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混凝土结构设计(按欧洲规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混凝土结构设计(按欧洲规范)
  • 贡金鑫,车轶,李荣庆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0854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394页
  • 主题词:混凝土结构-结构设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混凝土结构设计(按欧洲规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结构设计基础1

1.1 欧洲规范EN 19901

1.2 应用条件和基本假定1

1.3 基本要求2

1.4 设计使用年限、基准期和重现期2

1.4.1 设计使用年限2

1.4.2 基准期3

1.4.3 重现期4

1.5 耐久性设计4

1.6 设计状况5

1.7 极限状态6

1.7.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6

1.7.2 使用极限状态7

1.8 作用及作用效应8

1.8.1 作用及作用效应8

1.8.2 作用分类8

1.8.3 作用特征值9

1.8.4 可变作用的其他代表值11

1.9 抗力13

1.10 分项系数设计法13

1.10.1 设计值13

1.10.2 荷载组合16

1.10.3 极限状态校核24

1.11 可靠性管理27

1.11.1 可靠性分级27

1.11.2 设计监督分级28

1.11.3 施工中的检查28

第2章 结构上的作用29

2.1 结构构件自重及外加荷载29

2.1.1 欧洲规范EN 1991-1-129

2.1.2 重度29

2.1.3 结构构件的自重31

2.1.4 建筑结构的外加荷载32

2.1.5 荷载布置和荷载工况36

2.2 雪荷载38

2.2.1 欧洲规范EN 1991-1-338

2.2.2 屋面雪荷载计算38

2.2.3 局部效应44

2.3 风荷载45

2.3.1 欧洲规范EN 1991-1-446

2.3.2 风速和风压46

2.3.3 拟静风压计算52

2.3.4 风力的确定56

2.4 偶然作用65

2.4.1 撞击65

2.4.2 内部爆炸66

第3章 材料71

3.1 混凝土71

3.1.1 抗压强度71

3.1.2 抗拉强度72

3.1.3 强度设计值73

3.1.4 弹性模量75

3.1.5 泊松比和剪变模量75

3.1.6 热膨胀系数76

3.1.7 应力—应变关系76

3.1.8 约束混凝土79

3.1.9 不同龄期混凝土的性能80

3.2 普通钢筋87

3.2.1 品种、规格和牌号87

3.2.2 强度88

3.2.3 延性和强屈比88

3.2.4 设计强度89

3.2.5 弹性模量89

3.2.6 应力—应变关系89

3.3 预应力筋90

3.3.1 品种90

3.3.2 强度90

3.3.3 弹性模量91

3.3.4 应力—应变关系91

第4章 耐久性93

4.1 环境条件分类93

4.2 对混凝土材料的要求95

4.3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97

4.3.1 混凝土碳化97

4.3.2 氯离子渗透98

4.3.3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确定98

第5章 结构分析104

5.1 混凝土构件分类104

5.2 杆系结构的模型化105

5.3 线弹性分析107

5.3.1 基本原则107

5.3.2 简化计算108

5.4 有限重分布的线弹性分析116

5.5 塑性分析121

5.5.1 不直接验算转动能力的条件122

5.5.2 塑性铰转动能力验算122

5.6 几何偏差124

5.6.1 用倾斜角度描述124

5.6.2 用偏心距描述125

5.6.3 用横向力描述125

5.7 二阶效应126

5.7.1 二阶效应的概念126

5.7.2 构件长细比和有效长度128

5.7.3 徐变的影响129

5.7.4 考虑二阶效应的结构分析方法134

5.7.5 忽略构件二阶效应的准则140

5.7.6 考虑二阶效应的强度验算142

5.8 结构整体的二阶效应144

5.8.1 整体二阶效应的计算144

5.8.2 忽略整体二阶效应的准则148

5.9 细长梁的侧向不稳定性149

第6章 构件受弯和受压承载力151

6.1 基本假定151

6.2 混凝土应力图简化151

6.3 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153

6.3.1 计算方法153

6.3.2 构造要求159

6.4 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163

6.4.1 轴心受压构件163

6.4.2 偏心受压构件164

6.4.3 构造要求165

6.5 双向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171

第7章 构件受剪和受冲切承载力175

7.1 受剪承载力175

7.1.1 计算截面175

7.1.2 无腹筋构件175

7.1.3 有腹筋构件180

7.1.4 T形梁腹板和翼缘间的剪切186

7.1.5 构造要求187

