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时代劳动价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时代劳动价值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32/34966263.jpg)
- 吴尚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780198452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51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60页
- 主题词:劳动-价值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时代劳动价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价值的实体是货币而不是劳动1
第一节 价值是货币而不是劳动1
第二节 单位商品价值是商品所值的货币金额6
第三节 商品的价值受市场供求和自然等因素影响17
第四节 等价交换是按公允价值进行的交换,不一定是等劳交换27
第五节 对“价值规律”的质疑及新看法39
第六节 总价值量是总实际货币收入量而不是总劳动时间量43
第七节 货币的价值是它的购买力,而不是它消耗的劳动50
第八节 劳动券为什么不能取代货币,货币为什么不会消亡55
第二章 价值量的首要决定因素是劳动成果而不是劳动消耗67
第一节 商品的质量是价值量的重要决定因素67
第二节 新产品价值高,老产品价值低73
第三节 二手产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其使用价值的新旧程度77
第四节 总价值量与商品数量一般是同方向变化78
第五节 一个主体创造的总价值量取决于它的纯货币收入81
第六节 具体劳动是价值创造的主要手段82
第七节 价值的首要决定因素是劳动成果而不是劳动消耗84
第八节 原因、教训及意义86
第三章 提高行业劳动生产率可以大大增加价值量90
第一节 现实经济生活中提高行业劳动生产率可以大大增加价值量90
第二节 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大大增加价值量的原因91
第三节 驳李嘉图的观点102
第四节 国民(内)生产总值是地地道道的价值量指标104
第五节 “提高劳动生产率不增加价值量”观点产生的原因108
第六节 认识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大大增加价值量的意义110
第四章 市场经济社会价值财富比使用价值财富更重要112
第一节 市场经济社会财富主要指的是价值财富112
第二节 “价值不是财富”的理由站不住脚115
第三节 认识价值财富的原因和意义119
第五章 科学技术创造超额价值的原因及定量计算123
第一节 科学技术创造超额价值的原因123
第二节 科学技术创造超额价值的定量计算129
第三节 认识科学技术创造劳动价值的重要现实意义134
第六章 经营管理劳动创造高额价值的原因及定量计算136
第一节 经营管理劳动创造高额价值的原因136
第二节 经营管理劳动创造高额价值的定量计算141
第三节 经营管理劳动创造价值的合理界限146
第七章 生产资料是价值的源泉之一151
第一节 自然物生产资料是价值的源泉之一151
第二节 劳动产品形态的生产资料也是价值的源泉之一153
第三节 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不创造价值157
第四节 认为生产资料不创造价值观点产生的原因160
第五节 认识生产资料也创造价值的现实意义161
第八章 第三、第四产业劳动价值论165
第一节 第三、第四产业的劳动创造无形商品165
第二节 第三、第四产业的劳动创造无形使用价值167
第三节 第三、第四产业的劳动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168
第四节 第三、第四产业的劳动也创造财富175
第五节 必要的第三、第四产业劳动是生产劳动176
第九章 商业劳动价值专论188
第一节 必要的商业劳动是生产劳动188
第二节 商业加价是由商业劳动创造的服务商品的价值,不是来自“让渡”和“额外加价”195
第三节 与“纯粹商业劳动不创造价值”论商榷202
第四节 必要的流通费用是生产费用212
第五节 认清商业劳动性质及功能的意义220
第十章 价值创造是价值分配最重要的决定因素223
第一节 价值分配首先要以价值创造为依据223
第二节 价值分配的其他依据228
第十一章 新劳动价值论对相对剩余价值的新解释232
第一节 在“双提高—降低”的情况下说明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232
第二节 先进科技和经营管理可以大大增加相对剩余价值238
第三节 相对剩余价值的新定义240
第十二章 新时代劳动价值论应实行的转变242
第一节 经济学方面应实行的转变242
第二节 哲学方面应实行的转变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