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化通史 先秦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文化通史 先秦卷
  • 郑师渠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09862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39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483页
  • 主题词:文化史-中国-先秦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文化通史 先秦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起源5

第一节 中国境内直立人创造的文化7

一、元谋人及其文化遗物7

二、蓝田人及其物质文化8

三、北京猿人及其文化10

四、金牛山人及其文化14

五、其他直立人的文化遗存15

第二节 中国境内早期智人创造的文化17

一、华北地区早期智人的文化17

二、东北地区早期智人的文化21

三、南方地区早期智人的文化22

第三节 中国境内晚期智人创造的文化24

一、南方地区晚期智人的文化24

二、北方地区晚期智人的文化27

三、东北地区晚期智人的文化31

第四节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多元的发生和发展32

一、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33

二、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38

三、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52

第五节 向文明迈进65

一、权力的出现和垄断65

二、英雄时代的兼并战争73

三、大禹治水和国家的建立76

第二章 华夏文化和三代兴亡83

第一节 从野蛮到文明85

第二节三代变迁和华夏文化的形成93

一、夏商时期的氏族封建和巫术神权文化93

二、周代的宗法封建和礼乐文化96

三、春秋战国地主封建的发展和华夏文化的成熟99

第三节 华夏文化对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促进和先导作用101

一、三代文化对三代政治沿革的促进作用102

二、三代文化对华夏民族形成的促进作用104

三、华夏文化对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促进和先导作用106

第三章 从神本走向人本109

第一节 夏商巫史文化的宗教特征111

第二节 周初敬德思想对神权政治的修正113

第三节 春秋民本思想的发展115

第四节 战国人治思想和集权思想的深入117

第四章三代夷夏文化的承袭、交融和影响121

第一节 夏文化与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岗早商文化的承袭、叠压关系123

第二节 商对四方的开辟及与周边部族的文化交流124

一、商的“四土”126

二、商对周边地区文化的影响128

第三节 西周、春秋疆域的扩大和区域文化的形成132

一、西周、春秋疆域的扩大和区域文化的形成132

二、西周、春秋时期华夏文化对四边文化的影响138

第四节 战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及对四周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141

一、“冠带七国”——华夏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前夜141

二、战国时期华夏文化对四边的影响142

第五章 文字的创制和发展147

第一节 汉字的起源149

第二节 汉字的性质和结构152

第三节 先秦汉字形体的演变155

一、商系文字155

二、西周春秋系文字157

三、六国系文字158

四、秦系文字160

第六章“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哲学思索163

第一节三代天道观的发展和春秋时期的儒墨“显学”165

一、孔子的哲学思想166

二、墨子的哲学思想167

第二节 战国诸子的哲学思想168

一、儒家169

二、道家174

三、法家180

四、《易传》183

五、名家186

六、阴阳家189

七、杂家191

第七章政治层级和血缘层次同构的伦理、宗法193

第一节 礼制与大小宗195

一、宗法制度与礼制等级196

二、爵禄制度与礼制等级198

三、宗法与礼制等级的破坏201

第二节 父死子继与兄终弟及204

一、商代兄终弟及到父子相继的发展204

二、周代父子相继制与立贵原则的实践208

第三节 儒家的伦理观214

一、儒家伦理思想的来源214

二、孔子和战国儒家的伦理观216

第四节 诸子的伦理和宗教观224

一、老庄的伦理思想与宗教观224

二、墨子的伦理思想与宗教观228

三、阴阳五行家的宗教观231

第八章 官学到私学的发展235

第一节 史前的社会教育及学校的萌芽237

一、史前教育的特点237

二、学校的萌芽241

第二节夏、商、周的官学242

一、夏代学校的产生242

二、商代学校的发展244

三、西周的学校及其教育制度247

第三节 春秋战国私学的兴盛253

一、孔子办私学253

二、墨家的私学集团258

三、儒家思孟学派的教学活动260

四、荀子的教学活动266

五、《大学》、《学记》对古代学校教育的论述271

第四节 齐国的稷下学宫和法家的教育主张276

一、稷下学宫的创建与发展276

二、稷下学宫的特点和学术地位277

三、早期法家的教育活动280

四、商鞅、韩非的教育主张281

第九章 奠基阶段的史学285

第一节 史官和史学287

第二节 我国最早的王室文诰汇编——《尚书》、《逸周书》290

第三节 我国第一部编年史《春秋》及其三传293

一、《春秋》294

二、《左传》及《公羊传》、《谷梁传》296

第四节《国语》、《战国策》等史学著作299

一、《国语》299

二、《竹书纪年》与《世本》301

三、《战国策》303

第十章 衣被百代的多彩文学305

第一节 远古口头文学307

一、原始歌谣307

二、神话310

第二节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313

一、雅、颂——宗庙史诗和贵族的时事诗、讽谏诗314

二、国风——诸侯各国的民俗歌谣321

三、《诗经》的艺术成就328

第三节 多种色彩的史传文学332

一、成熟凝重的《尚书》、《逸周书》、《春秋》333

二、长于描写历史事件和战争场面的《左传》335

三、“记言”为主的《国语》338

四、富于雄辩特色的《战国策》341

第四节 理性文化诞育的诸子散文344

第五节 绮丽、浪漫的南楚诗歌——楚辞357

第十一章 原始、神秘、高超、辉煌的民族艺术367

第一节 造型艺术369

一、开创中国造型艺术先河的制陶工艺369

二、雄浑、神秘的青铜器制作工艺370

三、富丽晶莹的玉石雕刻工艺373

第二节 织绣艺术376

第三节 髹漆艺术378

第四节 音乐、舞蹈、绘画380

一、美轮美奂的姊妹艺术——音乐、舞蹈380

二、奇幻真实的艺术绘画383

第十二章 自然科学最早的探索387

第一节 对日月星辰的观测和天体运行规律的认识389

第二节 数学、力学、光学392

一、数学392

二、力学394

三、光学395

第三节 冶炼技术和采矿技术396

一、青铜冶铸技术396

二、铁冶铸技术399

第四节 医学和养生400

第十三章三代风俗405

第一节 住居与服饰407

一、房屋住居407

二、服饰409

第二节 饮食411

一、粮食411

二、肉食412

三、酒食413

四、蔬菜414

第三节 婚嫁415

第四节 仪礼420

一、吉礼420

二、嘉礼423

三、宾礼425

四、军礼426

五、凶礼427

第五节 养老尚齿429

书中引用甲骨著录简称表433

参考书目434

再版后记4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