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职业教育学新编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职业教育学新编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10/35005652.jpg)
- 李向东,卢双盈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27693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69页
- 文件大小:138MB
- 文件页数:380页
- 主题词:职业教育-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职业教育学新编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职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
二、职业教育理论的产生与发展2
三、职业教育学的主要内容11
四、职业教育学的价值14
第一章 职业教育的概念17
第一节 教育与职业教育17
一、认识教育17
二、职业教育解析20
第二节 社会与职业教育28
一、社会发展与职业教育的互动28
二、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29
三、职业教育的政治与文化功能31
四、关于“教育先行”33
第三节 人与职业教育35
一、人的发展35
二、职业教育以职业为载体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37
三、职业教育以专业选择为中介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37
四、职业教育从个体谋生到自我实现的功能38
第四节 就业与职业教育39
一、解说就业39
二、职业教育能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42
三、职业教育能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再就业42
四、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43
第二章 职业教育的发展47
第一节 职业教育的起源47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的47
二、原始社会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48
三、生产技术教育发轫于原始社会48
第二节 职业教育的形成和过去48
一、古代的职业及其教育形式48
二、近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形成50
三、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确立51
第三节 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其经验54
一、部分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54
二、我国现代职业教育62
第四节 职业教育的发展73
一、职业教育价值与发展的基本估计73
二、职业教育观念的更新74
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75
四、职业学校与企业联系的模式趋向76
第三章 职业教育的目的与制度79
第一节 职业教育的目的79
一、职业教育目的概述79
二、我国职业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80
三、我国制定职业教育目的的依据84
四、职业教育目的的基本结构89
五、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90
第二节 职业学校教育制度94
一、教育制度概述94
二、学校教育制度95
三、我国职业学校教育制度98
四、职业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02
第四章 职业学校教师107
第一节 教师职业概述107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107
二、教师职业的优越性111
第二节 职业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114
一、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要求114
二、职业学校教师职业技能要求119
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能力要求126
第三节 教师专业化129
一、教师专业化的含义129
二、教师的成长历程130
三、教师职业资格制度133
四、教师专业化与开放性134
第五章 职业学校学生137
第一节 职业学校学生分析137
一、树立正确学生观137
二、职业学校学生特点139
第二节 职业学校学生学习141
一、学习动机的激发141
二、学习意志的培养142
三、学习方法的掌握143
第三节 职业学校学生德育144
一、德育含义144
二、德育理论流派145
三、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149
四、德育工作注意事项150
第四节 职业学校学生管理151
一、学生管理的含义151
二、学生管理的内容153
三、学生管理中常见问题158
第六章 专业与课程162
第一节 职业学校专业设置162
一、专业设置概述162
二、专业设置原则164
第二节 职业学校课程开发171
一、什么是课程171
二、职业教育课程类型172
三、职业教育课程特点173
四、职业教育课程开发174
五、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趋势183
第七章 教学理念189
第一节 职业教育教学本质理念189
一、职业教育教学的含义189
二、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192
第二节 “一体化”教学理念195
一、“一体化”教学的含义195
二、“一体化”教学理念的运用197
第三节 行为导向教学理念198
一、行为导向教学的含义198
二、行为导向教学的特点199
三、行为导向教学理念的运用200
第四节 能力本位教学理念200
一、能力本位教学的含义200
二、能力本位教学理念的运用202
第五节 互动共振教学理念204
一、互动共振教学的内涵204
二、互动共振教学的理论基础206
三、互动共振教学的运用208
第八章 教学模式213
第一节 教学模式概述213
一、教学模式的含义213
二、教学模式构成要素215
三、教学模式的构建216
四、教学模式与其他概念的区别217
第二节 常用教学模式218
一、认识过程模式218
二、发现探究模式221
三、动作技能训练模式224
四、参观教学模式227
五、项目教学模式228
六、范例教学模式230
七、模拟教学模式232
第九章 教学实践238
第一节 教学工作环节238
一、教学准备238
二、教学实施242
三、教学反馈244
第二节 教学技巧250
一、导入新课技巧250
二、提问技巧251
三、教学动作技巧253
四、教学幽默技巧254
五、教学语言技巧256
第十章 职业培训260
第一节 职业培训概述260
一、职业培训的含义260
二、职业培训的特点261
三、职业培训的类型262
四、职业培训的意义263
第二节 职业培训的过程265
一、职业培训需求分析265
二、职业培训目标的确立268
三、培训计划的制定268
四、计划实施阶段269
五、培训效果评价270
第三节 职业资格证书271
一、职业资格证书概述271
二、职业标准272
三、职业资格的考核与认证278
四、职业学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义280
第四节 职业培训发展281
一、建立一个连续性的在职培训制度281
二、职业培训突出培养创业能力281
三、企业培训与学校培训相联系282
四、职业培训与就业密切联系282
五、职业培训的国际合作化283
六、职业培训更加灵活多样283
第十一章 职业准备教育286
第一节 职业指导286
一、职业指导的本质286
二、职业指导的理论287
三、职业指导的实施290
第二节 创业教育295
一、创业教育的本质内涵和时代意义295
二、创业者所必备的素质297
三、实施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298
第三节 职业心理健康教育300
一、职业选择心理300
二、职业适宜心理303
三、职业流动心理306
第十二章 职业教育法制论310
第一节 职业教育法制的发展310
一、国外职业教育法制的发展310
二、我国职业教育法制的发展311
第二节 职业教育法制的目的313
一、保证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313
二、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314
三、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保证职业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造就合格人才314
四、解决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一些重大问题315
五、调整职业教育的外部关系,并促进其内部的自我完善315
第三节 职业教育法制的内涵316
一、职业教育法制316
二、职业教育制度317
三、依法治教318
第四节 职业教育法制的内容320
一、职业教育的体系320
二、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321
三、职业教育的举办322
四、职业教育的师资323
五、职业教育的经费325
第五节 职业教育法制的实施326
一、职业教育法制的遵守327
二、职业教育法制的执行327
第六节 职业教育法制的监督328
一、职业教育法制监督的含义328
二、国家机关的职业教育法制监督329
三、社会力量的职业教育法制监督329
第十三章 职业教育研究论333
第一节 认识职业教育研究333
一、职业教育研究的含义333
二、职业教育研究的特点334
三、职业教育研究的类型335
第二节 如何选择研究课题337
一、研究问题的来源337
二、研究问题的类型338
三、选择问题的准则338
第三节 准备课题申请书339
一、数据表339
二、课题设计论证339
三、课题研究已有的工作基础和条件保证342
四、研究的进度和预期的研究成果342
五、经费预算342
第四节 选择研究的方法342
一、调查研究法342
二、实验研究法347
三、质的研究法348
四、行动研究法350
五、叙事研究法352
第五节 研究成果的表述354
一、研究报告354
二、学术论文355
主要参考文献358
附录: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360
后记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