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汽车工程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汽车工程概论
  • 张京明,江浩斌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2364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51页
  • 文件大小:99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汽车工程-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汽车工程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汽车发展史1

1.1 汽车与社会发展1

1.1.1 汽车工业促进了众多相关学科的发展1

1.1.2 汽车工业代表了人类现代文明的辉煌1

1.1.3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

1.1.4 汽车是一把双刃剑3

1.2 汽车技术发展史概要4

1.2.1 第一个里程碑:“梅塞德斯”开创了汽车时代4

1.2.2 第二个里程碑:福特公司开始大批量生产汽车4

1.2.3 第三个里程碑:前轮驱动汽车的创造者——雪铁龙5

1.2.4 第四个里程碑:“甲壳虫”汽车的神话5

1.2.5 第五个里程碑:难以超越的“迷你”汽车6

1.2.6 第六个里程碑:风靡20世纪90年代的多用途厢式车6

1.3 世界汽车工业史概要7

1.3.1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7

1.3.2 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10

1.4 中国汽车工业史概要15

1.4.1 中国汽车50年历程的四部曲15

1.4.2 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18

1.4.3 世界汽车厂商在中国境内的战略布局20

1.4.4 我国著名的汽车公司20

小结24

习题24

第2章 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25

2.1 汽车的概念及升华25

2.1.1 汽车的概念25

2.1.2 汽车概念的升华25

2.2 汽车的基本构造28

2.2.1 发动机28

2.2.2 底盘30

2.2.3 车身31

2.2.4 电器设备32

2.3 汽车的分类34

2.3.1 汽车不同方法的分类34

2.3.2 我国汽车新标准分类34

2.4 汽车的基本原理36

2.4.1 汽车行驶的驱动力36

2.4.2 汽车的行驶阻力36

2.4.3 汽车行驶的条件37

2.4.4 汽车制动的原理38

小结39

习题39

第3章 汽车内燃机40

3.1 汽车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40

3.1.1 概述40

3.1.2 内燃机总体构造41

3.1.3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41

3.1.4 汽车内燃机的主要性能指标44

3.2 内燃机的机体组与曲柄连杆机构44

3.2.1 机体组44

3.2.2 曲柄连杆机构46

3.3 内燃机配气机构和进、排气系统49

3.3.1 配气机构的作用与组成49

3.3.2 配气相位与气门间隙51

3.3.3 配气机构的结构52

3.3.4 进、排气系统55

3.4 内燃机的燃料供给系统56

3.4.1 内燃机的混合气56

3.4.2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57

3.4.3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63

3.5 内燃机的润滑系统76

3.5.1 润滑系的功用76

3.5.2 润滑方式77

3.5.3 润滑系的组成77

3.5.4 润滑系油路79

3.5.5 曲轴箱通风80

3.6 内燃机的冷却系统81

3.6.1 冷却系的功用与类型81

3.6.2 冷却液81

3.6.3 汽车水冷系组成82

小结84

习题86

第4章 汽车底盘和车身87

4.1 汽车传动系概述87

4.1.1 传动系的功用与组成87

4.1.2 传动系的布置形式91

4.2 汽车行驶系93

4.2.1 车架93

4.2.2 车桥94

4.2.3 车轮与轮胎96

4.2.4 悬架97

4.3 汽车转向系99

4.3.1 概述99

4.3.2 转向器及转向操纵机构101

4.3.3 转向传动机构106

4.3.4 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108

4.4 汽车制动系114

4.4.1 制动器115

4.4.2 人力制动系117

4.4.3 伺服制动系119

4.4.4 动力制动系121

4.5 汽车车身122

4.5.1 车身的范围123

4.5.2 车身的结构特点124

4.5.3 车身设计流程126

4.5.4 车身设计方法特点129

4.5.5 车身制造特点130

4.6 轿车车身130

4.6.1 轿车车身的分类131

4.6.2 轿车车身的设计原则132

小结133

习题134

第5章 汽车电器设备136

5.1 汽车蓄电池136

5.1.1 蓄电池的构造136

5.1.2 蓄电池的型号137

5.1.3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137

5.1.4 蓄电池的使用和维护138

5.1.5 新型蓄电池简介138

5.2 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139

5.2.1 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139

5.2.2 交流发电机的构造139

5.2.3 交流发电机调节器140

5.3 发动机起动系141

5.3.1 发动机起动系的组成和作用141

5.3.2 起动机的主要部件141

