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企业科技人才技术创新激励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企业科技人才技术创新激励研究
  • 杨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0179137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50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264页
  • 主题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技术革新-激励-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企业科技人才技术创新激励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1

第1章 企业技术创新与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研究综述 1

1.1 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综述3

1.1.1 企业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3

1.1.2 技术创新的特征6

1.1.3 技术创新的类型8

1.1.4 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11

1.1.5 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阶段22

1.1.6 国际上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主要结论25

1.1.7 我国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25

1.2 科技人才激励理论综述27

1.2.1 激励概念界定27

1.2.2 管理学的激励理论29

1.2.3 经济学激励理论35

1.2.4 企业科技人才激励理论的研究42

第2章 激励企业科技人才进行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47

2.1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49

2.1.1 确立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49

2.1.2 企业是创新体系的主体,这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生决定的50

2.1.3 国外科技和产业发展经验表明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51

2.1.4 我国企业已开始成为技术创新的第一主体54

2.2 科技人才的性格特点、需要特征及其人力资本属性决定了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必须对科技人才进行激励60

2.2.1 科技人才的概念界定及分类60

2.2.2 科技人才的特别属性63

2.3 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系理论决定了要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必须加强科技人才激励制度建设69

2.4 技术创新的特点决定了科技人才的技术创新行为需要激励72

第3章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及科技人才激励的现状和问题75

3.1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77

3.1.1 我国多数企业已初步形成市场导向的创新机制77

3.1.2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是渐变的78

3.1.3 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已有较大提高,但进一步提升的任务仍然艰巨79

3.1.4 企业技术创新的资源条件逐渐改善,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制度因素影响大81

3.1.5 企业内部环境不断改进,仍有较大差距81

3.1.6 小结82

3.2 我国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82

3.2.1 企业薪酬制度不明确、不稳定,结构不合理,激励作用弱化83

3.2.2 科技人才的人力资本产权缺失,缺乏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86

3.2.3 在国家层面上,对科技人员的激励偏重于科学家,对工程师和技能型人才激励不足86

3.2.4 培训激励未被重视90

3.2.5 不重视工作激励,科技人才职业通道单一91

3.2.6 市场激励不完善92

第4章 国外企业基于技术创新的科技人才激励经验 101

4.1 美国的经验103

4.1.1 美国许多公司采用股权期权制度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科技人才103

4.1.2 人员测评和绩效评估制度106

4.1.3 员工的培养教育107

4.1.4 良好工作环境和精神激励108

4.1.5 宽容和自由的创新文化氛围109

4.2 日本的经验111

4.2.1 给科技人才以固定保障和安全感111

4.2.2 “通才型”培训制度113

4.2.3 注重精神情感激励113

4.3 印度的经验114

4.3.1 软件企业自身建立教育培训机构115

4.3.2 吸引科技人才回流115

第5章 企业内部科技人才技术创新激励因素的实证分析及激励制度的构建 117

5.1 问卷的设计119

5.1.1 问卷的基本情况119

5.1.2 指标的选取120

5.2 数据分析121

5.2.1 背景资料的统计121

5.2.2 科技人才技术创新激励因素的描述性统计123

5.2.3 因子分析124

5.2.4 信度检验129

5.2.5 方差分析131

5.2.6 科技人才技术创新激励因素的重要性分析132

5.2.7 科技人才技术创新激励因子重要性排序135

5.2.8 激励因子各细分项目的重要性分析138

5.3 问卷满意度分析142

5.3.1 科技人才的工作性质对创新激励满意度的统计分析142

5.3.2 不同因子满意度统计分析144

5.3.3 因子满意度排序147

5.4 科技人才对企业技术创新成就的评价149

5.5 结论150

5.5.1 科技人员技术创新激励因素具有风险规避倾向150

5.5.2 技术创新激励因素具有官本位倾向150

5.6 企业内部的科技人才激励制度的构建151

5.6.1 提高科技人才的固定保障151

5.6.2 实施以企业家肯定和赏识为主的创新成就激励152

5.6.3 建立企业创新文化152

5.6.4 加强个人成长激励154

5.6.5 注重工作激励157

5.6.6 有条件地实施企业科技人才的人力资本产权激励制度158

第6章 企业外部的科技人才激励制度的构建 161

6.1 政府的科技人才激励制度的构建163

6.1.1 中央和地方政府为企业科技人才激励制度进行指导,出台相关激励性政策163

6.1.2 完善法律环境167

6.1.3 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168

6.1.4 制定鼓励技术创新的财政金融政策180

6.1.5 建立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181

6.2 科技人才的市场激励192

6.2.1 市场激励在科技人才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地位193

6.2.2 完善市场激励的措施197

第7章 企业科技人才技术创新的外部市场激励内部化研究 215

7.1 企业的层级结构决定了科技人员与市场的联系是间接的218

7.2 外部市场激励的内部化的理论基础:企业内部市场的研究220

7.2.1 企业内部市场化的含义220

7.2.2 企业内部市场与外部市场的区别223

7.2.3 企业内部市场对科技人才技术创新的激励224

7.3 科技人才外部市场激励内部化的实践经验:海尔的三大经理机制225

7.3.1 型号经理机制226

7.3.2 模块经理机制230

7.3.3 产品经理机制232

7.4 海尔的三大经理机制的案例分析233

7.4.1 海尔的三大经理机制打破了科层制造成的科技人员与市场的隔阂233

7.4.2 海尔的三大经理机制打破了科层制造成的高权力差距234

7.5 结论与讨论235

附录“技术创新与科技人才激励”调查问卷 237

参考文献 2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