7.2 剪切摩擦196

7.3 受冲切承载力198

7.3.1 荷载分布和基本控制周长198

7.3.2 无抗冲切钢筋的板200

7.3.3 有抗冲切钢筋的板204

7.3.4 构造要求205

第8章 构件受扭承载力210

8.1 开裂扭矩210

8.2 纯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211

8.2.1 简单截面211

8.2.2 复杂截面212

8.3 复杂受力构件的承载力计算213

8.4 构造要求214

8.4.1 截面控制条件214

8.4.2 按构造配筋的条件214

8.4.3 抗扭钢筋布置215

第9章 裂缝与变形控制218

9.1 换算截面及应力计算218

9.1.1 截面开裂前218

9.1.2 截面开裂后219

9.2 裂缝控制220

9.2.1 裂缝控制的最小钢筋面积220

9.2.2 应力限制223

9.2.3 裂缝宽度计算223

9.2.4 不直接进行计算裂缝宽度的裂缝控制228

9.3 裂缝宽度限值232

9.4 温度和收缩裂缝控制232

9.5 变形233

9.5.1 短期变形和长期变形233

9.5.2 长期变形的计算236

9.6 不需计算变形的变形控制245

9.7 挠度限值248

第10章 钢筋构造要求250

10.1 钢筋间距250

10.2 冷弯钢筋的允许弯钩直径250

10.3 纵向钢筋锚固251

10.3.1 极限粘结应力251

10.3.2 基本锚固长度252

10.3.3 设计锚固长度252

10.4 箍筋的锚固254

10.5 用焊接筋锚固254

10.6 梁和框架中钢筋的锚固255

10.6.1 端部支座下部钢筋255

10.6.2 中间支座下部钢筋258

10.6.3 次梁钢筋259

10.7 钢筋搭接259

10.7.1 一般原则260

10.7.2 搭接长度260

10.7.3 搭接区的横向钢筋260

10.7.4 带肋焊接钢筋网261

10.7.5 梁与梁节点的钢筋262

10.7.6 梁与柱节点的钢筋263

10.8 对粗钢筋的附加规定264

10.9 钢筋束265

10.9.1 一般原则265

10.9.2 钢筋束的锚固266

10.9.3 钢筋束的搭接266

10.10 受弯构件纵向钢筋的弯起和截断266

10.10.1 纵向钢筋的弯起266

10.10.2 纵向钢筋的截断266

第11章 楼板设计270

11.1 单向连续实心板270

11.1.1 单跨板271

11.1.2 连续多跨板272

11.2 双向实心板274

11.2.1 四边简支板275

11.2.2 四边固支板277

11.3 无梁楼盖279

11.4 肋形或空心楼板285

11.5 楼梯板290

11.5.1 横跨楼梯290

11.5.2 纵跨楼梯291

第12章 基础和地基承载力294

12.1 基础类型294

12.1.1 简单无筋条形基础294

12.1.2 柱下基础295

12.1.3 联合基础和筏式基础295

12.1.4 桩基础295

12.2 极限状态设计295

12.3 地基反力297

12.3.1 单向弯曲297

12.3.2 双向弯曲297

12.3.3 偏心基础298

12.4 柱下基础300

12.4.1 受弯300

12.4.2 受剪和受冲切301

12.4.3 钢筋锚固301

12.5 条形基础304

12.6 桩基础307

12.6.1 单桩竖向承载力307

12.6.2 桩侧负摩阻力314

12.6.3 单桩水平承载力317

12.6.4 桩帽设计317

12.7 地基极限承载力323

12.7.1 不排水情况323

12.7.2 排水情况323

12.7.3 极限承载力324

第13章 抗震设计328

13.1 性能要求与抗震设计原则328

13.1.1 性能要求328

13.1.2 结构抗震设计与验算329

13.2 场地与反应谱329

13.2.1 场地类别329

13.2.2 地震区划与弹性反应谱330

13.2.3 设计反应谱333

13.3 结构分析与地震作用333

13.3.1 结构分析333

13.3.2 地震作用计算方法334

13.3.3 侧向力方法335

13.3.4 振型反应谱分析方法337

13.3.5 非线性方法338

13.3.6 地震作用分量的作用效应组合339

13.3.7 位移计算340

13.4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规定341

13.4.1 概念设计与结构的规则性341

13.4.2 结构抗震性能344

13.4.3 抗震设计一般规定346

13.4.4 低延性(DCL)结构设计348

13.5 中等延性(DCM)结构设计348

13.5.1 材料要求和几何限制条件348

13.5.2 设计作用效应349

13.5.3 极限状态下的验算和构造措施351

13.6 DCH的设计358

13.6.1 材料要求和几何限制条件358

13.6.2 设计作用效应358

13.6.3 极限状态验算和构造措施359

13.7 锚固和连接365

13.7.1 一般规定365

13.7.2 钢筋锚固365

13.7.3 钢筋连接366

第14章 抗连续倒塌设计372

14.1 基本策略372

14.1.1 偶然作用能够判明的情况372

14.1.2 偶然作用不能判明的情况373

14.2 抗连续倒塌设计方法376

14.2.1 设置水平拉杆376

14.2.2 设置竖向拉杆378

附录 钢筋面积和周长379

参考文献3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