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安全学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安全学原理
  • 张景林,林柏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ISBN:978750457439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06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21页
  • 主题词:安全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安全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特征1

一、安全科学的概念及其认识2

二、安全的基本特征6

第二节 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8

一、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8

二、安全科学的学科分类11

三、安全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3

四、安全科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13

第三节 安全科学的发展14

一、安全科学的由来14

二、安全科学的发展15

第四节 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17

本章小结19

复习思考题19

第二章 安全属性20

第一节 人的属性与安全的属性的相关性20

一、人的属性21

二、安全的本质21

三、对安全本质的分析23

第二节 安全的自然属性26

一、安全的天性与安全的伴生性26

二、安全的自然规律27

三、安全自然属性的嬗变27

第三节 安全的社会属性28

一、人的社会属性28

二、以人为本的安全的社会属性29

三、社会安全32

第四节 安全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耦合36

一、安全的自然属性是其社会属性的基础36

二、安全的社会属性对其自然属性的制约和指导作用37

本章小结38

复习思考题39

第三章 安全观40

第一节 引言40

第二节 安全观的历史演变41

一、早期的安全观41

二、安全观的发展42

三、系统论与安全系统观42

四、大安全观43

第三节 安全观的确立依据及其价值所在43

一、安全观受世界观所主导44

二、安全观是人生观的基本目标44

三、安全观是实现人生价值观的保障45

第四节 安全观的核心及认定46

一、生命价值是安全观的核心47

二、安全价值观53

第五节 大安全观65

一、大安全观提出的背景65

二、大安全观的提出66

三、大安全观的历史67

四、科学大安全观的内容68

本章小结72

复习思考题72

第四章 安全认识论73

第一节 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74

第二节 安全哲理74

一、安全的相对性74

二、安全第一和预防为主75

第三节 安全系统与系统安全78

一、安全系统的特性与客观性78

二、安全系统与系统安全79

第四节 安全与事故80

一、安全和安全性80

二、事故隐患和风险81

三、安全与事故隐患、事故的对立统一83

四、事故的分类84

第五节 事故的基本特征及事故预防86

一、事故的基本特征86

二、主动预防和被动预防88

三、事故的预防原则89

第六节 事故模式理论92

一、事故因果连锁理论92

二、能量意外转移理论93

三、基于人体信息处理的人失误事故模型95

四、动态变化理论99

五、轨迹交叉论102

本章小结103

复习思考题104

第五章 安全方法论105

第一节 本质安全化方法105

一、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措施105

二、降低事故严重度的措施107

第二节 人机匹配法108

一、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108

二、防止物的不安全状态109

三、人机相互匹配109

第三节 生产安全管理一体化方法111

一、全面安全管理112

二、安全目标管理113

第四节 系统方法124

一、系统125

二、系统工程126

三、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安全问题的理由128

第五节 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方法129

一、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方法129

二、安全法规与安全教育131

三、要我安全和我要安全132

第六节 奖惩相结合的经济激励法132

一、激励132

二、奖惩相结合的经济激励法133

三、奖惩相结合的经济激励法的功能135

四、奖惩相结合的经济激励法的原则135

第七节 高技术系统安全管理方法136

第八节 风险分析与评估138

一、风险概述138

二、风险分析139

三、风险评价140

本章小结143

复习思考题143

第六章 安全社会经济原理145

第一节 安全文化146

一、安全文化的内涵146

二、企业安全文化151

三、公共安全文化162

第二节 我国安全管理体制构成166

一、安全生产方针166

二、安全管理体制169

第三节 安全法律与法规174

一、安全法规基础174

二、我国安全法律法规体系179

第四节 安全经济学180

一、安全与经济180

二、安全经济学的内涵181

三、安全经济学的特点182

四、安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83

五、安全经济学的基本术语184

第五节 安全投入与产出分析185

一、安全资源185

二、安全产出分析186

三、安全成本分析188

四、安全效益189

五、安全投资192

六、企业最优安全投入的确定195

第六节 企业安全经济管理198

一、安全经济管理的特点198

二、安全经济管理的分类199

三、安全经济强化手段——奖与罚200

本章小结202

复习思考题202

参考文献2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