5.3.3 直流电动机142

5.3.4 起动机的型号和分类144

5.4 汽油机点火系144

5.4.1 点火系的要求144

5.4.2 点火系的分类144

5.4.3 无触点点火系145

5.5 汽车灯系146

5.5.1 汽车照明灯146

5.5.2 汽车信号灯146

5.5.3 汽车前照灯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147

5.6 车用仪表及报警装置148

5.6.1 汽车仪表148

5.6.2 汽车报警系统148

小结149

习题149

第6章 汽车电子控制与电动汽车151

6.1 汽车电子技术的现状151

6.2 汽车电子化的特点153

6.3 汽油发动机控制系统155

6.3.1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155

6.3.2 电控点火系统157

6.3.3 其他控制159

6.4 电子控制汽车制动防抱死装置161

6.4.1 滑移率和附着系数的关系161

6.4.2 ABS系统的控制及布置形式161

6.4.3 ABS的基本结构和控制原理163

6.5 安全气囊系统166

6.5.1 安全气囊的类型166

6.5.2 安全气囊的组成167

6.5.3 安全气囊系统线束和保险机构170

6.5.4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170

6.6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171

6.6.1 AMT基本原理171

6.6.2 AMT的电子控制系统172

6.6.3 AMT的执行机构174

6.7 CVT—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176

6.7.1 无级变速传动(CVT)的分类176

6.7.2 无级变速传动(CVT)的工作原理176

6.7.3 金属带式CVT原理177

6.8 电动汽车简介179

6.8.1 电动汽车的分类179

6.8.2 电动汽车结构及关键技术180

6.8.3 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182

6.9 混合电动汽车的开发182

6.9.1 混合电动汽车的组成及原理183

6.9.2 混合电动汽车的结构形式183

小结184

习题184

第7章 汽车材料186

7.1 汽车制造用金属材料186

7.1.1 金属材料的分类186

7.1.2 金属材料的性能186

7.1.3 各种金属材料及其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193

7.2 汽车用非金属材料204

7.2.1 塑料204

7.2.2 橡胶207

7.2.3 汽车涂料208

7.2.4 填料和其他非金属材料214

7.3 汽车运行材料218

7.3.1 汽油218

7.3.2 柴油221

7.3.3 发动机润滑油224

7.3.4 汽车齿轮油229

7.3.5 润滑脂231

7.3.6 汽车制动液234

7.3.7 液力传动油235

7.3.8 防冻液235

7.3.9 汽车轮胎材料236

7.4 汽车材料的新进展237

7.4.1 金属材料237

7.4.2 非金属材料239

7.4.3 汽车运行材料241

小结244

习题244

第8章 汽车法规与汽车性能245

8.1 汽车产品认证制度245

8.1.1 国外汽车型式认证制度245

8.1.2 我国汽车产品认证制度248

8.2 汽车法规对汽车技术性能的影响252

8.2.1 汽车性能主要参数252

8.2.2 汽车技术法规体系简介253

8.2.3 汽车技术法规对汽车技术的影响262

8.3 汽车主要技术性能简介266

8.3.1 汽车动力性266

8.3.2 汽车燃料经济性267

8.3.3 汽车的制动性268

8.3.4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269

8.3.5 汽车的平顺性269

8.3.6 汽车的通过性270

8.3.7 其他使用性能271

小结272

习题273

第9章 汽车设计与试验274

9.1 汽车设计的特点与要求274

9.1.1 功能性275

9.1.2 适应性275

9.1.3 工艺性275

9.1.4 使用经济性276

9.1.5 标准性276

9.1.6 可回收性276

9.1.7 艺术性277

9.2 汽车设计技术277

9.2.1 汽车设计的发展概况277

9.2.2 汽车新产品开发流程278

9.2.3 汽车设计内容概述279

9.2.4 汽车现代设计方法概述280

9.2.5 现代汽车设计流程实例286

9.3 专用车设计技术289

9.3.1 专用汽车的一般概念289

9.3.2 专用汽车的分类289

9.3.3 我国专用汽车的编号规则291

9.3.4 专用汽车设计的特点与要求291

9.3.5 专用汽车底盘的选型292

9.3.6 专用汽车的总体布置293

9.3.7 整车参数的确定294

9.3.8 底盘部件改装和部件加装295

9.3.9 专用汽车性能的计算298

9.4 汽车试验300

9.4.1 汽车性能试验300

9.4.2 汽车试验场302

9.4.3 室内台架试验304

小结305

习题305

第10章 汽车制造技术307

10.1 汽车制造的组织与管理307

10.1.1 现代汽车工业的特点307

10.1.2 汽车生产的组织与管理313

10.2 汽车制造方法320

10.3 现代汽车制造技术326

10.3.1 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过程326

10.3.2 现代汽车制造技术327

10.3.3 未来汽车制造技术展望329

小结331

习题331

第11章 汽车营销体系332

11.1 我国汽车营销发展概况332

11.1.1 概述332

11.1.2 我国汽车销售市场的发展335

11.1.3 我国汽车营销模式现状336

11.2 汽车营销影响因素338

11.3 我国汽车营销模式展望343

11.3.1 国内汽车营销体系存在的问题343

11.3.2 我国汽车营销模式发展展望344

小结347

习题347

参考文献349

热门推荐