层概况294
8.7.2 氦冷固态陶瓷氚增殖剂实验包层概念(HCSB TBM)297
8.7.3 液态金属氚增殖剂实验包层概念(DFLL-FBM)301
8.7.4 聚变裂变混合堆实验包层概念设计310
8.8 磁流体流动的数值计算312
8.8.1 磁流体流动的迎风无网格配点法313
8.8.2 数值求解315
参考文献316
第9章 运动条件下核动力装置的热工水力特性325
9.1 运动条件下的运动条件附加力325
9.1.1 非惯性系动量方程[2]326
9.1.2 典型运动条件附加力模型329
9.1.3 耦合运动条件下的附加力模型333
9.2 绕x轴、y轴或z轴摆动对管内冷却剂流动与换热的影响336
9.2.1 绕x轴、y轴或z轴摆动对管内冷却剂流动特性的影响336
9.2.2 绕x轴、y轴或z轴摆动对管内冷却剂传热特性的影响339
9.3 运动条件对反应堆系统热工水力特性的影响342
9.3.1 绕x轴、y轴或z轴摆动对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344
9.3.2 绕x轴、y轴或z轴摆动下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的非线性分析349
9.4 运动条件下的临界热流密度特征360
9.4.1 运动条件下临界热流密度的修正360
9.4.2 运动条件下微液层蒸干机理模型362
参考文献367
附录A 水及水蒸气的物性370
附录B 重水的物性372
附录C 钠的物性378
附录D 其他材料物性380
附录E 物性计算的子程序模块382
附录F AECL-UO qCHF表的数据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